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題:大乘百法明門論-第11集 主講:淨珠法師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大家好 我們繼續來看 百法明門論的心所法 第三大類也稱之為-善心所有十一種 那十一種 根據大藏經裡邊-所列舉出來的 從第一個的信 第二的精進 一直到第十一的不害 總共就是有十一種 第一個就是善心所 我們這個善心所 平常就是說明 善和惡-有什麼區別的條件呢 什麼叫做善 什麼叫做惡 原則上我們就是說 對自己有利益對他人有利益 對現在有利益 乃至於對未來也有利益的 那麼這四個條件-能夠完全具足 我們稱之為純善 那麼有的呢 比如說對他人有利益 對自己沒有利益的 我們一般來說=就是犧牲自己完成大我 像這樣子的-立場來說 當然還是可以說-它就是善法 但是反過來說呢 對自己有利益-對他人沒有利益的 我們就稱之為惡法 時間上也是一樣 現在有利益-未來沒有利益的 這種善-還是不夠純潔 對未來有利益-對現在沒有利益的 那也是現在就是比較的 我們稱之為先苦後樂 那麼先苦後樂呢 這個是對現在-自己本身來說是比較吃虧 要忍受種種的痛苦 像這一種的善 說它是善法 但就是不夠圓滿 那麼像這一個 我們在條件上來說的話呢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有這麼一個標準存在 那麼現在-我們談到第一個的信 信心所-它就是屬於善心所 表示說我們的信心-我們的信念 這一個信它是屬於純善的 它的定義裡邊 是說它的體性上 就是說以實、德、能 這三方面來說它都很深信 而且在內心裡邊 有辦法去跟它起那種信念 甚至於自己也希望 能夠達到這樣子的境界 這樣子的程度 那麼這個稱之為深 第一個深就是深信 第二個就是忍就是忍可 也就是說能夠相信於他 第三個就是樂欲 就是我的目標-就是在這個地方 我的希望就是在這裡 像這樣子來說 它的體性-對於實德能的三部份 你要很相信很信任 甚至於我還要達到-這樣子的程度 這個就稱之為信 你因為-有這樣子的體性 慢慢的你就會有一股心 希望能夠達到實 希望能夠達到能的程度 所以你的心就能夠達到清淨 所以心達到清淨 這是它的體性 那麼它的體性裡邊 就是說能夠對治不信 能夠對治 你不相信什麼叫做-樂善的這個部份 那像這樣子來講-什麼叫做實 什麼叫做德 什麼叫做能呢 所謂的實 實就是說真實不壞 真實不虛 有它的真正的體性存在的 像這個問題呢 我們一般來說就是-稱之為實有的世間真理 實有的世間真理-這個地方就談 就是對於諸法它的實事實理-你有辦法去相信它 什麼叫做-諸法的實事實理呢 就是說世間的一切萬法 從道理上來說 它是不虛假的 它是真實性的 應用到我們的-世間法裡邊來看 也是真實的 也不虛假的 比如我們一般來講-緣起的一切萬法 它的體性是無常的 體性就是空的 世間的一切萬法 我們的身體 以我們現在-來說的話就是骨骼 就是肌肉、就是血液 甚至於我們的呼吸、溫度 我們的體溫 種種的條件構合成-我們這個生命體 如果你哪一天身體-就是說溫度降低了 那表示說你在寒冷的地方-不夠保暖的話 你的體溫下降的太過離譜 我們就說他就是冷死了 這個冷死了是什麼原因 就是體溫不夠 或者我們講一個人的-生命體必須要靠三餐 來讓我們的身體-保持我們的營養 保持我們的體力 但是雖然說-現在有人講到斷食 每一個禮拜-一次的斷食 或者一個月一次的斷食 或者最久-就是一個禮拜的斷食 還是可以活的下來 但是如果你是長期的 長期的不夠溫飽 說不定哪一天 超過於我們身體的限制的話 身體的那種程度的話 我們就叫餓死了 像這種情形來說的話 