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題:大乘百法明門論-第10集 主講:淨珠法師 諸位同學 阿彌陀佛 我們來了解大乘百法明門論的-五十一個心所 第二大類的就是五別境 五別境從欲就是觀所樂境 勝解就是觀決定境 念就是明記不忘 也就是觀曾習境 定跟慧那就是要觀所觀境 觀這個所觀境等於是說 定心所跟慧心所 他們所觀的境界是一樣的 那也就是說觀佛陀所說的-蘊處界三科 觀苦空無常無我的種種的道理 或者三乘聖者-他們所必須要修學的 四諦法門 緣起法門-或者是六度的法門等等 這個都是屬於所觀境 能夠讓我們從這個定心所的-專心當中 來對於境界的了解體認、體證-而引生這個智慧 所以這個慧心所 當然也就是從這個所觀境當中 引發我們的認知 這個就是體證 這個就是智慧 智慧最重要的 就是說一定要抉擇是它的體性 而斷疑就是它的作用 這個是我們一定要去認知-要去了解的 不管是在觀功德的部份也好 就是所有的境界 或者在觀所有的過失 就是我們所謂的煩惱性的也好 你都要清清楚楚 要清清楚楚 這個是我們內心本身的-一種了知 但是我們如果再把它-更進一步的 我們現在一般的人都會認為說 那我要來了解要從哪裡 從哪裡來下手 就是說我的第一步 要如何的來進入這個佛理的-了知的部份 這一個我們當然就是說 聽經、聞法 多聽師父講經 多去看佛書 所以在我們的經典裡面就有說 我們聽經典有的是從佛陀聽 我們是從佛的弟子們來聽 或者從經典來了解 這個在我們的大智度論裡面 它就說從佛聞 從佛弟子聞-從經典聞 聞的意思就是聽 現在不是直接的聽 看佛書也等於是一樣的 就是聲音所留下來的文字 佛陀在世的時候聽佛陀講 佛陀已經色身入涅槃了 現在就聽佛弟子的解說了 如果是說我沒有時間去聽 我也沒有這個機會去聽 那怎麼辦呢 就是請佛書回來看 這個都是可以讓我們 對於這一些佛理 也就是所觀境的部份的-一種了解的一種途徑 我要多聽經 多看佛書 所以現在來講的話-要聽佛經的機會 是非常非常的多 像諸位現在在電視機的前面 只要電視機一打開就可以聽到 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有師父都有法師在講 除了我們這一台之外-其他的還是有 收音機也可以 所以實際親身體驗-到講經的會場去聽 這個是最直接最好的 如果不能夠直接到 講經的會堂 去了解的話去聽的話 我們像這樣子的情況 你是看到我 我們的課本也有 你就可以很清楚的去了解 所要了解的佛理 如果要從聞 由文的過程當中 我們一般來說還是有-多種的方式的 由聞裡面就是譬如說-剛才所談到的 從佛從弟子 佛的弟子-或從經書裡面 由聞之後你本身還要去思 就是要去思考 不是我聽 聽 聽了就過了-就算了 聽過就算了-就是我們前面所談到的 你對曾習境要有念心所的-這種加強性 看過聽過之後要記得 看過之後不記得 等於還是忘記了 起不了多大作用 所以 看過聽過之後要把它記下來 如果把它記得清楚-記得明瞭 那就必須要透過思 就是要好好的去思考 好好的去複習 好好的去體會 這個體會就是-我們所謂的修的境界 就是說更進一步 真的有所契證 所以聞 思 修-稱之為三種智慧 由聽的智慧再去思考-再來有所契證 像這樣子的一種境界當中 我們在修學的過程 祖師們也有談到過-要修十法行 也就是說還有十種方法來學的 這十種方法第一個就是書寫 就是說現在講的抄經 現在很流行抄經 這個抄經表示說透過你的手 每一個字 每一個字-很正楷的把它寫下來 寫過之後印象特別深刻 而且也透過你的寫 你的精神專一在這個文字上面 而且寫過之後還要再念過 有沒有寫錯了呢 有沒有錯字呢 有沒有錯別字呢 再對照一下 從這個再念過一次的 這個第二次的機會的時候 你能夠重頭到尾來給它念一遍 甚至於像我們現在抄經-都不只抄一遍 尤其現在是最流行抄心經 一次一天一張 有時候是一天一次 你一年三百六十五次 而且不只是用原子筆 不只是用簽字筆 而且是要用毛筆 讓你一筆一劃很正楷的來抄寫 