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菩薩問明品05 主講者:普獻法師 華嚴經菩薩問明品 第五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同學 我們繼續講到 菩薩問明品 是文殊師利菩薩 代眾生問一些法性的問題 因果業報的問題 那講到這個諸法的空 跟世間的空不一樣 佛法的空 有充實的內容 是在形形色色的當下 顯示它的空 雖然講到一切法是空性的 但是業報是不空 凡走過的 必有痕跡 所以雖然是空 但是因果業報絲毫不爽 所以我們看 這個經文說 眾報隨業生 如夢不真實 念念常滅壞 如前後亦爾 意思就是說 雖然諸法是因緣生因緣滅 找不到永恆不變的實體 但是我們的心念 我們的行為 有善有惡 這點點滴滴的一切一切 又確實的反應在 我們的身心當中 所以我們世間的人 有的時候莫名奇妙的 來了一個莫名奇妙的這種報應 我們會覺得好奇怪 事實上 世間所有的 產生一切現象 都不足為奇 確實有一種因緣 那這個因緣 時間到了 就產生這麼一個現象 譬如說我們田裡 種了一些種子下去 有的時候 你反而不管它 時節因緣來了 突然間冒出了一棵果樹來 那你說這是無因無緣嗎 不是 有因有緣 所以世間產生了現象 那一種種子 是種子 可是掉在泥土裡面 這就是因緣具足了 然後加上光 陽光 空氣 水 那麼慢慢的長起樹來了 所以它念念之間不同 當它發芽的時候 這個芽是芽 種子是種子 絕對的不同 那麼芽慢慢長大了以後 有樹枝樹幹 跟芽又是不同 然後越長越大的時候 開花結果 所以他念念之間 前念後念之間 是截然不同 但是呢 又互相有連帶關係 這一棵樹長得這麼大 是從一個 一顆種子 從小小的一顆種子 然後慢慢慢慢的 加上空氣跟水 還有光 慢慢的長大 所以它念念之間 是不斷的在變化 前後是不相同的 但是有相互的因果關係 所以我們講到諸法是空 但是業報是不空 業報是不空 這是佛所說的這種業報 那一般人講的業報 是什麼呢 前世的那個靈魂造了什麼 這一世的靈魂 又再繼續受這個報 那麼這是叫世俗說 世俗所說的 真正佛法所說的 是一切空才能建立因果 一切是空性 才能建立因果 一切是空性 才能建立業報 這個是講到世俗諦 的確是有因有緣有果有報 有佛有六道眾生 那如果是勝義諦 那這一切是如幻如化 如幻如化 接著說了 世間所見法 但以心為主 隨解取眾相 顛倒不如實 我們最簡單的一句話來說明 我們說同一個世界兩種心情 我們世間所見到的萬事萬物 物理的現象 身理的現象 心理的現象 這一切一切 到底是物理的作用大 還是心理的作用大 還是身理的作用大 依佛法來見解 三者是平等平等 但是呢 還是以心為主 心理的作用還是比較強的 那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 恩恩怨怨 是是非非 這一切一切的現象 事實上有些人不以為苦 有些人在這當中 悟出了許許多多的道理 有些人樂在其中 然後懂得離苦得樂 而且隨緣來利益眾生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講 如果有一個人破口大罵 對著我們指指點點的 如果我們心裡這麼想 這個人真是無知無恥 我從前對他這麼好 現在竟然在大眾之前 對我破口大罵 如果你這樣子想的話 就是說 他污辱我 有一個他 然後有一個我被污辱 那麼這個時候 我們越想越氣 所以就咬牙切齒 那不小心就打起架來了 但是這個地方說 世間所見法 但以心為主 世俗一句話說 山不轉 路轉 路不轉 人轉 人不轉 當然心就要轉了 我們要心來轉境 