一個生命體-總是有它的構成條件 太過於超過它的程度 我們就稱為太肥胖 或者就說營養過剩 說不定也長出了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病痛 但是如果在這個範圍之下-少過於它的話 我們就說就是-身體太過虛弱了 或者就是營養不良 也都不是我們人-活在世間的生存的條件 我們的生命體是如此 我們從真理裡邊來說-從佛理來講的話 我們這個身體-就是四大所成 有地大、有火大、有風大 有水大 那麼地水火風 我們稱之為-構成我們身體的主要條件 或者說我們這個身體-就是五蘊所成的 有這個肌肉部份的色法 但是也有我們精神的 你的感受、你的思想-、你的心識、活動狀態 你的受想行識-這個都是我們的精神 所以一個人-他就是物質跟精神的組合 我們稱之為色心和合-而有的這麼一個生命體 但是這個生命體-它是不是永久不壞的呢 並不是 緣生,怎麼能夠緣生呢 就是因緣的調和 所以緣聚而引生 但是哪一天緣滅緣散 這個生命體就是消失了 這一個我們就稱之為-緣生的道理 這個道理正不正確呢 兩千多年以來 還沒有人有辦法-推翻這個道理 表示說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 確確實實-我們的身體是如此 就是一切的萬物-一個房子一張桌子 都是緣聚而生緣散而滅 這個從事項上來說是如此 從真理裡邊來說 它不可能永遠存在不滅的 有一天一定會壞 有一天一定會消失 一定會壞一定會消失 我們就稱之為無常 從現在雖然看得到的東西 沒有辦法去預測 它的未來-一定會有這種無常相 所以它的本質非實有-本質非實性 像這樣子的一種道理 我們就稱之為 對於這個世間的-每一種事事物物 都有它的一個真理的存在 這個真理的存在-是不容許我們去否認 去推翻的 像這一個-我們就稱之為實有性的 稱之為實有性 就是說有佛陀出現在人間-教導我們是如此的了解 就是沒有佛陀出生在人間 我們照樣是這樣子的-一個世間的變化 所以對於-佛陀所講的緣起法 佛陀所講的四諦法門 它的因果它的善惡 這個都叫做實有性的 所以這個對於這個實有性-的這個道理呢 我們要去深信忍故 你要很深沈-的很虔誠的 而且呢不容許-有一點點的懷疑的來相信它 而且這個相信要忍可 要實實在在-完全的不虛假的來信任它 這個叫做忍可 所以我們對於世間的道理 透過我們佛經的解說 透過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對弟子們的教導 一直沿傳到現在 我們可以說-都是不容許推翻的 大家都是一定可以接受 一定都是可以相信的 第二種叫做德 德就是要相信有德 這個德是什麼呢 代表著說我們的三寶住世 三寶,佛寶、法寶跟僧寶 我們一個佛教-能夠流傳在人間 最主要的-就是有這個三寶的存在 讓我們能夠從這個形相上 來了解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它的莊嚴相、圓滿相 所以我們-如果到寺院去的話 看看佛像都是這麼大尊 都是這麼圓滿 每一尊佛不管是只有釋迦牟尼佛 當然就是圓滿相 大日如來也是圓滿相 甚至於有的寺院 中間是釋迦牟尼佛 那麼一邊就是藥師佛 另外一邊就是阿彌陀佛 三尊的佛像-看起來也都是圓滿相 這一個就是一種形相 但是這種形相 我們是藉著這個形相-來了解釋迦牟尼佛 透過三大阿僧衹劫的修行 那一種六度萬行 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過程裡邊 修道能夠達到成佛的境界 這種成佛它就是-福德也圓滿智慧也圓滿 所以它的相就是圓滿相 藉著這個來去做一種觀想 但是並不是說 在佛殿裡邊的那一個-土塑的或者銅鑄的 或者是紙畫的-那個紙就叫做釋迦牟尼佛 不是這樣 而是藉著形相讓我們-這麼一個觀想的一個形態 觀想的形態你說 那是不是一定要藉這個形態 當然也不是 這個是對於我們初學者也好 對於我們在觀想的-過程裡邊來講的話 只是一個助力而已 你有辦法真正的來悟的-佛陀其實他是法身住世 他根本就沒有形相的 他的精神他的理體在哪裡呢 就在每一法的上面 每一種法的裡邊-代表著佛陀所悟到的無常 佛陀所悟到的緣起 佛陀所悟到的空相 那麼像這一個 其實佛陀的精神-就在每一個事事物物上面 但是我們凡夫眾生 你說什麼都是空-什麼都是沒有 那要怎麼去了解呢 總是要有一個東西 這個就是對於佛相 而來體悟佛陀的修行功德-達到圓滿的程度 這個是佛寶 那麼法寶呢 當然就是我們所說的-佛陀所講的真理 佛陀所講的真理 我們現在就看佛書了 那麼佛書 佛書是什麼呢 就是紙張印出來的 或者是說你用紙抄寫出來的 用紙張寫的 用紙張油印出來的-一本一本的書 我們稱之為法寶 但是真正的內容-不是在這一張紙 不是在這一本 由幾十頁幾百頁-所集成的這一個紙張的書 代表就叫法寶 不是 而是這個法寶-白紙黑字裡邊所代表的真理 我們是要去體悟真理 而不是來執著這個紙張 但是我們是要透過-外在的一種尊重尊敬 對於我們內心當中-能夠引發出一種信念 引發出一種虔誠 如果說這個是紙張印的 那麼紙張就亂丟了 或者給它弄髒了也沒關係 或者隨便亂放 給人家踏來踏去 撿起來再來看 這個也不對 因為雖然是白紙黑字 但是你如果有辦法從-這個白紙黑字當中 去了解它的真理 那這一個紙張 這一本經書-其實就是代表著法的存在 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講 對於我們一般的人來說的話 對於經書的愛護 對於經書的保管 甚至於我們早期-因為都是用手抄的經書 如果破了的話-那還要再經過修補 修補了之後-還是要再繼續再用 雖然我們現在的-印刷術是很方便 一次印一千本一千冊 沒有幾天就可以印出來了 破了就丟了、壞了就丟了 但是這樣子也代表著-你對法寶的不尊重不尊敬 不會去愛惜-文字裡邊所代表的意義 但是我們從世俗的-一般立場裡邊來說 看到爸爸的照片在地上 你不可能把爸爸的照片-放在地上把它踩過去吧 把它踏上去吧 不可能的 為什麼呢 雖然那只是一張照片 但是這個照片呢-因為是爸爸的照片 就代表著爸爸的-他的人格的存在 然後我們如果-再引生到一個國家的代表 一個國旗的代表也是相同 就是說我們一個國家的總統 早期來講的帝王 他們的照片、他們的形態 都是不可以-太過於隨便處理的 所以像這種情形 經書雖然是-白紙黑字的一種表象而已 但是重點是它所包涵的佛理 你有辦法藉著這一本書-藉著這一本經書 你有辦法去體悟佛理 所以對於這個經典 我們都還是要尊重尊敬的 尤其我們一般說的大藏經 在古時候都是帝王-他們所保存的 現在雖然我們還是可以 有這個因緣-可以去請到大藏經 可以看到大藏經 這一個更是代表著-三藏十二部教典的流傳於人間 這個流傳人間-代表著佛法住世 佛陀的法身在人間 所以正法久住、佛法在人間 都還是要藉著經書 所以對於這種三寶的 這一種它的功德性 我們都還是要尊重尊敬的 所以一般來說 我們如果要請佛書-都要恭恭敬敬的請 甚至於在早期 如果還要到藏經樓裡邊-去看大藏經的話 都還要穿海青、搭袈裟 還要點檀香 還要經過膜拜 你才有辦法-以最尊重最虔誠的心意 來看我們的佛經 來看我們的佛書 所以三寶功德裡邊 經書就是一種法寶 我們也是一樣的要尊重尊敬 而且由此引生我們的信心 引生我們的虔誠的-一種信念出來 第三個就叫做能 這一個能-也稱之為有那一股能力 什麼能力呢 因為我們都知道-達到成佛的境界 可以說是非常殊勝的 非常圓滿的 