你說會不會有定呢 當然有啦 會不會引生慧呢 當然這個機會更多了 所以這個抄經是一種方法 讓自己的心能夠靜下來 對這部經也能夠更熟悉 因為心經字少而且又好寫 你如果說要抄大悲咒的話 那大悲咒的字是因為咒語-字很難寫 你說抄普門品 哇這麼長 但是還是有人是這麼抄 現在還有人抄地藏經 抄法華經 法華經有七卷這麼多 甚至還有人抄華嚴經 其實經典從印度傳到-我們中國來 早期是沒有方便的 所以我們要有一部經來看的話 都一定要透過自己親手-向別人借經回來 你自己抄一遍 如果說自己還有時間的話 多抄幾本 多抄幾部-送給需要的人 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印經的功德 我現在有這一部經 感覺到這部經很不錯 我誦了普門品-普門品真的很好 我也是要介紹我的親朋好友來-誦這部普門品的話 說不定你就會去印一千本-來跟人家結緣 早期不是印 早期是要自己親手抄 我這一本抄好之後送給你誦 我這一本再抄好之後再送給你 所以早期書寫經典-可以說是非常普遍的 現在因為是電腦 像今年的大專考試 就是說同學的學測裡面 尤其是寫作文 寫答案錯別字非常的多 國文老師總是要搖搖頭 現在的學生-因為都是電腦打字的 我們中國字是很微妙的-一種文字 是很優美的文字 多一點 少一點-多一撇 少一撇 意思都會不一樣 像自己的己 有開口的 也有閉口的-也有半口的 那你想想看已經的已 是代表著時間過去 自己的己是開口的-代表著我個人 合口的是一個時間叫做巳 早上九點到十一點 你看這時間意思都不一樣 但是就差這麼一點點 像這個你自己本身 在寫字的時候-有沒有去注意它呢 多一撇少一撇-就是不一樣的 所以要引生我們的智慧-還是要很用心的 這個十法行裡面-第一個就是要書寫 第二個就是要供養 所謂的供養我們說 供養就是送紅包也是供養 送東西給對方也是供養 尤其是送紅包給師父 買什麼東西、好的東西給師父 這個都叫供養 如果是從外在的供養來說 從這個十種供養 這個十種供養-都是我們看的到的 香啦 花啦 燈啦 或者一些 就是香水或者香末的供養 就土啦或者是水果 或者是我們所謂的供菜 或者是我們的供茶 茶、食、寶珠衣 就是我們自己寶貴的東西 像法華經裡面所說的 都拿那個七寶 到海底裡面採回來的 那個摩尼寶珠來供佛 來供養我們寺院 以自己感覺到很貴重的東西 能夠施捨出來來供養像這個 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 這種外在的我們稱之為身外物 身外物要供養當然還簡單 那如果是說-我們身體本身的供養 那就比較難了 體內供養就是什麼呢 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捐贈器官 從我們的佛經裡面所談到的 佛陀過去他也是一樣的 用頭、腦、髓甚至於妻子-甚至於種種的財物 這個叫做妻子 或者說家裡的田園、房屋-田宅之類的 那個還算身外物 最重要的就是身體骨髓之類的 甚至於為了要救一個動物 甚至於要救一隻鴿子 他都可以把他的肉割下來-給動物吃 甚至於自己的生命都可以結束-給動物吃 我們現在不要講的-這麼樣子的徹底 最低限度我們現在的醫學裡面 講究的就是捐贈器官 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只要做得到的 我就可以捐贈 甚至於臨終之後 就是往生之後 能夠把自己有用的器官-能夠遺愛人家 像這個都是屬於體內供養 根據一些醫學的書裡面來說 真正的眼角膜可以說 我們對於現在最需要的 而且也最容易得到的-就是這個眼角膜 那眼角膜我們台灣國內 還是不容易有人捐獻 還是要從國外裡面-給輸入進來 那我們台灣本身 我們一般的人往生的觀念-都認為要全屍 就是完完整整的一個人 即使開刀了 最後的就是說 氣切什麼的 也盡量的都不要是最好的 像這樣子要捐贈器官的-比較難一點 所以像這個都是屬於體內供養 但是不管是身外物的供養也好 體內供養也好 