這個人對著我們破口大罵 我們如果說 他在罵我 他在罵我 那我拚命念佛 拚命念佛 消災障 消災障 可是我們的心裡 還是有他在罵我 那我們會忿忿不平 那我們用轉的方法 我們覺得這個人 他是想教導我什麼 但是他不懂得教導 因為他智慧不夠 所以他用很粗暴的 很粗俗的惡言惡語 那用這種方法 來教導我 指導我 那因為他是智慧不夠的關係 所以我們轉一個念頭 原諒他的無知 同情他的這種粗暴的行為 那如果我們進一步的說 感謝他的教導 因為他想提示我什麼 教導我什麼 所以世間的一切 都是隨著我們的心念在轉 但是凡夫就是不願意轉 不願意轉 直覺的是對方破口大罵 對我污辱 有一個對方 有一個我 所以這個就形成了一個對立 所以世間的一切一切 就是我們的想法 我們的態度 我們能轉不能轉 如果能轉 馬上就能夠轉煩惱為菩提 轉凡成聖 轉迷惑為勝解 所以一個轉很重要 唯識宗說轉識成智 就看我們的智慧 我們了解到什麼程度 隨解取眾相 所以楞嚴經 就講到這句話了 說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 循業發現 所以我們眾生的心量 應我們眾生的這種 了解的程度 也就隨著這一個業 業緣 然後我們發現 這個世間的一切 美好或者是醜陋 痛苦或者是歡喜 我們一念之間 我們往光明面積極面去想 這個挫折就是我們的墊腳石 是我們成功的墊腳石 如果我們用灰色的 絕望的態度來看世間的一切 一切的橫逆挫折 都變成絆腳石 所以我們常常會講一句話 成功者找方法 失敗者找藉口 那麼世間的一切 本來不會傷害我們 也不會使我們煩惱 是因為我們內心中起無明 所以煩惱就跟著來了 如果我們時時刻刻 能夠保持這種明觸 所謂明觸就是用智慧來觀照 我們的身心以及世界 保持明明白白的接觸 而不起習性反應 那麼世間的一切 就不再傷害我們 不但不傷害我們 而且是我們的助道因緣 幫助我們成道的一種因緣 所以山不轉 路轉 路不轉 人轉 那人不轉呢 我們心要轉 心能轉境即同如來 心被境轉即是凡夫 我們凡夫就是隨著這個境界 團團轉 團團轉 身心不得自在 佛陀是以心來轉境 我們世界上的人 總想改變世界 就不想改變自己 一個聖者 唯有改變自己的 觀念 想法 態度 然後來欣賞世間的一切 跟這個世間的萬事萬物 相契相應 自他互利 這一態度決定了 我們生命的高度 格局也就注定了我們的結局 我們時時刻刻 用什麼樣的態度 什麼樣的想法來看世間 舉個例子來說 下大雨了 我們不能改變這個天氣 刮風下雨了 我們可以改變心情 好吧 有這麼刮風下雨的日子 我們靜下來讀讀書 整理內部的環境 真難得 因為下大雨 不用上班 那我們把內部整理整理 家裡整理整理 讀讀書 修養身心 那如果說 我們整天看著窗外 刮大風下大雨怎麼辦 明天要上班 這個交通阻塞 想了一大堆 那這個心情就不好 所以我們每一時每一刻 當我們能夠享受我們的工作 享受到我們所遭遇的一切 凡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 都是美事 我們這個叫做學佛 學佛 那菩薩在這個世間 因為以心來轉境 所以菩薩在世間 無有一物而可貪著 無有一法而可棄捨 沒有什麼 可以讓菩薩值得去貪戀的 也沒有什麼可以值得 讓菩薩去討厭的 菩薩只是當一名冷靜的 沉著的觀眾 來看世間一切法的生生滅滅 不被它所迷惑 然後進一步的觀察到眾生 真的是很可憐 為了一點點的小事情 小題大作 互相鬥爭 菩薩只有同情 這個眾生的可憐 由此激發菩薩精進 來為眾生解惑授道 讓眾生遠離這個痛苦 所以菩薩在世間 就是不離世間 而成就出世間道 因為一切是隨解取眾相 是隨著我們了解的程度 