佛陀的這種圓滿-殊勝的這種境界 我們凡夫要來修行 原則上我們都會-感覺到說我的能力不夠 我有可能嗎 我有辦法嗎 我有可能我有辦法嗎 這個情形裡邊-就會自己貶低了自己 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自卑感 佛陀這麼殊勝 佛陀這麼的圓滿 我有可能跟他一樣嗎 佛陀出現在人間 認為每一個眾生-只要肯修行的話 每一個人都是可以成佛的 所以每一個眾生-我們也要尊敬他為未來佛 以後不曉得哪一世-他也有可能會成佛 所以在法華經裡邊-常不輕菩薩 他就是很尊重的一個人 看到了哪一個人-他就跟他頂禮膜拜 你就是未來佛 你一定可以成佛的 那是代表著說-他對於佛陀所講的 每一個眾生皆有佛性 每一個眾生皆可成佛的-這一句話 他非常的 那我們每一個人-對自己來說的話 我們就是要自尊自重 自己不要太看不起自己 只要努力、只要用心 只要肯踏出第一步-慢慢的來學習 慢慢的來聽經聞法 修行實踐的話 當然也有成道-也有得解脫的那一天 就我們現在一般的-學生來說的話 勤能補拙 你只要用功的話-有一天你也是會變得很聰明 像這種都是一種-鼓勵他人的一種話 但是不是會這樣呢-當然一定會的 像龜兔賽跑的這種例子 也都是代表著說-你只要肯用功你只要肯用心 你只要不氣餒的話 你也有成功的一天 所以從凡夫修行而達到成佛 這個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的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明 我們對於世間法的善-稱之為十善法 我要布施 或者我要不殺生、不偷盜 或者我不要講妄語 我不要講這個惡口 就是說講那些粗話 可不可以呢-你只要肯改就可以 所以這個世間的善法-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 那麼出世間的善法呢 修六度萬行 你要布施、要持戒、要忍辱-要精進、要禪定、要智慧 可不可以呢 都可以的 什麼人都有可能 什麼人都可以學得上 你只要不氣餒 你只要不自卑的話 所以對於一切的世間善法 對於一切的出世間善法 要自己深深的肯定自己 我有這一股能力-我可以來學習 別人做得到的-我也可以做得到 別人有辦法去學的-我也有辦法去學 那朝向於成佛的這條路 只要我能夠把握住-我的這個信心 把握住我這個道念的話 我有一天一定也可以-達到成佛的境界 所以要深信有力 相信自己也有這一股能力 就是能 有這一股能力 那麼有這一股能力-所以我就能得 我就能成-我就能夠有這股希望 能得就是說-我也可以得到智慧 我也可以得到福德 我也可以慢慢的-達到成佛的境界 再來我也能成-就是圓滿成就 我也可以達到 因為這個樣子-自己本身就會有一股希望 我有這個目標 朝著這個目標來努力 像這一個就稱之為-能夠引生希望 人要有希望才活得下來 如果說對於世間-樣樣都是絕望的話 那就活不下去了 所以人活在世間-一定是有這個希望 有自己的一個目標 有自己的理想存在才可以的 像這樣子呢 對於世間的實有的真理 對於三寶的功德 對於自己有這一股能力-一定要相信 那麼相信 有這三種信的話 你才能夠讓你的心達到清淨 因為在學佛的過程當中 唯有都是善性 唯有都善性 你本身引生的-那個清淨心出來 所以清淨的心 這個稱之為善 這個就是善心所-第一個信的體性 就是能夠讓你的心達到清淨 再來就是說-因為它會對治不相信 因為我們人一不相信的話 那就什麼都做不成 可以嗎、可以嗎、能嗎 有辦法嗎 這一個不能夠這麼說的 所以我們的信心-在經典裡邊經常把它比喻 就像一顆摩尼寶珠一樣的 據說印度-他們有一種摩尼寶珠 一種很大的這個珠寶 這一個珠寶它是透明的 