真正最殊勝的供養還是法供養 所謂的法供養就是去認知佛理-去體悟佛理 因為佛陀之所以出現在人間 說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人間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表示說-這個是華嚴經裡面所談到的 就是說佛陀出現人間-最重要的目的在哪裡 是希望每一個眾生-都能夠來了解佛理 都能夠來體悟佛理 什麼是佛理 就是世間的真理 有佛出世 無佛出世 世間都是一樣的 生老病死由佛陀來告訴我們-當然我們是生老病死 沒有佛陀來告訴我們-還是一樣的生老病死 這個就是世間的真理 所以這種世間的真理 有佛陀出現人間 能夠來跟我們提示 能夠來教育我們 能夠來引導我們的話 我們能夠更快的來體證 佛陀出現人間是如此 我們對於佛陀最大的供養 也就是說我有辦法來了解佛理 我有辦法來認知佛理-來體悟佛理 像這個就是最好的一種供養了 我們現在一般來說 就是說對於救濟的部份-也就是慈善的部份 當然是說貧窮的人-我們要布施他 甚至於孤兒院裡面 我們也是做的到的話-盡量的去幫助他 所謂的孤兒院當然就是孤兒 父親母親就是不在人間-或者不在身邊的 像這樣子來說的話 他在孤兒院裡面的成長過程 就是靠著十方的善心人士-來供給他 讓他住的安心 讓他在教育的這條旅程上 能夠一步一步的-同樣的受教育 他最大的報答是什麼 不是只有賺錢而已 真正的最大的報答 最大的那種報答也就是說 自己本身能夠在世間上 能夠在世間上做一個-完完全全的一個好人 一個不犯規不犯法的一個公民 賺了錢之後也能夠再來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而不是針對著一個的報答-針對兩個的報答 因為所有的力量是集合大眾的 一種善心人士的結合體 所以你要有所報答 也是要回饋整個社會 那個就是最大的報答 所以我們現在來說 佛陀出現人間 最重要的就是讓我們-能夠斷煩惱 能夠離苦得樂 能夠懂得善惡而去斷惡修善 讓每一個人能夠趨向於-解脫自在 所以我們對於佛陀最好的供養 不只是那些香花燈塗果而已 應該是好好的對於佛理的探討 對於佛理的體證 這個是重要的也是最好的 第三個 在這個十法行裡面 由引生智慧當中-第三個就是施他 就是要布施給他 也就是說我的能力可以-我的精神可以 我的體力可以 我的哪一方面 我有辦法自己去成就之外 還能夠來成就他人 這個布施於他就是學菩薩法 因為所謂的菩薩 不管是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 或者我們所認知的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都好 只要是一個菩薩的一個修行者 他必然就是以發菩提心-的最高目標 就是菩提 就是覺悟 但是最高目標還沒有達到之前 我有辦法說 就我所了解的-就我能力所及的 我來幫助別人 一方面從自利他當中-來得到自利 所以利他而自利 反過來說也因為自利 自己有這股能力再來利他 從自利利他當中的-相輔相成來提升 自己的知識、智慧 甚至於自己的褔德 所以我們說佛陀他是-褔德智慧的圓滿 菩薩的修行自利方面-當然得到智慧 利他方面得到褔德 也是希望說能夠褔德與智慧-能夠褔慧雙修 而達到就是我們所謂的-能夠清淨圓滿的境界 我們說阿羅漢是偏向於自利 菩薩是自利利他-同時的來做 所以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人的褔德也是非常的重要 所以一定要懂得布施 懂得利益他人-懂得幫助他人 第四就是說要 有人在讀誦這部經 或者有人在讀誦-這個佛理的時候 你要專心的諦聽 專心諦聽來講就是說 別人在誦經的時候 你雖然說我沒有時間誦 或者我不認識字 我沒有辦法誦 我就坐在旁邊注意聽 那這個也是一種 引生自己智慧的方法 別人有時間 別人有這個能力 他有辦法坐在那個地方誦經 