佛衛電視台 講題:大乘百法明門論-第19集 主講:淨珠法師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我們在上一集裡//談到根本煩惱的第三個 就是慢心所 那也就是說//憍慢的這個根本煩惱 因為仗著自己//有比別人優勢的這麼一點 就看不起別人 或者即使自己是比別人差 但是因為有慢心所在作祟 因為愛面子 所以也表現出//自己是比別人好 比別人殊勝 比別人高超 像這樣子的這種心態 我們都叫做憍慢心 憍慢心的人最主要的//就是看不起別人 對他人的所做所為 對他人的功德善事 對他人的智慧表現等等//都不屑一顧 這樣子的這種心態 很容易對於有道德的聖者//或者是賢人 或者是善知識 都會失去機會 沒有辦法清淨 甚至於還會起毀謗 因為你有憍慢心 既然是看不起他人 就是有聖者在你的面前 你都沒有這種智慧的眼光//來了解他 來親近他 所以對於這個有德之人 你卻沒有辦法謙下的這種心態 這一種行動//來對他的尊重跟尊敬 對於善知識、對於有德者 不能夠謙下 當然對自己來說 就是失去了//學習親近的這個機會 既然對方是一個賢者//是一位善知識 你又以憍慢的心態來對待他 那就很容易構成毀謗的心 構成毀謗的這種行為出來 當然就變成一種惡業現前 就是在於我們所謂的//五種根本惡業當中 就是弒父、弒母//弒阿羅漢 就是出佛身血 或者破和合僧裡面 你就是變成了 就是傷害了阿羅漢 就是說傷害了聖者 或者他是一個聖人//在團體裡面 你對他的那種毀謗 或者那一種就是看不起//輕視等等 也會受到其他眾人的//那種排斥 所以在這整個和合僧團當中 那也會受到影響而起波浪 波濤洶湧的//那一種動作行為出來 所以我們這種憍慢的心 對自己,對他人 甚至於對於整個一個團體的//那一種團結性、和合性 都是一種障礙的 所以我們就說//慢當中有七種 第一種的就是慢 過慢、慢過慢 再來我慢或者增上慢//卑慢、邪慢 這七種慢不論是哪一種 可以說都會阻礙人的向善 既然有這種慢心的存在 自然而然的你不會謙下 不會謙下就容易造口業 造口業就容易墮落三惡途 或者就是說//在於我們這個人、天 或者是三惡道當中//就會構成一種輪迴的業因 所以我們的論點裡面就說 因為慢 所以由此就會//死生輪轉無窮受諸苦故 你就會在這個生死輪迴當中 就無窮無盡的在輪迴 因為身業當中就是不尊重//不尊敬 口業裡面就會造作//不善的那一種語言等等 所以你就會在生死當中//受輪迴苦 所以這一個//就我們一般的人來說的話 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子的一種心態存在 因為自己有某一方面的優勢 有某一方面的優點 或者自己的那種專業 或者自己的拿手的一點 就很容易會看不起他人 講話的態度 那種身體語言的表現 可以說都會比較//就是卑下的那一種態度 是不好的 所以希望說我們每一個人 已經懂得了//這個是屬於根本煩惱 那麼既然這個是根本煩惱//是不容易斷的 所以我們自己本身//如果在講話的時候 那種口氣比較重 或者對於他人的//那種態度行為不屑一顧的 或者感覺到說//那個又沒有什麼的 那種心態一顯現出來的時候 自己本身//就要有一點點的警惕 尤其對那一種智識比較低的 或者對比較 我們所謂的//在這個根機裡面來說 上根、中根、下根來講的話 我們對這個下根的人 就很容易//表現這種口氣跟態度 所以自己//都要一直的警惕自己 講話是不是會傷到人 你的舉止動作 是不是在無形之中//已經傷到對方了 像這一個都是一個慢心 也就是慢的//這一個根本煩惱心所 所引生出來的 所以要謹慎再謹慎 自己的態度是如何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根本煩惱的第四個 就是無明了 無明它的定義就是說 於諸理事,迷闇為性//能障無癡 一切雜染所依為業 它的體性上來說 就是說對於一切的道理 