我們的了解 如果是往光明方面 積極方面去想 世間一切都是 菩薩修道的增上緣 可是眾生 眾生卻缺乏這一份智慧耐性 就被世間的一切一切所轉 被這個榮華富貴 貧窮富貴 然後世間的一切一切 那每一件事情 都引動了眾生的心海 結果是顛倒不如實 眾生所見的這個世界 根本就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 只是一個表相 一個表相 所以生活在不如實的世界 心顛顛倒倒 不是清淨的 以為是清淨 不是真常永恆的 以為是真常永恆的 不是快樂的 以為是快樂 所以盲目的追求 盲目的去這個 熱中於這種名利當中 迷失了自我 迷失了自我 這是眾生非常可憐的地方 接著說 世間所言論 一切是分別 未曾有一法 得入於法性 我們世間人所說的一切言論 哲學也好 科學也好 文學也好 都是出發於我 站在有一個主觀的我 客觀的世界 有主觀的我以及客觀的世界 這個相對性 一切都是有自性分別的 不管文學藝術科學哲學 都是二分法 有一個我 有一個客觀的世界 在這相對當中 那我們的言論 總離不開我的標籤 所以學派與學派之間 叫做學閥 那一個組織一個團體 有許許多多的派別 這個都是什麼呢 因為被貼上我的標籤 那這樣子 就不能了解世間的真相 所以世間人所說的這些言論 都是跟我相關性的 執為實有 所以我們發為言論 就跟實相有所差別 有距離 所以說未曾有一法 得入於法性 沒有把事情的真相 存在的一切的真實相 沒有弄清楚 因為我們就是中間 有一道關卡沒有通過 那就是我執法執 執為實有 執為實存 這個概念導致於我們 世間所看到的一切法 乃至於我們發自於言論 我們倡導一種學說 都是跟我相應 所以我們世間的學說 都是相對性的 過了一段時間 不能用 不能用 因為跟法不相應 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 因為是站在實存實有的觀念 來看待世間 而世間的萬事萬物 是怎麼樣子的呢 能緣所緣力 種種法出生 速滅不暫停 念念悉如是 我們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一切 有靜態的 有動態的 這個桌子房子 我們許許多多的機器 看起來就是 好像是不動的 好像是真實的 永遠不會變 永遠不會壞 但是依佛法的智慧來觀察 能緣所緣力 種種法出生 能緣就是我們能知的我 主觀的我 所緣就是說 我們觀察的這個身心世界 外在的這一切一切 不管是主觀的我 或者是客觀的這個世界 這一切法 以聖者來看 聖者來看的話 是速滅不暫停 就是在快速的生滅當中 每一分每一秒 都是往生滅的路上去往前奔馳 我們常常講 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 從出生到死 不管什麼人 有錢沒錢 富貴貧賤 這一切一切 我們每一個人 都是往死亡的終點 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世間萬事萬物 只要是生了 出現了 必定是速滅不暫停 念念悉如是 只要一出現了 出現當下開始就是 從生走向滅 當然從生到滅的過程 各有它的長短性 它的因緣性 依人來說 七八十歲 八九十歲 叫做高壽長壽 那麼有些動物叫做朝生暮死 早上出現了 晚上就死 這個速度很快的 如果是我們內在的細胞 幾天 七天幾天 那麼這個所有的細胞就死光光 變成新的細胞了 新陳代謝 我們大概三年之內 我們整個人 全部都已經換了 三年內 那我們這一個細胞 整個都死光光了 變成新的 我們一分鐘之內 我們的血液 在這個身體裡面 不曉得團了幾圈了 