如果放到水裡面去的話 它就是讓這個混濁的水-變成清淨的這種作用 所以叫做清 這一顆珠它能夠清這個濁水 骯髒的水 只要這個摩尼寶珠-一放下去的話 它這個髒的東西-髒的成份它就會沈澱 這個水就會變成清淨的水 我們在過去就曾經-經過過濾 好幾層的過濾 那麼慢慢的現在也就是 用一種機器-來經過過濾都是可以的 所以這一種信心-讓我們引生一種希望存在 你的心就能夠很清淨的 不會有煩惱的 不會妄自菲薄的 不會沒有因果的觀念 你就會一直往上 一直朝向於善的方面來努力 這一個善心所 它就是具有這樣子的-一種功能作用 在於我們佛經當中-也談到了很多 和這個信有關係的 比如像 華嚴經裡面說的-信為道源功德母 或者佛法猶如大海-這麼的深廣 唯有信心你才有辦法-進入這個大海當中去挖寶 我們講大海裡邊的-寶物是非常多的 你要得到這個寶物的話-還必須要有信心 要不然這麼深-這麼廣的大海裡邊 你怎麼敢下去呢 那就是靠你的信心 我下去我一定可以拿得到 我一定可以獲得這個珠寶 我們就說進入了佛門-佛門猶如寶山 你進了佛門之後-你不要空手回了 一定要從我們佛門當中 三寶門中-能夠得到一些智慧 得到一些福德 得到一些清涼 這個清涼從哪裡來呢 要從清淨心而來 所以在佛經裡邊-就是談了很多 另外一談到這個信 我們這裡所談到的信-當然是屬於正信 就是正確的 而且沒有污染的那一種信念 但是有的人會說叫做迷信 或者叫做邪信 那麼迷信跟邪信-都是不正確的 是讓我們走上錯誤的-修行的這種方向 這一個只有越走越危險 越走離這解脫道就越遠了 那麼迷信與正信呢 我們說又要怎麼來-跟它區分呢 這個地方-從兩方面來跟它解釋 第一個就是對於-守信的對象來說 我們說對象 這個對象裡邊-它是不是具有這個實 是不是具有這個德 是不是具有這個能 我們剛才講的 你要相信它有實有德有能 那麼像我們的釋迦牟尼佛 他是証得清淨法身 那麼証得清淨法身-這個法身就是世間的真理 所以佛陀的法體性-就是實有性 佛陀的法體性 就是一切世間法-真理的內在 所以佛陀本身就具有實有 佛陀也是具有德 為什麼-叫做稱之為佛的功德 那麼佛的功德-一個是無漏智慧 非常的殊勝 甚至於我們一般說的 他就是具有三明 或者具有十八不共法 或者具有六無畏 這個都是佛陀的一種功德性 再來佛陀有能 他當然佛陀的功德 他自己本身具有 就是透過修行-而來的這種功德 就是佛德 再來他自己本身有所覺悟的 這個就是智德 就是無漏智慧 再來能夠離去一切煩惱 斷除一切根本煩惱的-這種叫做斷德 所以佛陀的殊勝功德 再來他的智慧 他的斷除一切煩惱的斷德 你看這麼殊勝 佛陀是這麼殊勝 佛陀又鼓勵我們 你們好好用功-你們好好修行 同樣的-可以得到這樣子的功德 像這一個-我們就是能夠相信他 所以佛陀他就是-人性清淨的一個究竟圓滿 但是如果說 相信我們看不到的 或者我們沒有辦法去體會的 你說不定-就變成是一種迷信了 它是怎麼樣的情況 搞不清楚狀況了 釋迦牟尼佛又是一個人 透過修行而成佛的 由人而成佛-歷史上是有所記載的 甚至於還說-十方諸佛皆在人間成佛 那代表著我們每一個人-要成佛的最後這一生 都是在人間成佛 都是一個正常的一個人 透過他的出生 透過他的家庭 透過他的修行 最後得到了一個智慧的圓成 所以這個不是無中生有的 完完全全在歷史上-是可以找得到的 實實在在的一個人 透過修行-而達到那圓滿的境界 所以像這一個就屬於正信 找不到它的歷史-找不到它的因緣 就變成迷信了 第二個就是約能信的人-心情來說的 因為我們的心情-就是我們的心智 經過我們的心智透過了解 甚至於透過-你自己本身的體會 再來再透過你體會-再更進一步體證了之後 真正的從內心裡邊-來相信這一個事情 相信這一個問題 也能夠信的切信的真 這個信-就是屬於正信 但是如果只是-一種盲目的來附和於他 