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菩薩問明品--9 主講者:普獻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同學我們繼續看到 菩薩問明品 這個是文殊師利菩薩 提的一個問題 佛說了許許多多的法門 為各種不同的眾生 說各種不同的法門 有的時候說布施 有的時候讚歎持戒 有的時候說忍辱或者是說精進 禪定智慧 有的時候說慈悲喜捨的法門 所以 文殊菩薩 就問了一句 終無有唯以一法而得出離 就是說佛說這麼多的法門 而終無有唯以一法而得出離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佛為什麼說這麼多法門 然後卻沒有說 唯以一法而得出離 為什麼要說這麼多的法門 為什麼不簡單的說一個法門 又能夠解脫自在成佛呢 這個問題 問了很有意義 很有深度 這個時候 智首菩薩以頌答曰 佛子甚希有能知眾生心 如仁所問義諦聽我今說 意思就是說文殊師菩薩 真是稀有難得能夠知道 眾生的毛病 你今天問了這個問題 我就來說明一下 智首菩薩重新又用這句話說 過去未來世現在諸導師 無有說一法而得於道者 智首菩薩所說的意思 就是說 過去的十方諸佛 未來的十方諸佛 現在的十方諸佛 絕對不會單單說一個法門 那麼可以使眾生得道 因為眾生的煩惱是多元性的 眾生的根機也是多元性的 所以對治一種煩惱 必定有它多元性的方法來對治 就像我們建房子 要許許多多的材料 工具 以及方法 才能建一棟房子 我們內心世界的那種複雜 不是說單單一個法門 就能夠斷盡煩惱 而且眾生每一個時段 每一個時段有各種不同的煩惱 特性出現 所以同樣一個人 在某一個時期 應當怎麼樣子的 有先修班 先修某一個法門 接著次第的 再修某一個法門 就同樣一個人 時節因緣 也有所不同 接著說 佛知眾生心性分各不同 隨其所應受如是而說法 這個就是 提出一個總綱了 佛為什麼說這麼多 這麼多的法門 是因為佛知道眾生的心 是非常非常的多元性 複雜性 每一個每一個眾生 個性以及心性 嗜好 習氣 都是不同 所以佛陀就隨著眾生的根性 來說適合眾生 聽聞修學的法門 如是而說法 這個是眾生的煩惱有多少 佛陀所說的法門就有多少 特別是對慳吝者為讚施 毀禁者讚戒 對那些很慳貪的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的人 一毛不拔的人 佛就說這個布施的法門 布施的功德多大多大 那麼使這個慳貪者 把這個貪心轉變成 另一種貪心 貪功德 怎麼貪功德呢 我現在布施 來生來世能夠生天 能夠大富大貴 又能享受 所以從布施的門 進入佛門了 因為有些人你跟他講持戒 精進修苦行他一聽 不想聽了 那麼這種慳貪者 把這個慳貪的心理 改變成布施的心理 讓他貪著來生的富貴 所以慢慢的從這個布施當中 了解到佛法 這是一個門 布施是一個門 引進眾生修學佛法的一個門 所以每一個人 每一個人的得度因緣是不同的 是不同的 這種毀禁者就讚戒了 那些喜歡犯戒做壞事的人 佛陀就說這個持戒的法門 持戒能夠得人身 所以眾生如果是毀戒的話 就會墮落成畜生 那麼這個眾生一聽害怕了 所以毀禁者就透過 這個持戒的法門來進入佛門 那麼這個是各各不同的根機 必須各種不同的法門來對治 就像我們生病感冒的時候 有咳嗽嗎有發熱嗎 有流汗嗎 用的藥是不同的 你說有心臟病的人 你拿感冒藥給他吃 甚至會嚴重 如果有腎臟病的人 他拿肝臟病的藥給他吃 吃了一點效果都沒有 腎臟也壞了 