所以這種快速的生滅 太快太快了 但是我們的心很粗糙 很散亂 很昏沉 我們不能察覺 但是聖者的心念 能夠去察覺到 這種快速的生滅 快速生滅 那這個快速生滅 不是誰規定的 是大自然律 生 有生就必有死 生老病死 這是我們的生理 自自然然的 生老病死 那如果是這個宇宙間 就是成住壞空 那如果是我們的心念 是生住異滅 每一念 每一個念頭 前念後念 根本就是扯不上關係 可是我們就是前念後念 前念後念 我們之所以痛苦是什麼呢 我們的念頭 不能安住在現在 不能了解世間的生滅如實相 所以我們產生 許許多多的執著 然後呢 這個情緒上 不斷的起伏高低 這個不定 這是眾生的毛病 接著文殊師利菩薩又問 佛子 一切眾生等有四大 無我 無我所 云何而有受苦受樂 端正 醜陋 內好 外好 少受 多受 或受現報 或受後報 然法界中 無美無惡 時寶首菩薩以頌答曰 這個是很現實的 說到我們現實人生 既然一切是法空性的 那我們眾生都有四大 無我 無我所 都是空無自性 那麼為什麼我們眾生 所受的報應卻是千差萬別 而且是這麼真真實實的 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眼前我們看到的有些人 很有錢很有錢 富甲一方 高樓大廈 然後吃遍天下 看遍天下 穿名牌 開這個什麼 這個好的車子 所有都是最高級的享受 然而有些眾生三餐不濟 這一餐吃完 下一頓不曉得在哪裡 衣食欠缺 衣食住行都是不足 然後長相來講的話 有端正醜陋 有些人長成非常的端正 五官端正 眉目清秀 那麼在 當然在佛法來講的話 為什麼我們會受苦受樂 會端正 醜陋 這種差別呢 佛法說 如果我們過去生過去世 我們講的過去是一秒鐘以前 就叫做過去生過去世了 在我們一秒鐘以前 我們跟眾生多結善緣 我們動過善念 講過好話 做過好事 那這些善業 就讓我們這一個 受樂的機會就大 那如果我們從來 都是自私自利 對別人的死活置於不顧 這一生當中 沒有人緣 當然就是受苦 那為什麼會端正 為什麼會醜陋呢 依佛法來講 我們一個人守戒持戒莊嚴 不去傷害別人的身心 不動惡念 不動瞋恨心 時時都是法喜充滿 這個就是自然會召感 端正的五官 眉清目秀 眾生見到了 生歡喜心 果是說 我們喜歡動惡念 發脾氣 有粗暴的行為 瞧不起別人 輕慢眾生 結果我們就會召感到 這種醜陋的身形 因為我們動惡念 發脾氣 瞧不起別人 這種種的惡性 自然就召感到 醜陋的這一個身形 所以我們常常講 我們一個人要有三面鏡子 佛法很喜歡把這個鏡子 來解釋為經 說經者鏡也 經就是一面鏡子 由佛菩薩講的這些經 來照我們的內心世界 第一面鏡子是什麼呢 我給它取名為顯微鏡 顯微鏡 我們要有一付顯微鏡來察照 照察我們內心的世界 是善是惡 是好是壞 是善念是惡念 是雜念是邪念 我們要用顯微鏡 很清楚的 觀察我們內心的世界 然後我們要有一付放大鏡 放大鏡做什麼呢 來觀察別人的美德 好處 長處 別人有絲毫的一些長處 我們都用放大鏡來觀察 看到別人做善事 我們不要說 哦 這個人是好名好利 又是怎麼樣子的 我們用放大鏡來看他的 善心善念善行 值得我們效法學習 隨喜功德 這樣還不夠 我們還要有一付望遠鏡 望遠鏡 我們想一想 十年二十年 三十年五十年 我們一步一步的 我們人生最後一個終點 叫做老病死 最後一個點就叫做死亡 告別世間 我們一步一步的 步向死亡的終點 那此時此刻 在速滅不暫停當中 我們做什麼最好 我們要把握的是分分秒秒 所以佛陀說這個無常 這個無常不是說很悲哀 不是這個意思 就是要積極 要把握 要分秒必爭 因為我們是快速的 生滅過程當中 此時不做 今天不做 明天後悔 今年不做 明年後悔 你要孝順父母要趕緊 否則會後悔 