我不要打擾到他 我甚至於靜下心來 好好的聽他來誦經 像這個我們在前面談到 世親菩薩他由小乘-之所以轉成大乘 也就是因為聽 因為走過窗下的時候 聽到他人的誦經是誦大乘法 讓他有所警策-讓他有所體悟 所以他才藉這個因緣 由小乘轉成大乘 那我們都知道說 中國禪宗的六祖慧能大師 他是聽到金剛經的義理 他也是因為走過他人的房子 有人在誦金剛經 他一聽到之後他有所開悟 所以說別人在誦經的時候 我們不要去吵鬧到他 甚至於我們還可以靜下心來-注意聽他在誦什麼 這樣子也是一種因緣 讓自己引生智慧 讓自己內在的智慧 藉著這個外在的因緣-而引發出來 所以說別人讀自己聽 其實就跟他在讀-可以說是相等的 我們就稱之為隨喜功德 第五個就是-自己好好的來讀 就是說有什麼佛經 有什麼佛理的時候 自己有空再把他請出來 這個自己好好的來給它讀一遍-誦一遍 或者是來給它了解 所以像這個也是自己-一種用功的法門 第六就是要受持 就是要好好的把他保護的很好 不要給他弄壞了 不要弄髒了 不要撕破了 不要到處亂放 好好的把它照顧的很好 帶在身邊有空的時候-就拿出來讀 第七為它開演文意 那也就是說自己懂得了-自己了解了 有人需要去認知的時候 有人想要去了解的時候 你有辦法去給他做一種解說 幫助他、教導他-或者陪伴他 他不懂的 你有辦法給他做一個開導-做一個解釋 像這個也就是助長他人 其實也是一種法的布施 第八就是諷誦 讀經跟誦經我們如果給他-細分的話 還是有一點不一樣 如果是說誦經的話 就是說發出聲音的 從頭到尾的-把他給讀出聲音出來 就是我們現在一般所講的-誦經 誦經 所以在誦經的時候 自己誦看似很單純的-把它給念出來 那有的人因為念久了 自然而然就會有一種音韻 就是有一種高低的-這種韻律出來 這種高低的韻律就是我們講的-誦經有它的一個韻律 所以個人所讀的-韻律水準不一樣 但是我們因為-我們都是經常在一起讀的 這個韻律上說不定就會相同 另外的就是說還有敲法器 唱爐香讚的時候 在讚嘆佛陀的功德 或者在讚嘆佛陀-他的能夠跟我們加被 像這個我們 除了韻律之外還有樂器 所以還有種種的樂器來陪伴 像鐘、鼓之類的-木魚、磬之類 像這個都是屬於一種-誦經裡面的一種法節 但是如果我們叫做讀經的話-那就不同了 讀經說不定即使有出聲音-也是小小聲的 只有自己聽得到 或者只有嘴唇在動 另外就是不出聲音 只有靠眼睛來看 像這個稱之為讀經 所以讀經跟誦經-同樣的是這部經典 但是有的是默看-有的是出聲音 甚至於還借助於法器 很大聲的把它給誦出來-念出來 像這個就是有它的差別點 但是最低限度就是全心全意的 把整個精神放在這部經的-經理當中 第九就是要思維 就是說看過佛經 或者是正在誦佛經 這個時候你都是要去-給它思考的 所以說經典一般來說 不是只有看一遍 看兩遍 要看的很久而且看的看多遍 一次又一次的看-看到能夠熟能生巧 看到能夠自動的給它背起來 而且在背在念的時候 又能夠去觀想那個境界-觀想那個道理 這個就是要去思維 要去給他複習再複習-考量再考量 決擇再決擇這種過程 這個稱之為思維 第十最重要的就是要修習 所謂的修習就是要去實踐-實際的去做 講到數息觀的時候-數息觀裡面 要講到這個數息觀的時候-它就講的很多 剛開始的時候-你要做這個數息觀的之前 你的腳要怎麼盤-你的身體要怎麼正 你應該要具備的這些東西-要怎麼具備好 全部都上軌道了 那你就要實際的來數息了 真正的來算你的呼吸 這個叫做修習 真正的把它給實踐出來 在考慮到要去觀察-苦空無常無我的時候 你也要實際的來觀察-什麼叫做苦 從我們自己內心裡面-去考量之外 還要多觀察別人 別人在辛苦的時候-在困苦的時候 在痛苦的時候那種心境 你自己本身有辦法再去體會 其他的問題也是相同的 要實際的來做 實際的來真正的從內心裡面 去達到一種相應 如此你才有辦法 真正我們佛教所講的-現證的境界 所以就是說佛法就要依佛菩薩 他們種種的開示 開示了之後你自己本身-還要實際的去做它 如此的你的聞思修三慧 你才有辦法真正的去契入 也才有辦法真正的達到-我們佛教最究竟的般若智慧 