所以法無高下 法沒有什麼好或者是不好 能夠對症下藥 對這個機 應機 契這個機就是良藥 所以我舉一個很簡單 的例子來講 比如說有一個信徒 念佛念不下 誦經也誦不來 去作大禮拜呢 大拜拜呢 大拜佛也沒辦法 他只喜歡誦往生咒 好了 其他的法師說 你應該誦金剛經 有些法師勸他念地藏經 有些叫他念華嚴經 他就問我說 我要誦什麼經 我說你平時誦什麼 你會法喜充滿 他說我念往生咒 我說那你就專心的念往生咒 以後你有機緣的話 再看看其它的經 你想看什麼你就看 你目前你喜歡念往生咒 念得很好 你就繼續念往生咒 後來他說到公園裡面 就看到很多陰界的眾生 他念這個往生咒的時候 許多陰界的眾生都對著他 合掌拜拜 問訊 然後一個一個的 就這樣超生去了 因為他天天誦往生咒 天天持往生咒 所以也有這個功效 雖然是一個在家人 可是他持這個咒持太多太多了 不曉得幾十萬遍了 也有這個功效 這是我們眾生每一個人的根性 是不同的 有些人用念佛 有些人參禪 有些人修止觀 有些人修四念處 也有修慈悲喜捨 四無量定的 有些人怎麼修都修不進去的 他用拜佛 他一拜幾個小時很舒服 身心安定 所以每一個人 有每一個人的嗜好 這都是一種習性 即使修過的法門 這輩子修起來就特別的快 而且法喜充滿 如果從來沒有修過的法門 這一輩子修起來就覺得不相應 裡面有一個信徒 他誦金剛經 誦阿彌陀經 誦這個遺教三經 他誦得很好 可是一誦地藏經呢 就不對勁了 整個人不對勁 我說那你就不要誦地藏經 你誦金剛經不是很好嗎 所以每一個人每一個人 進入佛法的這一個門 是不一樣的 所以八萬四千法門 八萬四千法門 我們要進入佛的這個門 有許許多多 有些人從這個門 有些人從另外一個法門 但是最後呢 必定是跟大悲無我相應 跟智慧相應 跟般若相應 也就是破除身見 破除這個薩伽耶見 身見斷了 還有悲心具足了 福慧增長了 福慧圓滿了成佛 到最後成佛絕對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地方說 多瞋為讚忍 好發脾氣的人 佛陀就為他說 這種讚歎忍辱的功德 讓他修這個忍 在所有的修行當中 我認為我們這生當中 最重要的 就是斷除這個瞋恨心 這個不用花錢去布施 也不要說去打坐深入禪定 隨時隨地都可修的一個法門 都可以斷除的一種惡習 這生中應當成就的 我認為這個很重要的就是瞋 瞋恨心的 斷除瞋恨心 我們一個人發瞋恨心 叫作火燒功德林 我們山上種了好多好多的樹木 可是一把火就燒光了 我們做多少善事 脾氣一來一暴躁 毀了 為什麼呢 人一發瞋恨心的時候 他的智商就降低到 變成五歲的小孩 在佛經裡面就講到 瞋恨心會讓我們 顏色很難看 然後辯才沒有了 平時我們可以雄辯滔滔的 可是我們怒從膽邊生 這個時候理智沒有了 那個辯才也是沒有了 所以在佛經裡面 認為這個瞋是我們修行 一個很大很大的 幾乎是可以說最大一個障礙 我們這一生當中 我們不要求說成佛開悟 明心見性 想了太多 最重要的是什麼 就是這個情緒上能夠穩定 心性上能夠穩定 無論什麼事情 絕對是不發脾氣 絕對不發脾氣 這個是比什麼都還重要 比布施什麼都還重要的 我們這生當中只要能夠修到 這個不發脾氣 時時刻刻都是很平穩的心性 心性非常的平衡平穩 穩定 講話做事呢 大致來說都是能夠合理 合情合理 我們平時說一句話怎麼講的 相罵沒好話 一個人情緒激動的時候 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是錯誤的 所做的事情也是錯誤的 所做的決定也是錯誤的 所以一個人成功不成功 就是看他的EQ EQ 情緒的管理 EQ跟A Q 那麼這個A Q 也就是情緒的管理 然後EQ是面對挫折的時候 是不是能夠平心靜氣的 來面對 所以我們人有三個Q 一個是智商 智商 IQ 一個是情緒的穩定度 EQ Emotional Quotient EQ 然後還有一個A Q A Q就是我們對任何的挫折 橫逆被污辱的時候 我們是不是能夠理性的面對 這三個Q高的人 就是有成功的機會 一個人動不動發脾氣 一走了之 那什麼事都做不成 沒耐性 世界上大部份成功的人 就是具有這個耐性 遇到事情平心靜氣的去面對 去處理 然後放下 那麼這是成功人的一個特色 所以佛陀很重視 這一個忍辱法門 忍辱法門 所以對這個多瞋者為讚忍 好懈讚精進 對那些懈懈怠怠放逸懶惰的人 佛陀對他說什麼法門呢 叫精進法門 精進法門 精進的意思就是說 精進跟努力不同 努力 努力做壞事 白天去偷晚上也偷 中午也偷 你說那個是什麼 那是很努力去做壞事 但是精進就不同了 精進是純善的 一定會對我們身心 別人身心有所幫助的 那才叫精進 對智慧福德身心都有所助益的 絕對不會去傷害自己跟別人的 那種行為呢 才叫作精進 精進 什麼樣的精進法呢 比如說已經有了善法 要讓它增長 沒有的善法 趕緊的去種善根 然後已經有的惡 趕緊要斷除 沒有的惡不要去沾染 所以這個叫精進 亂意讚禪定 這是我們眾生的一個毛病 這心思不定 白天忙妄想 晚上就忙著夢想 這個是我們眾生多生多劫來 養成的一個習慣 這個心不肯安住在當下 不斷的去回憶過去 不斷的去推想未來 憧憬未來 就是不肯停留在現在 這什麼毛病呢 就是什麼呢 叫作散亂 我們眾生的毛病 不是散亂就是昏沈 想累了就想睡覺 做累了身體累了就昏昏欲睡 那麼醒過來又忙著想 想到過去想到未來 一大堆 想到身外的一切一切 想得太多太多了 這個心很散亂 所以不能寧靜集中 他的力量就非常非常的薄弱 當我們的心思 我們心念是昏沈是散亂的時候 我們沒有辦法控制情緒 我們沒有辦法斷除煩惱 我們沒有辦法去學習 沒有辦法去學習新的知識 然後我們缺乏洞察力 什麼事情還沒有發生 我們沒有辦法去觀微知者 這就是我們眾生的毛病 昏沈散亂 當我們的心是昏沈散亂的時候 這個心力非常非常的薄弱 煩惱來了 一點都沒有辦法 想學習東西五分鐘的熱度 就是心很散亂 佛對這類的眾生 特別的讚歎這個禪定的修學 愚癡者讚智慧 我們佛經裡講的這個愚癡 跟我們世間人講的愚癡 是不一樣的 世間人講的愚癡是白癡 什麼都不懂 迷迷糊糊 佛經裡面講的愚癡 是指邪知邪見 顛倒 無我既我 非常既常 然後不淨執著清淨 不是快樂的執著以為是快樂的 常樂我淨 那麼這個叫顛倒邪知邪見 不是真常以為是真常 不是永恆以為是永恆 不是快樂的以為是快樂的 本來是無我他既執 執顛倒執著有一個我 那麼這個就是對四種的顛倒 常樂我淨的顛倒 那麼我們就稱為愚癡 本來無我他計度 內心裡面去計度 有一個我 這個是講到佛經的愚癡之癡 跟世間的白癡是不一樣的 那麼我們講愚癡 他反而是相當聰明 但是邪知邪見 不是斷見就是常見 叫作邊見 邊見 什麼是常見呢 人永遠是人 人再怎樣都會變成人 男人永遠男人 女人永遠是女人 阿狗阿貓永遠就是阿狗阿貓 動物永遠就是動物 這個叫作常見 斷見是什麼呢 人一死一了百了 什麼都沒有歸空了 佛經裡面不是這樣講 雖然是無常 但是它會永遠的相續下去 我們造了什麼業 就到那一道去投胎轉世 雖然是去投胎轉世 但是這一切只是如幻如化 又是空性的 所以雖然是無常 卻是永恆的相續 雖然是無我 但是在某一個時空當中 確是有我的個性我的意志 我的行為 從世俗諦來講還是有 所以佛法非常非斷 