自己也沒有感覺 自己也沒有-那一種實際的體會 這樣子的一種信仰 很可能就會走上迷信的-這一方面來了 所以我們在-修行的過程裡邊 以一種最粗淺的來說的話 你看佛書 看了之後 相信這一些道理 確確實實是我們人的 尤其像十善行 你看六度法門 你看這個八正道 非常符合我們人性的-這種修行 也非常符合我們一個修道者 所本具有的那一種善念 再來你如果這麼確確實實的-來修八正道 來修十善行的話 不但說自己本身-會感覺到很和樂 感覺到很歡喜 就是你四周圍的人 跟你相處在一起的人-也可以得到精進 也可以得到上進 也可以得到和樂 也可以得到歡喜 這個不是很好嗎 但是你如果自己本身 從這些道理裡邊-你沒有辦法得到歡喜心 沒有得到 你應有的信念的話 你看看別人相比較一下 為什麼我不行 為什麼我不能 那你是不是在這個角度上 在過程裡邊-是不是有所修正 或者你所學有所偏差呢 你如果說有所偏差的話 即使給你再好的道理-你還是不能夠接受的 還是會所謂的摻雜了-其他的不正的因素在裡邊 那也不可以的 所以我們在修學的過程裡邊 你對於符不符合我們的人性 符不符合我們的道德觀念 符不符合我們學習了之後 能夠達到了滿心的歡喜 能夠真正的去體悟-道理所表達出來的那種真相 這一個就可以有個標準存在 什麼是正信什麼是迷信了 像這樣子就是說 你所信仰的真不真實 有沒有這種功德性 有沒有這一種能力 所以我們在經書裡邊也有說 你有信心的話 你有信心的話 你就會好好的-在佛門裡邊用功 但是萬一你是有信 但是引不出你的智慧出來 就變成是迷信 是迷信的話-就容易變成愚痴了 稱之為愚痴人 搞不清楚狀況 所以實德能的-這個三個體性上 我們就一定要好好的-去跟它衡量 有符合這個條件的-你就是正信了 不符合這個條件的 那很可能就變成迷信了 或者是邪信了 在信仰的過程當中 我們對於這個信心 有一種叫做順信 有一種叫做 清淨的淨 叫做淨信 那什麼意思呢 我們的順信當然就是說呢 一般人告訴你這個是善的 所以你就去學了 如果是善知識引你-說這個是善法 你順著它去學當然就是善的 但是反過來說 是一個惡知識 就是一個壞朋友 一個具有邪知邪見的-一個領導者 來引導你去學 你也是很相信 因為什麼 信心很重要 那你也就是相信他的-邪知邪見了 你也是信 但是這一個信 你也是會跟他一樣的-變成是邪知邪見者 所以在這個信裡邊 對於我們所親近的善知識-非常的重要 一個叫做教授善知識 一個叫做同行善知識 教授善知識-是對引導我們的師長來說的 他是善的呢-還是惡的呢 你也是要有這種智慧去分辨 同行善知識就是我們的朋友 跟我們同等在學習的 因為同等在學習的 我們再怎麼說-都還是會互相的討論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所以朋友跟我們的相處-接觸這個面是比較廣的 甚至於時間也是佔的比較多 所以朋友他是善的朋友-還是惡的朋友呢 這個也是很重要 所以如果是順信的話 有可能是善的-也有可能是惡的 這一個要提起我們的正念 提起我們的智慧出來 所以跟朋友在一起的話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跟好的會變好的 你跟不好的在一起-才會變成不好的 像這一個也是-值得我們去注意的地方 另外一個就是淨信 那麼這個淨信 當然就是純粹清淨的-那一種善法 清淨的那一種信念 我們來說對於佛法裡邊-所講的一切道理 佛法當中教導我們的-修行的種種方式 乃至於所講的這一些過程 也就是說佛理也好 修行也好 甚至於已經得到解脫的聖者 阿羅漢、辟支佛 或者達到果位的釋迦牟尼佛 或過去的十方佛 真正的去相信他 真正的跟著他的腳步-來學習的話 你的信念-就是屬於清淨的信心了 