所以這個慧心所-最重要、最重要的 也就是讓我們能夠得到-般若智慧 因為他使我們的內心裡面-的一個心的作用 你一定要把它給發揮出來 一定要把它給掌握得很好-運用的很好 如此你的般若智慧-也就是無漏智慧 才能夠真正的引生 才能夠真正的契證真理 所以我們現在對於這個慧心所 也就是我們的內心當中 就是有這麼一個心所的存在 有這麼一個體性的存在 就是他有簡擇性、他有決定性 能夠引發斷除疑惑的-這種作用 我們是不是要-好好的來運用它呢 好好的來讓它有所-修習、實習的這種機會 慢慢的我們這個智慧-能夠有所引生 甚至於達到我們的心-跟佛陀所講的理 達到合而為一 就是我們所謂的無漏聖智現前 根本智慧現前的那種境界 所以從每一個人出生以來-具有的生得慧當中 再來經過聞思修 這個聞思修還要借重於十法行 慢慢的來引生自己 讓這個智慧顯發 讓我們自己對於很多的道理 都能夠有所觸類旁通 而且對於什麼真理 你都能夠有所了知、有所契證 這個就是我們在修學佛法當中-最主要的內容 所以這個法、供養 稱之為第一供養 最好、最上的、最殊勝的供養 所以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是最大的、最殊勝的 一句話 好好的來了解佛理就對了 能夠好好的來了解佛理的話 讓你都能夠有所引生-這個無漏智慧現前 我們對什麼道理就能夠-一目瞭然 能夠看的清清楚楚 不會模稜兩可 不會懷疑而不定 這個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現在我們一般的 除了教育部所規定的-要有義務教育 還有就是專科教育-就是大學教育之外 我們現在還有終身的學習 稱之為就是終身教育 終身學習裡面 我們稱之為銀髮族的也好 或者就是大家能夠不要說-我老了什麼都不用學了 活到老還是要學到老 像這個都是讓我們 社會在進步 科學在進步 我們自己本身的智慧 也要跟著一樣的來進步 在這個進步的過程當中 我們不要浪費光陰 我們的修學佛法裡面 就主要的就是掌握現在 三世時間裡面過去-過去已經過去了 過去的只能夠做為警惕 但是不要一直的停留在-過去的地方 這樣子不會進步 未來是我們的希望-是我們的理想 但是未來你一定要-靠現在的努力 沒有現在的努力的話-未來還是空幻的 空空幻幻的 沒有實際 所以一定要靠著現在的努力 靠著現在的腳踏實地 你的智慧引發 你的褔德的這種殊勝 往後你的成就才會-真正達到徹底 如果只是在那邊空想 只是在那邊希望未來怎麼樣-未來怎麼樣 現在又不肯踏出第一步 那未來還是空的 未來還是不能有所成就 所以佛教是掌握現在 現在的每一天-現在的每一個小時 現在的每一個動作 都可以讓你得到智慧 都可以讓你得到經驗 都可以做為你未來成就的-一個踏腳石 所以我們不要空幻時間 也就是說不要太浪費時間 所以我們的警惕句裡面 就是要當勤精進 如救頭然 我們每一個時候-每一剎那之間 都要很精進 很精進的 因為我們不曉得下一剎那 不曉得下一個時段-會發生什麼事情 現在這個時段、現在這個時間-好好掌握住 了解佛理也好 好好的把事情做好也好 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 我現在把它處理的很好 能夠讓下一個 能夠歡歡喜喜的來接受 這個都是我們人跟人之間的-一種褔份 一種結緣 所以我做的 把家裡做的很整潔 讓家裡面的人都很歡歡喜喜的 這個你就是成就了他人 每一個人在一起-都是歡歡樂樂的 但是你如果懶散-你如果不想做 家裡面就是亂七八糟的 那每一個人一回來看到 就是心就是很憂鬱-就是很不高興 講起話來就是針鋒相對-生活得就很痛苦 但是我們是一個佛弟子-我們是要離苦得苦 所以我希望說我能高高興興 他人跟我在一起 他人跟我同在一個環境當中-都是高高興興的 高興當中-才有辦法學習 在高興當中才有辦法求進步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在追求-這個智慧的原則之下 