那麼這個才是真正的正知正見 那麼佛陀對愚癡的人就讚智慧 去修緣起觀 觀察因緣 從因緣的生滅當中 去悟到不生不滅 那麼就破除了邪見 破除邪見了 另外一個仁說 不仁讚慈愍 對那些很殘忍的人 冷酷無情的人 佛陀告訴他修慈悲喜捨的 慈憫 就是悲憫眾生 去觀想眾生對我們的恩惠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負債的 都是欠債的 欠什麼債呢 欠這個天地世間 以及這個社會提供給我們 許許多多的方便 當老師的當父母的 當朋友的當同學的 甚至社會的警察治安 一切一切的人 對我們都是有恩的 所以佛教是什麼主義呢 就是報恩主義 報恩主義 因為眾生對我有恩 所以我們必須好好的去報答 眾生的恩德 怎麼可以反過來去傷害眾生呢 所以不仁讚慈憫 怒害讚大悲 有些人心理變態喜歡傷害人 以這個整人為快樂之本 那麼這個是變態的心理 是變態的心理 所以佛陀就是告訴我們 修這個大悲法門 大悲法門 所以你看我們念這個大悲咒 大悲咒 一般人以為是說 我們念大悲咒有多少的感應 其實這個大悲咒兩個字 大悲兩個字就告訴我們說 當我們的心持大悲的時候 百毒不侵 如果眾生遇到 這個大慈大悲的人 馬上就會被他攝受 我們眾生不知道說 我們應該修這個大悲 以為說我念大悲咒 就有多大的感應 而不知道從自己的心性上 修慈悲喜捨 那麼當時佛陀也是告訴眾生 修慈悲喜捨可以斷煩惱 可以轉凡成聖 也可以達到無我的境界 所以這個四無量定 四無量定 這個是講到眾生的根性 千差萬別 有些告訴他修布施 有些修持戒有些是忍辱精進 禪定智慧 然後慈悲 還有喜捨 喜捨 憂慼者為讚喜曲心者讚歎捨 曲心讚歎捨 有些人成天愁 成天愁 有也煩惱沒有也煩惱 成天的愁 這是什麼庸人自擾 庸人自擾 整天的這種煩惱太多太多了 煩惱東煩惱西的 時時生活在一個恐怖當中 幻想當中 所以由幻想產生了一種恐怖 憂慼 當然我們會說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但是你遠慮的太多太多的時候 什麼事情都不能做 我們就遇一個信徒 他說我的孩子大學畢業 外國留學回來了 總是待在家裡面 我們說這個叫作宅男 叫他去做事 他一大堆的理由 租一個房子一個月幾萬塊 然後我修理電腦 要修理多少台 才能夠賺到這些錢 那個房租一個月幾萬塊 我修幾百台我才有賺到這些錢 那何苦呢 他想了一大堆 結果什麼事都不能做 反正要做什麼生意 他算了一大堆都是不能做 都是不能做 考慮的太多太多了 那麼這個就是什麼 眾生的一種毛病 毛病 想得太多 煩惱的太多了 所以導致於生活上非常的困擾 一天到晚 很憂愁 很難過 那麼這種人就修歡喜法門 叫作喜 這在七覺支裡面也有這個喜 很有意思 比如說我們打坐昏沈 實在是不想修的時候 懈怠的時候 一想到說打坐入定 將來會得到很大的智慧的時候 可以見佛悟無生法忍 你動了這個念頭的時候 你精神就來了 所以在這個七菩提分裡面 其中就是有一個喜 比如說我們在家念佛的人 有時候念到不想念了 但是你想到有一天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親自來接引 蓮花投生 從此沒有這個生老病死 種種的煩惱 你一想精神百倍 精神百倍 這是什麼 喜 想到這個好處 未來我可以得到的好處 歡喜心來了 勇猛精進了 這也是一個對治法門 還有一種是什麼 叫作捨 捨 曲心讚歎捨 曲心就是歪歪曲曲的心 別人在講話 你又想是不是說我的是非 別人一動口 你就說這個人對我 充滿著不懷好意的 