甚至於對於一切的//世間的種種事事物物 怎麼樣呢 迷闇為性 就像在暗處中一樣的//看不清楚 甚至於迷戀於他 迷妄於他 對於世間的真理 對於人跟人之間相處之道 或者對於我們的道德觀念 所表現出來的那一種 人跟人之間的//緣起緣生的關係 你搞不清楚 因為搞不清楚 不曉得我們人活在世間//還是要靠群眾的關係 你才有辦法安住 一個人出生在這個世間 一定是靠著有人 就是他的//不管是工商業的方面來說 他有他的特長 所以他會建房子 所以他有生意的來往 我們想要買什麼東西//就買的到 如果沒有生意的人//在那邊交流的話 我們想要買到東西//買不到 像在古時候//交通沒有那麼方便 要買到國外的東西//就不容易了 像我們現在交通方便 要買到國外的進口的東西//就很方便 就很簡單 那靠什麼東西呢 靠什麼人呢 就靠飛機、靠輪船 就要靠就是有商人//這樣子的揹來揹去 運來運去的 像這一個可以說//都是一種緣生而共助 我們自己本身想要的東西//有人來成就 反過來說 我們自己本身//也能夠來成就他人 所以世間能夠住得這麼安穩//能夠住得這麼安樂 我們佛教的一個根本道理//就是緣起法 有這個緣起法 我們才能夠很安心的//很自在的 能夠生存在這個世間當中 看看那些貧窮的國家//想要什麼東西都買不到 就是有錢也買不到 這個是他們因緣就是欠缺 這一方面的管道 這一方面的交流就是不夠 就是不足 像這一個都是一種道理 什麼道理呢//緣生的道理 緣起的道理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 有一句話就是說//要惜緣、要惜福 惜緣、惜福//就是我們共在住一起的人 要互相的關心 要互相的關懷 哪一個人生病了 哪一個人不在人間了 說不定他的這一份的工作 他的這一份的事業//就已經又斷了 所以我們現在也有很多很多 早期留下來的一些//叫做手工的一些方式方法 也慢...的 就是等於沒有了 就是接傳的人 他們都認為說 好像一直變成絕學了 沒有人要學 像這一個以後的人學不到 所以這緣生緣起的道理 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道理懂得了 表現在種種的行為方面//事物上面 你才能夠表現的能夠圓滿 也能夠來成就大眾 所以無明的意思//就是對道理不清楚不了解 甚至於有所迷惘 對於一切的事物 對於一切的事態//你也不清楚 沒有辦法去處理 像這一個我們就稱之為//無明它的體性 所以它的作用上 它就會障礙這個無痴 這個無痴 就是十一個善心所//裡面的其中的一個 無痴當然就是有智慧 現在我們所談的是根本煩惱//就是無明 無明就是愚痴 所以有了這個愚痴//你就會障礙無痴 一切雜染,所依為業 那麼雜染,什麼是雜染 就是說因為有這個無明引生 有這個無明愚痴引生之後 好了,就是邪見也會引生 貪也會起了 瞋恨心也引了 像這一個甚至於//往後往後還有很多很多的 那種隨煩惱//也跟著顯現出來了 所以所有的一切煩惱//最根本的就是一個無明 雖然我們說根本的//稱之為三毒 就是貪、瞋、痴 痴就是無明,就是三毒 但是你的貪//也是因為由無明而來 你的瞋//也是因為由無明而來 所以無明//就是三個根本煩惱 或者六個根本煩惱的//第一個根本的根本 這個是一切惡法的根 所以我們對這個無明法 我們就是要很徹底的去了解 你這個無明沒有跟他//看通、看懂、看透的話 貪心也起了 瞋恨心也起了 邪見也起了 一切的//其它的煩惱都跟著顯現 所以貪也好、瞋也好 邪見也好,不正見也好 都是由無明而引生 所以這些就變成//是依於無明而有 所以無明就成為//這些雜染法的所依體 這個雜染法的所依體 當然你就會招感//更多更多的煩惱性 我們就說 所有的煩惱最重要的//就是從無明而起的 所以十二緣起法 十二因緣 十二緣起//第一個就是無明 由無明而來造業 因為你的這個無明沒有智慧 所有的事理都是迷暗的 不懂得的 當然做起來就是亂做 做錯了 甚至於偏邪了 