我們都要做好我們的份內工作 每一個時段、每一個時段 都要腳踏實地的來實踐-來修行 這個腳踏實地 就是我們每一個人 都能夠好好的來保握-每一分鐘 每一秒鐘 所以分分秒秒都是我們的精神 分分秒秒也都是我們的生命 但是在這個分分秒秒的-情況之下 我們都能夠得到一份的智慧 這個就是我們這個慧心所裡面 去了解了我們的內心-有這麼一個體性 有這麼一個功能作用 我們就是要好好的掌握它 不要讓它給空幻的過去了 到這裡為止就是所談到的-五別境 來做個介紹 五十一個心所裡面-第三大類就是善法 善法根據我們大藏經面-所影印出來的 這張講稿當中 它就是說善有十一法-有十一種善法 這個十一種善法-是哪十一種呢 第一個信 第二個精進 第三個慚 第四個愧 第五個無貪 第六個無瞋 第七個無痴-第八就是輕安 第九不放逸 第十要行捨-第十一就是不害 這十一個善心所聽到之後-你們會想到說 好像有談到說 十種善法-或者叫做十種不善法 這種十種善法跟這種十一種-善心所有沒有一樣呢 因為這個一聽到的時候 如果經常有在聽佛理佛經的話 有講到十善法 這邊怎麼講十一個-善心所法呢 相不相同呢 還是不太一樣的 同樣都是善 但是同樣都是善 我們這邊所談到的是內心 我們的內心裡面有十一種 就是純善的-沒有摻雜惡法的那種心所 就是我們的內心裡面 所以內心裡面第一個信 你只要有這個信念的話 它純粹就是屬於一種善的 或者你是無貪的話 這個無貪本身就是一種善 另外我們所談到的十種善法 這個是從我們的身口意-三種裡面來分類的 所以十種善法就是-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口四、意三的-十種善法 那代表著從我們的行為當中-身業 就是我們的身體的行為裡面-有三種善 講話 口業有四種善 再來你的起心動念也有三種善 像這種內心裡面的起心動念-有三種善 這個就是我們的十一種善心所-裡面 也是有的 就是無貪、無瞋跟無痴 所以這種所謂的身三口四意三-的十種善法裡面 它的意就是包括在於-這個十一種善心所裡面 身業跟語業 就是表達出來的一種行動-一種活動狀況 所以就是有一部經叫做-十善業道經 這種身體裡面會行善 或者講話會講善語 如果反過來就是-身體會有三種不善法 講話也會有四種不好的語言 內心裡面也會有貪瞋痴 這個就是佛陀所說的-十種的不善法 所以從這個身三口四意三當中 它有朝向於善的-也有朝向於不善的 這個就是有身體的部份 有講話的部份 有內心的部份 包括這三方面 但是我們這裡所談到的-完全是內心裡面的 所以你只要從我們這個-十一種當中 那一種的心念一引生的時候 一定是屬於純善念 這種純善念-你就會感覺到說 我是一個佛弟子-我就是皈依的佛弟子 那表示你的內心在起說-我是一個佛弟子的時候 你一定是跟佛陀相應的-一定就是善心法 這個時候你不會說 我是佛弟子-我還要來偷人家的東西 你不會 因為站在說我就是一個-受過五戒的弟子的時候 我是一個受過五戒的 起這個念頭的時候-一定是純善的 你也一定不會講謊話 你確確實實是受過-在家五戒或菩薩戒 所以在這個起這個念頭的當下-它是純善的 但是說那是你-你是個佛弟子啊 為什麼還會有做錯的時候 因為他這個時候-並沒有正在起 這個我是佛弟子 因為他這個時候-已經迷失了自己 為了就是功名、利益-起了自私心了 迷失了自己的當下-當然還是會做錯事情 為了要得名 為了要得利 所以就會講謊話 說不定就會做偷盜的-種種行為都有可能 但是問題在它所做的這個-還不會是犯根本戒 因為你如果不是佛弟子的話 說不定所犯的還會根本戒 最低限度我是一個佛弟子-我還有戒體的存在 我內心裡面雖然這個時候-為了愛名為了愛利 做了不對的事情 但這個還只是一種-比較輕微性的 所以我們常常會說 在講壞話的時候 是佛弟子跟不是佛弟子 你一聽就聽得出來 是佛弟子他就是講壞話 再怎麼壞還不會 那個惡語不會很嚴重 但是如果不是佛弟子的話-他所講的那個惡語 一定我們就說連祖宗 不只是三代-祖宗七代都把你請出來罵 