因為佛法-你看兩千多年以來 就是這麼樣子的平穩的 流傳在我們世間 世界每一個角落 可以說我們稱之為五大洲 都是有佛法在流傳 可見不管是我們東方的也好-西方的也好 都是可以相信-佛理是真正的真理 跟著這個真理來學習的話 一定可以讓我們得到-清淨、解脫、自在輕安的 所以這個信念是非常的要緊 非常的重要的一點 一句話就是說你要有信心 當然也有要智慧 我們佛教叫做智慧的宗教 不管從哪一點裡邊來說 你都要有智慧來引導 布施也要靠智慧來引導 你的布施-才會是真正布施功德 甚至於還要達到三輪體空 這個都要靠智慧 你的持戒 持戒也要有智慧的持戒 而且也是要達到三輪體空 所以每一種法每一種法 六度當中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我們說五度如盲智慧為導 所以這個智慧的引導-是非常的重要 我們要怎麼-讓自己有智慧呢 就是從我們的每一步每一步 不管是從聽聞佛法來說 從自己本身-從十法行裡邊來學習 對佛理的體悟 對佛理的體證 乃至於對於-三寶功德的信仰信心 都是讓我們-朝向於智慧的每一個步伐 都是要很穩重的-去跟它體悟去 跟它掌握 像這一個就是屬於 有關於信心信念當中-非常注意的一點 一講到這個信的時候 我們一般有談到說 你第一個要有-真正起的信心信念 有這個信念之後 你自己本身還要更進到-我要達那樣子的程度 要有這麼一個-信當中還有一個信求 就是說希望達到-這麼一個程度 我要悟到、我要得到解脫 你有這樣子一種希望存在 那你的信-才能夠趨向於証悟的境界 所以這樣子來了解的話 就是有信可、有信求-有信證三個程度 從這個相信當中 你自己本身去真正的-從內心裡邊去相信它 而且希望能夠得到這個境界 再來一定腳踏實地的-來學習、來做、來修 所以三大阿僧衹劫-時間是很長 但是你只要肯去用功-肯去修行的話 我們說時間的-這個長短不是問題 時間的長短不是問題 就是說你只要天天天天的-這麼來學習 天天天天這麼樣子-來對佛理的探討 來觀想佛陀的這種功德的話 雖然是三大阿僧衹劫 其實一下子就可以過去了 我們常常舉的例子 小孩子都很希望快點長大 要不然的話-一直被人家看成小孩子 好像永遠長不大的 所以現在的國小四五六年級 都很希望自己快點長大 不要被人家感覺到-好像矮人一截 但是到了國中-到了高中的時候呢 尤其到了往後二三十歲 想說我還是不要長大 哇-三十多歲要負起家庭責任 要負起家庭的經濟責任 甚至於到了四五十歲-還要照顧長輩 往上還要照顧長輩 那麼自己本身-還要往下的照顧晚輩 責任真的是很重 還是希望不要長大 能夠永遠保持那種童真的-小孩的情況不曉得有多好 所以我們現在到了四五十歲-到了五六十歲反想一下 人生在過很快 好像一剎那之間而已 想一想南柯一夢 所以時間是不是問題 並不是 你只要肯用心肯用功-好好腳踏實地的 不要走歪了-不要走偏了 不要 在這個修學道上-自己本身起了疑心了 你一定可以達到解脫的境界 所以我們這個信念信心-是非常的重要 尤其我們的佛法-已經流傳在人間兩千多年了 兩千多年裡邊 可以說在所有宗教當中 我們佛教可以說是最久的了 能夠流傳了這麼久 佛理這麼樣子的深廣 三藏十二部經典要研究 真的是一輩子都研究不了的 我們一定好好的腳踏實地 學普賢菩薩-騎著大象一樣的 每一個腳步每一個腳步-就是這麼的穩重 這麼的踏實的 來讓我們對佛理的體證 能夠從內心裡邊-得到那一種甘露的滋潤 確確實實佛法是這麼的殊勝 佛理是這麼的真實 自己本身能夠看得開-能夠放得下 心胸能夠很寬廣 那這個時候呢 我們稱之為謙虛包容的-這種心性才能夠引發出來 祝福大家能夠信心堅定-道念堅定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