所以有這個無明的這個心態//你就會造作惡業 就變成叫做//十二因緣的第二個就是行 所以有無明才有行 有行之後 有了造業之後//你就會投胎 投胎就是心識的投胎了 我們稱之為投胎識 投胎識來投胎的時候 帶著什麼狀況來投胎的 帶著你過去所造的業 就是因為無明//而造惡業來投胎 那麼投了胎之後 當然我們的一期的生命//就這樣子慢慢的成就了 但是因為我們的內在本身//就是智慧不夠 智慧不足 沒有辦法很清楚的//去明白世間的事理 這樣子當然一生當中//還是迷迷糊糊的 一生當中//還是怎麼做就怎麼錯 像這一個當然還是惡業 所以因為還是惡業來講的話 我們今生還是造作惡業 當然你還會有來生的投胎 來生的生命體 來生的輪迴 所以十二緣起//就是代表三世因果在裡面 有過去的無明業//而有今生的投胎 今生的生命體 再來還有今生的造業 再來還有來生的//再來投胎 來生再投胎//同樣的生命體還是在造業 所以一直的輪迴//一直的輪迴 由無明而行//一直到生、老、死 這一個就我們//在十二個階段當中 都是由無明而開頭的 所以六道輪迴 生死輪迴從哪裡引生 從無明引生的 所以它是一切//根本煩惱的最根本 這一個我們一定要去了解 而且也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太愚痴 如果遇到諸上善人//跟在我們的附近的話 或者就在我們的面前的話 要能夠掌握機會//來請教問題 其至於一些諸上善人 他們所講的這些不管是做人的道理也好 世間的緣起道理也好 還是要注意聽 聽了之後 還能夠經過我們自己//內心的消化 經過我們自己//內心的去琢磨 成為我們自己的智慧之一 因為我聽過善知識的解說 我聽過善人的解說 我聽過聖賢者的解說了 你的智慧就高人一等 所以我們這個無明//是生死輪迴之根本 一定要好好的去了解它//去體會它 甚至於要去斷除它 所以知己知彼//才能夠百戰百勝 一定要徹底的去了解 接下來就是//第五個根本煩惱 第五個根本煩惱//這邊就是疑 疑就是懷疑 懷疑也是根本煩惱之一 這個懷疑 我們給它分成二大部份//來做解說 一個就是對於//我們佛陀所講的這些道理 最原始的來說//就是四聖諦 接著當然就是//十二緣起法 或者是六度萬行的道理 以我們現在大家所知道的 比如說是般若經的道理//金剛經的道理 唯識的道理 或者其它的宗派的//比如說華嚴經的道理 或者禪宗的道理等等 你對它起懷疑心 沒有辦法很肯定的去接受 你既然懷疑 懷疑你就不能夠接受 不能接受//你就不會去學習 不會去學習 你就沒有辦法//由凡夫達到聖者 你就沒有辦法斷除煩惱//而達到解脫 很嚴重 所以懷疑真理 懷疑佛理 懷疑四聖諦等 佛陀所講的這些教義教理 你就永遠不得超脫了 因為你沒有辦法來接納 你就沒有辦法來學習 你就沒有辦法來修行 你就沒有辦法來一步//...//的得到解脫 所以這個懷疑//對於真理的疑性 這個可以說是最嚴重的 也叫做真正的一種懷疑 第二種就是//我們一般世俗性的懷疑 一般世俗性的懷疑//我們可以說 像平常這個到底是好的//還是不好的 走在好像分岔路口的時候//你就沒有辦法去取捨 這個就是我們//一般世俗的懷疑 所以在大毘婆沙論//第五十卷裡面 他就舉了這麼一個例子來說 什麼是世間普通的疑呢 他說比如說有一個人//遠遠的看到一個東西 那麼遠遠的//看到一個東西的時候 就生起懷疑、猶豫 到底這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枯枝呢 設若說那一個東西//是一個人的話 是一個人的樣子的話 這一個人到底是男人呢//還是女人呢 像這一個我們一定都會的 尤其是晚上走在暗路的時候 又沒有什麼伴侶 自己一個人走在一個昏暗的//一個小山道的時候 那個是最容易 這些枯枝到底是人呢//還是鬼呢 如果想說是人//又好像不對 想說是鬼//那說不定會被嚇倒 但是應該是枯枝吧 就是樹葉已經掉光了 剩下那一些就是它的根//它的莖之類的 