你就一聽就知道-這個一定不是佛弟子 要不然根本就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 一個斷滅論者 就是說他沒有宗教信仰-他不相信因果 當然講起話來-他就是沒有顧忌的 但是我們如果是-一個佛弟子的話 即使他很生氣-即使要罵人 罵個粗話來講的話-也不會壞到哪裡去 甚至我們都還要說 因為我是一個佛弟子 三皈五戒第一條就是不殺生 不殺生主要就是不殺人的情況-之下 佛弟子如果真正的有皈依過的 真正有受過五戒的佛弟子-一定不會自殺的 為什麼呢 因為你自殺其實也就是殺人 而且自殺是還是自己的身體 你都不會愛護自己 不懂得要藉假修真 藉著這個五蘊身來修行 藉這個五蘊身來得解脫-你都還不懂 那你還是罪加一等 所以說不只是說不會殺人 甚至於更不會自殺 所以說會自殺的-甚至於會殺人的 我們說他一定不是佛弟子 但是你會說-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 當然還是會有 因為再怎麼講我們還是凡夫 早期我們都認為說殺人的人 都是差不多都是-不是文盲就是知識比較低的人 但是到了說有大學教授-還會殺人的時候 嚇了一大跳 為什麼大學教授還會殺人 他的知識這麼高深 甚至於他都是在教導別人的-他還是會殺人 為什麼呢 這個是氣不過 正在這個氣不過的當下 真正是迷失了自己 所以還是會失所 我們叫做失所 就是說你在這個錯愕當中 在這個不經意當中-在這個氣氛當中 控制不了自己的時候 當然還是會犯下這種大惡 那你說佛弟子不會殺人 佛弟子不會自殺 會不會呢 當然還是有千萬分之一的機會 所以我們還是不能夠說-完全沒有 但是真正的一個佛弟子-來說的話 應該還懂得節制自己-懂得控制自己 因為我們還有一個忍辱法-還有一個忍辱行 難忍能忍 難行能行 所以我們是一個佛弟子的話 還是藉著別人的無理 來修學自己的道行 在他的無理的這種壓力之下 我們懂得來調適自己-懂得來憐憫他 懂得來包容他 包容他的愚痴 包容他的這種-就是貪瞋痴的這種沒有智慧 所以我們自己本身-如果起了善心所 起了我是一個佛弟子的-這種念頭之下 可以說我們不會犯大戒的-原則上是如此 所以十善法跟十一個善心所-還是不太相同的 一個是純粹從內心裡面來說的 一個是十善法 他就是從身業、口業跟語業-三部份來做解說的 所以身三的善法 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我們口業的四種裡面 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 我們的意念就是-不貪 不瞋 不痴 所以這個就從外在的身業語業 就是因為有你的語業的 這個內在的心意-來做一個就是引導 現在因為我們是談內心的-心所法 所以我們的心所法-本身就有十一種 純粹的善念 像這樣的十一種-純粹的善法 我們自己本身如何來運用呢 應該我們要如何的來-跟它引發的 那我們就從它的內容當中 從它的定義 從它的作用當中 我們來給它做個了解 平常我們在生氣的時候-在不滿的時候 那你就提醒一下自己 我的內心裡面還是有-這種善的一面 我自己本身那是不是要多反觀-我的十一個善心所 要如何把我這個-十一個善心所的功能、作用 給它顯發出來呢 表現我的?宏大量 表現我的忍辱 表現我的就是能夠好好的來-憐憫他、包容他 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因為總是一個佛弟子 不但說自己能夠得解脫 也希望他人能夠得解脫 那自己能夠保有-這麼一個五蘊身的存在 那你才能夠真正的 藉假修真的情況之下 好好運用這個五蘊身 體會觀察蘊處三科 體會觀察人我之間的恩恩怨怨 所以這個十一個善心所 一定要了解 一定要去體會 往後能夠好好的發揮出來 人跟人之門的和樂相處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