然後自己又去巴結人家 為了某種目的 講那些不該講的話 這個就是什麼 歪曲的心 所以直心是道場 直心是道場 修道的人 這個心要非常的單純容易得道 容易得道 很怕那種諂媚的心理 巴結心理 憂愁的心理 歪歪曲曲的心理 這種人修道很難 雖然是聰明 但因為想得太多 顧慮的太多 反而是一種障道 所以曲心讚歎捨 如是次第修漸具諸佛法 那麼這個是講到說 我們修學佛法有一定的次第 次第 什麼次第呢 就是第一個親近善士 親近善知識 然後多多的聽聞佛法聽聞正法 聽聞正法 然後如理思惟 如理思惟 這個法聽過以後 好好的複習去思惟 是不是跟無常無我相應 那麼這個是講到如理思惟 第四個是什麼呢 法隨法行 就是必須跟這個戒定慧 定慧等持 跟戒定慧相應 付諸於身心的實踐 真正的證悟了 而不是聽人家說一說 自己像鸚鵡一般的 也學著跟別人所說的 那叫什麼呢 捨人牙慧 別人這麼說我也這麼說 但是我自己了解不了解呢 即使是了解也是別人的東西 那麼真正的一個聖者 是從自性當中流露出來 就應眾生心 應眾生的所知量 從悲心當中流出這個佛法來 讓眾生得到受用 所以法無定法 一個聖者隨便舉起來都是法 都是可以對治眾生的 不是像我們要背稿 背這個文稿而說法 聖者那有這個文稿 沒有 當機立斷 這個人什麼根機他清清楚楚 該說什麼法清清楚楚 適當的適量的 眾生受益終身 所以這個是我們講到 修學佛法有它一定的次第 一定的次第 從親近善知識 聽聞正法如理思惟 一定要法隨法行 那麼這個是講到 修學佛法的一種次第 或者是說我們講信解行證 從相信三寶因果業報輪迴 相信四聖諦 然後了解它的聖義 然後按照這個無常無我去修行 最後證悟無常無我 信解行證 它是有這個次第的 那麼下面就把它歸納起來 如先立基堵而後造宮室 施戒亦復然菩薩眾行本 我們要建一個房子 一定要打基礎 尤其台灣地震多 五級的六級的七級的地震 我們現在要建房子 你起碼要有七級八級地震 那種防震措施 才可以逃過一劫 才不會有危險 這打地基 打地基很重要很重要的 所以我們不要去分宗分派 你這個派什麼 那個派 不管你修什麼派 這個地一定要打穩 這個地基是什麼呢 施戒亦復然菩薩眾行本 不管你修什麼法門 一定要有施捨 為眾生服務利益眾生的那種心 就是悲心 悲心 缺乏這個悲心 愛心 你修什麼法門很難 很難 還有一個是什麼呢 持戒 絕對不要去傷害人 當我們不能幫助別人的時候 最起碼不要去傷害別人 千萬不可以去傷害自己 傷害別人的身心 這是修行人一個最基本的概念 所以佛門當中絕對不可以自殺 不可以殺人 殺害眾生 那麼這個是修道的 最起碼的一個條件 就是過著一種道德的規律的 一種生活 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 然後有這種施捨的心 利益別人的心 我們修道不是為了個人 將來能夠享受多好多好 不是 是要跟眾生結善緣的 那麼這一個理念 一定要時時刻刻的 持戒布施 這個就是一個打地基 那麼有了這個地基以後 譬如建城郭為護諸人眾 忍進亦如是防護諸菩薩 這個地基好了才能建這個城牆 城郭 是一種譬喻 古代的人都是用弓箭用石頭 用木頭這樣打戰 所以把這個城門建好以後 城郭就圍起來 城牆圍起來 因為古代的武器是很簡略的 弓箭刀仗 你這個城牆如果建的很高 敵人就打不進來 城牆很厚很堅固又很高 那麼敵人攻進來不容易 萬一敵人要攻進來 你在這個城牆上面石頭丟下來 敵人就受不了了 所以這個是古代的一種建築 我們修行的一個過程當中 進進退退的 有的時候被魔打倒了 有的時候懈懈怠怠 被這個懈怠魔打倒了 所以有了布施持戒的基礎 