那種枯枝就好像一個人//站在那個地方 像這一個有的時候//都會自己嚇自己 像這一個就是//一種懷疑、猶豫 或者說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走到了一個分岔路口的時候 我到底是要向東走呢 或者我是要向西方//這一邊走呢 二條路線向右轉呢//還是要向左轉呢 在那邊懷疑 像這一個也是我們一種//世間性的 普通的一種猶豫、懷疑 或者 因為這個是屬於//大毘婆沙論的 當然是對出家眾講的 出家眾就是三衣一缽 三衣一缽的時候 我們有的時候//就會放在某一個地方 先去處理某一件事情 再轉回來的時候//或者已經忘記了 再轉回來的時候看到有衣//就是袈裟 也有缽 吃飯的那個圓缽 就在那邊想 這個衣缽到底是我的呢//還是他的呢 因為沒有寫名字//沒有做記號 所以像這種情況//這種狀況 還是一樣的會起懷疑 像這一種疑 像這一種疑 都是屬於//我們世間法裡面的 這一種疑 我們也叫做//無記的一種懷疑性 無覆無記的懷疑性 這一個不傷大雅的 不傷大雅 也就是說沒有什麼嚴重性 但是如果把這種懷疑 應用到我們人的//身體上面來說的話 就會構成很多很多的//是非善惡 什麼呢 人跟人相處最怕起疑心 人跟人相處 他們二個在那邊講話 看到我來的時候 他們二個人的話//好像就馬上停住了 眼睛就看著我 那一定的 他們二個人是不是//站在那邊在批評我呢 如果是是的話//那一定要找他們理論 如果不是的話//又沒有一個證據 如果說自己本身 還有那麼一點點的修養的話 算了 他們是小人,不理睬他 走過去就好了 說不定事情//也就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如果是一個暴躁性的//或者正在起煩惱當中的 或者正在無事找事忙的時候 說不定就衝過去 你們在講我什麼 這個時候說不定馬上就開始 就是辯論了 甚至於就吵架了 甚至於還要打架了 甚至於就打的你死我活 像這一個問題//就是很容易發生的 在團體當中//難免都會有自己 就是能夠傾吐//自己心事的一個對象 那一個好朋友或者好同事 或者哥兒們 就是有很多的心事會跟他講 在講的時候//原則上是怕人家知道 怕別人知道 但是講小聲話的時候//確實又會讓人家懷疑 是不是在講別人的是非 所以在這種狀況之下 我們就是//一定要來提醒一下自己 盡量的不要去懷疑 即使他這個時候//就是在說我的事情 就是在指指點點說 我怎麼樣那也沒關係 這一個我們就說//這個語言、語音 還只是一陣風 你既然知道說//自己有什麼缺點 自己有什麼缺陷 或者剛才有做錯什麼事情 會受到別人的指責 會受到別人的批評的時候 他們的批評那當然是一定的 這個時候只有反省自己 只有改進自己 而不是去堵別人的嘴巴 像這種狀況可以說 在一個團體裡面//是非常容易遇到的一件事情 別人的懷疑也好//自己的懷疑也好 像這一個 在一個人群當中//一個團體裡面 只要有二個人共住以上的話//都會懷疑 比如說二個人一組的工作 他在生病 他在生病//不想要做這個工作的時候 當然你的份量就要加重了 但是你們二個//如果是很好的話 那就沒問題了 你在生病好了//我幫你做 做了就好了 但是如果二個人//正好在鬧情緒的時候 你的生病是不是假的 是不是在就是說//把工作放著不要做 完全把這個工作丟給我做 對於他的生病就會起懷疑 一起懷疑的時候 本來別人有病 能夠探病//這個是一種功德 現在他的生病//因為你的懷疑 你不但不會關心他//照顧他 甚至於還要造口業//講他的壞話 所以像這樣子//這種懷疑對自己來說的話 以修學法上來講//也是一種障礙 也是一種惡法 所以懷疑就是一種根本煩惱 這個根本煩惱 從我們的論典裡面//所講的定義 就是說於諸諦理//猶豫為性 能障不疑,善品為業 也就是說因為你自己本身//剛才這邊所講的就是諦理 就是對於四聖諦//對於十二緣起等等的 這些佛理、佛法 對這些道理你猶豫 這個對嗎,是這樣嗎 