有一天父母走了 你再哭 沒有用 趕緊把握 小孩子這麼小的年紀 如果我們不好好陪他成長 他長大的時候 他會怪我們 因為小孩子成長 是非常需要父母親的關懷 關照 關心 那這一段時間過了 等你想去關懷的時候 他不要了 他不要了 所以佛家講這個無常生滅 快速的生滅無常 就是要讓我們了解到 一定要時時刻刻 分秒必爭在把握時機 掌握時機 趕緊的去做該做的事情 此時此刻 該做什麼最有意義 最有價值 才能得到最大的邊際效應 而不是說 人生是無常 最後就是老就是病就是死 有什麼意義 盡情享受吧 這個不對 絕對不是佛法的真義 佛法的真義是說 我們都是在快速的生滅 一個過程當中 時時刻刻要了解到 現象界的一切一切 都是在快速生滅 變化的一個過程 不要被它給矇蔽 然後我們也不要耗掉 寶貴的時間 去做那些無意義的事情 我們所想的是積極的 所做的是光明的 是有意義的 是有利益眾生的 雖然是快速的生滅無常 但是呢 在這個把握機緣的原則下 我們卻是可以做 許許多多的事情 我們可以學習很多很多的知識 然後我們所做的一切一切 凡走過的 必有痕跡 如果我們喜歡讀書的人 我們來到這個世間 自然智慧高 我們學過的專業 不會忘掉 這一輩子就是某一方面的專家 你看有許多小孩子 十歲 十一二歲 成一個什麼文學家 作者的 對不對 所以我們人生是無常 但是呢 無常是永恆相續 雖然是無常 但是我們學習的 我們所作所為的一切一切 卻是能夠延續下來 所以人生有意義 人生有意義 所以佛法講到 我們人雖然是一切空無性 無自性 但是受苦受樂 端正醜陋 內好外好 少受多受 這一切一切 卻是真真實實 在我們現實當中 一幕一幕的就在 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周遭 非常非常的 絲毫都不會差別 接著我們說 或受現報 或受後報 有些人就不相信因果 說某人這個好話說盡 惡事作絕 但是他是 卻是榮華富貴一輩子 那某些人孳孳行善 卻是不得善報 不得善終 所以有些人就懷疑了 但是我們要了解 這個如果我們前生前事 做了許多的善事 但是智慧不足 因為前世善事做多了 這輩子福報大 當我們一福報大的時候 就容易造惡孽了 因為沒有智慧 只單求福 而不修慧 所以被這個福報沖昏了頭 有了福報以後 嬌妻美妾 這一個做壞事了 這個福報 會讓他怎麼樣子的呢 我們講絕對的權利 就容易怎麼樣子的 絕對的腐敗 一個人沒有智慧 當他有福報的時候 這個就是他滅亡的時候了 所以有些人作惡 卻是能夠享受這個榮華富貴 都是他前生的餘報 前生所作的福還沒有享盡 現在作惡 這個惡的因緣還沒有成熟 所以還沒有報應 我們種這個稻子 一種下去 也是要等一百天 那不可能說 我現在馬上種稻 一個禮拜以後 我要收割 你起碼等三個多月的時間 時間 所以有些是現報 或者是來生才報的 那叫做後報 來生才報 或者是來生的來生 三生四生五生以後 才報應的 看我們所作的這個報 我們所作的業 我們所用的心力強 或者是 這一個傷害別人的程度 是不是很重 如果是心力很強 受傷害的人 非常多又非常重 那非現報不可 連佛也救不了 所以這個是 從我們的心念行為 來決定的 如果是說五欲中 作了惡業了 後來反省了 懺悔了 也許這個報 就輕一起 慢一點 譬如說 我們用一個杯子 放了好幾公克的鹽巴 放下去 吃起來 喝起來 很鹹很鹹的 同樣的 我們把這個鹽 放在一個大臉盆 我們喝起來 這個水 沒什麼味道 因為水太多了 我們一個人造了惡業 即時的懺悔 即時的去這個 去造善業 那麼這一個惡報 也許就是很輕微的 重報輕受 就重報輕受 因為有懺悔心 有行善 這樣子的話 就重報輕受 那如果是說 我們造了惡業 