接著就是要修忍辱跟精進 忍辱跟精進這兩波羅蜜了 因為透過忍辱跟精進 就能夠保護諸菩薩 修道不會退心 能夠勇猛精進 那麼這個是忍進亦如是 防護諸菩薩 這個是保護 保護我們的道心不會退轉 譬如大力王率土咸戴仰 定慧亦如是菩薩所依賴 這是一個譬喻 譬喻什麼呢 也就說有這個大力王 大力王就是國王 那麼這個國王他有德有學 有智慧有福報 所以一呼百諾 他一出門就許許多多的人 保護他 甚至許許多多的人敬仰他 歡迎他 修道的人就是要有 這個禪定的功夫 智慧的功夫 那麼這樣子才能夠自己的身心 安定下來 體悟真理 也能夠讓眾生解粘去縛 讓眾生得到受益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 不要說我一學佛 我要打坐我要入定 我要發神通 不是這樣子的 有一個次第 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才能夠談到修這個定 修這個慧 這是我們修學佛法的一個次第 這個次第 亦如轉輪王能與一切樂 四等亦如是與諸菩薩樂 那麼這個轉輪王 有這個鐵輪王銀輪王金輪王 金輪王就統帥這個四洲 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 南贍部洲那麼這個是金輪王 還有銀輪王是統攝三洲 鐵輪王就統攝兩洲 還有一個樹善 這個樹善王 就是一個小國的國王 那麼這個轉輪王 他因為有德有學 有智慧有福德 所以他能夠帶給他的子民 快樂 慈悲喜捨 慈悲喜捨也就是能夠帶給菩薩 法喜充滿 修慈悲喜捨的菩薩 自己是安祥快樂的 也能夠讓眾生安祥快樂 慈悲喜捨 因為修慈悲喜捨眾生的 菩薩的內心當中 都是怎麼樣子呢 不會讓眾生有一點恐懼心 沒有 因為慈悲喜捨又叫作什麼呢 四無量定 菩薩觀一切無量無邊的眾生 都是我多生多劫的恩惠者 都是我多生多劫的父母 所以菩薩就觀想所有一切眾生 所有一切眾生 菩薩都是給予快樂 服務他孝敬他 讓他歡喜 去觀察他們那種歡喜 快樂的樣子 所以這四無量定修好的時候 有一句話叫作什麼 叫百毒不侵 百毒不侵 就是說再兇猛的動物 看到這個修慈悲喜捨的菩薩 他的瞋恨心馬上就被降伏 那麼在佛的本生談 裡面就有講到這個 比如說佛陀在世的時候 有這個提婆達多 想害這個佛陀 所以就用那個酒去灌給象喝 大象喝了酒以後就發狂了 發狂的時候 見到佛出現的時候 這個提婆達多就把這個狂象 趕過去 放過去 這隻大象看到佛陀來的時候 牠一直奔跑一直奔跑 跑到佛的面前的時候 據說佛陀就是入這個慈悲喜捨 四無量定 然後這個狂象一見到佛的時候 竟然是跪下來 在佛陀這種慈光照耀下 覺得非常非常的安詳快樂 牠不會說去傷害佛陀 在我們這個武林當中 有一種名詞很奇怪 叫作金鐘罩 什麼叫作金鐘罩 練一種功夫 這個氣功練成的時候 百毒不侵 別人的功夫也打不進你 叫金鐘罩 那麼佛門不是用練功夫 這樣子的 是從內心去營造了 去觀想無量無邊的眾生 我都要去幫助他 解除他的痛苦 給予他快樂 然後從最親最親的父母 然後旁邊的朋友 然後進一步的對這個冤家仇人 也原諒他 也要幫助他 所以在他的內心裡面 天下沒有我瞋恨的人 也沒有一個不值得我可憐的人 那麼這種心修成的時候 那真的是百毒不侵 武林中叫什麼呢 叫作金鐘罩 但是這個金鐘罩 人家用一個刀槍 也不是打進來了嗎 但是佛門裡面這個慈悲喜捨 四無量定真的是可以讓自己 身心安定 眾生也能夠安詳自在 我們來迴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