這麼學習//是可以得到解脫的嗎 因為印度當時//以佛陀在世的時候 印度可以說宗教非常的多 從我們的經典裡面來看 佛陀在修行//成道的那一段時間 印度就有九十多種的宗教 像我們台灣現在//就有十幾種的宗教 十幾種的宗教有很多的人 起了一念心//我想要來學的時候 到底我要//跟哪一種來學比較好 自己也是迷迷糊糊的 我要學這一種的嗎 我要學那一種的嗎 在學習的時候//當然你會認為 每一種宗教都有它的優點 每一種宗教//都有它的修行的方式 都有它的道理 但是究不究竟呢 這個就是我們所考量的 像釋迦牟尼佛 在剛剛出家那一段時間 他也是親近 印度當時最有名的 最有成就的二個禪師 一個就是阿羅邏迦藍//一個就是鬱陀迦羅摩弗 這二個禪師 這二個他們禪定功夫//是最高深、最究竟的 也就是等於//整一個印度來說的話 是最高超的 禪定那一種境界 但是有沒有得到解脫呢//還是沒有 還是在三界內 只不過在三界的最高點 當然三界的最高點//也是還沒有跳脫出來 還沒有超越過來 所以他這個最高點//如果他沒有超越的話 他如果說他的壽命終了了 還沒有超越 當然他的惡業還是存在 照樣的//還是在三界裡面輪迴 像這一個就變成說//我們要去學習的時候 你因為不曉得要去 到底是要跟隨哪一個//來學習的話 跟隨哪一種宗教//來學習的話 當然都是很猶豫 但是我們說佛教從印度//一直到現在二千多年了 可以說比天主教//比基督教都還要早 這麼久的一種宗教//教義教理 這麼久的時間 甚至於後來的//因為天主教、基督教 說起來還是歐洲的宗教 佛教是我們//屬於亞洲的宗教 他們的這種歐洲大陸 當然天主教、基督教//就是說他們的面是很廣 但是你看 到現在為止//二千五百多年了 我們的佛理//沒有人有辦法推翻的 我們的佛理好不好//當然很好了 究不究竟呢//當然是最究竟的 所以跟著學的話 不但說今生可以得安樂 今生可以得到//內心的一種解脫 能夠放的下 能夠就是有所包容 就是我們的道理的本身 那一種徹底究竟 符合我們世間的//這種真理 像這一個你還起懷疑 如果還起懷疑的話 那就真的//沒有什麼可以學了 所以這個懷疑者 就是對於佛陀所講的//這種四諦的真理等等 的猶豫到底對還是不對呢 好還是不好呢 要不要學呢 學了之後//真的能夠得解脫嗎 還在那邊懷疑 一懷疑就進不了了 一懷疑就沒有辦法踏到 踏入到//我們佛教的領域裡面來 還是一個門外漢 既然是一個門外漢//當然就沒有辦法學習了 要得到解脫當然是難了 再來 既然是一個//內心到處起懷疑的話 他就會障礙不疑了 不疑當然就是信心堅定 所以懷疑的話 你就沒有辦法引起信心 你就沒有辦法//腳踏實地的來學習了 甚至於你就會障礙善品 因為修學佛法 我們說不管是皈依的 就是受五戒的修十善的 或者去修八關齋戒的 以這種在家身份//來學習的來說 當然還都是屬於善 尤其我們//在佛教裡面來說的話 當一個仁王 國王以仁慈、仁愛心//來統治國家的仁王 他必然的就是要修學十善 用十善法來統治國家 這個國家//必然就能夠得到和樂 像我們中華民國 每年在國曆年之後 國曆年的新年之後 就是說會有三天 全國的出家人//會聚集在一個道場 由中國佛教會來代領大家//來誦仁王護國經 像這一個最主要的//就是希望說 統領國家的這個領導者 早期是皇帝、是國王//現在是總統 他能夠以這個十善法//來統治國家 讓我們這個國家 真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就是社會安寧 能夠風調雨順 所以有關於//就是說修學十善 不但對自己來說 是一個提升自己//道德品性的一個準則 一個準繩 就是說對於//要跟大眾合群來說的話 這個十善法//也是非常的重要 因為有關係到人跟人之間的//身體的接觸的問題 就是不要殺、盜、淫 還有關係到我們講話 會不會去傷害到對方的問題 就是妄言、綺語//兩舌、惡口 這個從哪裡引生呢//從你的心裡引生 所以你的心本身//不貪、不瞋、不痴的話 