沒有懺悔心 又繼續不斷的作 而且得意洋洋 得意忘形的話 這個輕報也會重受 雖然是輕輕的惡業 可是你繼續再造 那會這個惡業 越成熟 就越快就報應了 所以這個業報是不一定的 要看我們的心念 有沒有懺悔 有沒有即時發現 有沒有善知識 來提醒我們 告訴我們 所以這個報應 有現報跟後報 不管是我們長得多好看 我們所生活當中 享受多少 後受先報 後受後報 但是從第一義諦來講 從勝義諦來講 法界中 從法性上來講 這一個如幻如化 沒有實體性 只是暫時的現象 也沒有什麼美 也沒有什麼惡 一切一切在聖者的眼光來看 都是暫時的一個現象 但是在凡夫的立場來看 一切是真真實實的 確實擺在我們的眼前 這麼真實的 讓我們擔心受怕 那這是菩薩來問這個問題 那寶首菩薩就來回答了 隨其所行業 如是果報生 作者無所有 諸佛之所說 意思就是說 隨我們所作的這個業力 果報就這麼產生 果報就這麼產生了 這是很自然的一個現象 很自然現象 所以我們一般人 就不了解說 佛家講因果報應 因果報應 把因果報應只限在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其實佛陀所說的這個 是講到隨其所行業 我們的身口意 我們的動作 我們的心念 我們的口語 那善當下就有善的報應 舉個例子來講 我努力讀書 成績就會比較好 因為我成績很好 所以我有考上大學 因為考上大學 我有這個考上執照 因為我有這些執照 有這些證照 所以我找到事業 這就是因果 因為我懶惰 成績不好 考不上大學 所以我只能從事中下階級的 勞苦的工作 這就是報應 因為我吃飯 我肚子飽 肚子飽 我可以有力氣 可以做事 因為我做事 所以我領薪水 這個前後的這個因果 不是僅僅說 你做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事實上我們講的這 人世間的一切一切 因為你走路 所以你能到 你不走 所以你不能到 因為你買票 所以你可以上飛機 因為你不買票 你火車都不能坐 這個前後的關係 不是僅僅說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不是這樣子的 所有的行為 必定有它的效果 心理的行為 口語的行為 身體的行為 這個行為 它必定產生某一種效應 所以說隨其所行業 如是果報生 但是佛陀更進一步的說明說 能作的這種行業的這個人 作者也是無我空自性不可得 這個就把我們弄迷糊了 既然是無我又能夠造業 既然造了業 又會受果報 又說是無我 我們舉一個簡單例子講 我們講的我是永遠不變 請問我們能永遠不變嗎 幾年不見的朋友 對方已經髮白面皺 幾年不見的朋友 說得癌症 洗腎了 變不變呢 時刻在變 所以是時刻在變 我們怎麼辦呢 我們說無我 作者無所有 諸佛之所說 所以雖然是無我 但是前念後念 前業後業 又是這麼相續下去 有業有報 但是作者是空無性的 那麼這個是諸佛所說的這種 因果業報的道理 跟世間人所講的 是大不相同 大不相同 無我 但是有業報 雖然是有業報 還是是無我 但是我們眾生 不能體驗無我 我們還是有我 所以我們還是不斷的 受苦受樂 然後我們又不斷的 這一個受種種環境的左右 那麼這個是不能否定的 只是說 我們可以以心來轉境 心來轉境 歡喜心 智慧心來接受 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切一切 不怨天尤人 是好是壞 都是我自己的業海 那麼這樣子 我們時時刻刻 都能很安詳自在 我們來迴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