你就不會 所以我們//只要是共住的一個團體 只要是大家 一起在一個團體當中的話 一定都要修十善法 以誡律來講的說//就是以五戒為根本 所以像這一個就是說 你如果起懷疑心的話 你的這一些善品、善法//你就沒有辦法去學習了 你就沒有辦法去接受了 以這個世俗的這些戒法//你也沒有辦法去學習 沒有辦法接受 當然你更不能出家 因為你沒有信心//因為你懷疑 你就沒有辦法//出家修行來得到解脫 所以像這一個懷疑 也就構成了 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一種障礙性 所以它就變成是一種//根本煩惱 這個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都有的 什麼事情都會懷疑 什麼事情都會懷疑 即使別人的好意//我們也會懷疑 他的這個好意//是不是在拍馬屁 或者是不是想//從我這個地方得到什麼 像這一個//如果同樣的都是佛教徒 同樣的都是在十善法當中//在修學的 或者說每天從醒過來//每天的動作當中 都是依於十善法//在做的話 可以說對人的恭敬、尊重 這個我們都還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他尊重我//我也尊重他一樣的 有什麼好懷疑的呢 但是我們人就是 人家對我們太好了//我們也會懷疑 對我們不好//當然懷疑的更多 每天都佇在於//這樣子猶豫不決之中 很多的善事 很多的正法 很多我們必須要去做的//你就做不了 就會心神不寧 所以即使是在上班//即使是在做你的事業 因為你的懷疑心重 你的事業都做的不好 因為心不專、心不正 再來心不安穩 當然工作就做不好 所以懷疑 這個就變成是一種障礙善品 障礙善品//當然你的善法就不會引生 最後一個根本煩惱//就是不正見 也叫做惡見 不正見就是不正確的見解 也就是不正確的思想 這個思想帶領著我們//在行為方面、行動上面 所以這個見解//是非常重要的 你如果見解正確//當然走的路線就正確 你的身心行為就是正確 他人對於自己來說的話 就變成說是一種利益 但是你如果見解不正確 當然你的動作//行為就不正確 就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越走越歪路 越走越歪路 說不定要回頭都很難 所以這一個不正見 可以說也是很嚴重的//一種煩惱性 它的定義就是說 於諸諦理,顛倒推度求//染慧為性 能障善見,招苦為業 這一個因為是思想部份的 思想方面 也就是說對於道理方面//的那種理解 對於諸諦理//當然就是說佛陀所講的 四諦或者其它的//種種種種的緣起 等等的道理 對於這些道理,顛倒推度 顛倒想 佛陀講世間是苦的 你說世間是快樂的 因為印度//就是有這麼一種宗派 他就是以這種樂//為終極的究竟 什麼都是認為世間是快樂的 這一個都是跟我們佛教的//第一個就是苦諦的道理 就是背道而馳 世間有沒有快樂呢//還是有 問題就是這一種樂不究竟 而且這一種樂//又建立在痛苦上的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人間是苦多樂少 雖然吃還是吃的飽 雖然還是有地方可以住 但是這個不究竟 這個還是屬於有漏的凡夫 輪迴的這種範圍之內的//一種生活形態而已 那為什麼不要更超越呢 達到解脫的寂滅樂呢 所以世間還是有樂 這個是我們世間法的//是有漏善的 但是卻是苦多樂少 這樣子來看 他這個不正見的這一個人 他就是會顛倒性 不正確的去理解 就去推度 這麼去思考 這麼推 就是我們所謂的忖度 思考再思考 這一方面想//那一方面想 想來想去都是不正確的 想來想去//都還是有漏法方面的 像這一個 當然在於往後的//這種行為動作方面來說 當然就會有偏差了 這一種因為是談到思想 思想一定要有頭腦 一定要有智慧對不對 如果是一個下根劣智的人 他當然我生活//只要一天過一天就好了 只要能夠//三餐吃的飽就可以了 這樣子都還是一般性的生活 但是既然講到這一個人//他的思想方面 有辦法去推度 有辦法去思考 有辦法去想 他的腦筋還算是不錯 只不過這一種聰明//這一種智慧 我們就稱之為惡慧 不正確的智慧 不對的智慧 偏差的智慧 所以它的體性上就是//染慧為性 就是雜染性的智慧 就是不正確性的智慧 就是染污性的 像這一個//當然就會障礙善見 善見就是正見 就會妨礙到正見 我們佛教 佛教是一種宗教 當然一定要講到教理 講到教理//就要講到思想的問題了 所以我們有八正道 八正道裡面的第一個//就是正見 思想一定要正確 思想正確//你的道理才有辦法去掌握 你的道理//才有辦法去確認 那你才有辦法去了解之後//依此而行,依此而修 所以在我們整一個僧團裡面 一定要怎麼樣呢 六和敬當中//一定要見和同解 正見上面一定//大家的了解上都要一樣 而且都要正確//不可以偏差 一偏差了就不是//我們僧團裡面的一份子了 所以像這一個//就是會障礙善見 招苦為業 因為思想不正確//當然行為也不正確 當然你的口業也會不正確 講起話來就是顛三倒四的 所以你就會造作惡業 以後就會引生//種種種種的苦果了 為什麼說//你這個惡見會受苦呢 我們這個地方 在論典當中//他再把他更詳細的來分 把這個不正見又分為五種 五種不正見 這五種不正見 第一個就是身見 也稱之為薩迦耶見 第二個叫做邊見 第三個就是見取見 第四個戒禁取見 第五個就是邪見 我們如果//照這個次序來看的話 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總共就是五種 第一個的身見//也叫薩迦耶見 對於五蘊身的執著 認為五蘊身具有主宰欲 認為我們這個五蘊身//永遠是不壞的 這是不可能 每天每天的細胞//都不曉得換了多少次了 身體怎麼會是有//一成不變的呢 再來為什麼能夠有主宰性呢//不可能 再來邊見 邊見對於我們往後的生命體 有一種常見、有一種斷見 認為說我今生是出家人 譬如說我今生是男人 我來生還是男人 我來生還是男人 我來生還是男人 我今生是婆羅門種性 來生還是婆羅門 來生還是婆羅門 延續的都是婆羅門 像這樣子的一種觀念//我們就稱之為常見 一成不變的 但是有這種可能性嗎//還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們是自做自受的 造善得善果,造惡得惡果的 不可能來生//還是保持這個樣子 除非你是修十善法 斷見的意思就是//今生一死了 一了百了 死了什麼都沒了 所以我在這一輩子裡面//不管做什麼善 做什麼惡都沒關係 反正死了,什麼都完了 像這種觀念當然也是不正確 因為沒有真正得解脫之前//都還是會輪迴的 還有來生的生命 那麼邪見//當然就是說外道思想 不正確的見解 見取見就是說//對於身見你也認為對的 或者你認為//邊見的常見或斷見 你認為也是對的 或者對那種邪見的思想//你也認為是對的 你執著邊見的//那種不正確的思想 或者你去執著//邪見的那種不正確的思想 叫做見取見 你對於前面那三種見 那種不正確的思想//你跟它執著了 這樣子的這種思想//也是不對的 第五戒禁取見 也就是說很多的外道 當然他們也有他們的//所受持的這種戒律 所受持的戒律 有的當然還是符合//我們的人生的問題 但是有的就不同 有的人認為有的人有神通 看到狗吃糞 牠上升天堂//那我也要學到吃糞 看到牛吃草好像也升天了 那我來學牛吃草 像這樣子持牛戒、持狗戒//的這種不正確的 這一個叫做戒禁取見 不正確的思想 像這一個給大家知道說//不正確的見解 還可以分為五種 因為修行都不對//當然以後還是會造惡業 還是輪迴生死 所以我們的思想得重要 我們對我們的佛理//我們的佛經 一定要好好掌握住 引生我們的//正確的見解才可以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