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菩薩問明品1 主講者:普獻法師 菩薩問明品 第一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同學我們來研究 華嚴經菩薩問明品 這個是在華嚴經的第十三卷 我們講到說問題問對了 答案就出來 從眾生的發問當中 我們了解到眾生的根性 以及他體悟的深淺 所以從眾生的問題當中 我們找出了眾生的毛病 徵結點在哪裡 這個地方是文殊師利菩薩 來代替眾生 請問覺首菩薩 我們知道文殊師利菩薩 他是七佛之師 是倒駕慈航現菩薩身 來度化眾生 眾生不知道怎麼提出問題 所以菩薩慈悲 就把我們眾生內心中的問題 來提出來請問覺首菩薩 這個在十三卷裡面 首先文殊師利菩薩 就問到這一個問題 文殊師利菩薩問覺首菩薩言 佛子心性是一 云何見有種種差別 所謂往善趣惡趣 諸根滿缺 受生同異 端正醜陋 苦樂不同 業不知心 心不知業 受不知報 報不知受 心不知受 受不知心 因不知緣 緣不知因 智不知境 境不知智 我們這個是文殊師利菩薩 悲心流露來替我們眾生 問這些問題 在我們研究佛法當中 一定會講到我們的心性的問題 何謂心性 心性是本來善的 還是本來是惡的 在我們古代的哲學裡邊 中西方各有各派的說法 有些說我們的本性是善的 因為受到後天的環境影響 有向惡的方面去發展 有些說本性是惡的 因為受到善知識的祈禱 所以有轉惡成善的可能性 依佛法來講我們的本性 是無記性的 不是善性也不是惡性 是可善可惡的 是中性的是無記性的 我加一句話 叫做複雜性的 就是在我們眾生的心性 在內心當中 含藏著許許多多的善惡種子 所以我們不能以單純的 單一性的說 人心是本善 或者是人心是本惡 因為我們的心 是千生萬世來 我們的六根對六塵的接觸當中 培養出許許多多的善惡念 這種善惡念 就變成了我們心性當中的 主要的成份了 如果是不好的 我們說是一種成見 如果是好的 我們說他是一個善念 或者是善願 所以在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當中 是非常非常的多元性複雜性 文殊師利菩薩就代表眾生 來問覺首菩薩 說我們的心性是一 云何見有種種差別 意思就是說我們大家的內心 叫做認知的作用 見聞覺知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可是為什麼我們的人生的遭遇 千差萬別 有些人長得很漂亮很莊嚴 有些人就長得不理想 我們一生當中的這種 所受到的這種物質上的 富裕或者是缺乏 這些問題是為什麼 同樣的那種意識 為什麼造成我們的生命 有這種天壤之別 所以這是研究到佛法重視 我們內心世界的一種淨化 因為我們內心 是非常非常的複雜可善可惡 在我們六根對六塵當中 我們每一時每一刻 我們都在薰習 許許多多的善念惡念 這些善念惡念 每一個每一時每一刻的 都隱藏在我們內心當中 就像古人所說的 說無邊落幕蕭蕭下 也就是說我們時時刻刻 當我們六根六塵的時候 我們認知了這個世界 然後產生了感受 從感受當中 我們產生了貪愛瞋恨的種子 這些貪愛瞋恨的種子 經過一次一次的薰習 就變成一種習氣 這種習氣隨時隨地 他又會從我們內心世界 變成我們生活當中的一種態度 生活當中的一種觀念 一種成見 然後我們會以這種成見觀念 態度 來反應現實的人生 在我們內心裡面是許許多多 含藏了許許多多的這種 善惡的種子 貪愛瞋恨愚癡 所以我們在淺意識當中 含藏了這麼多的這種意識流 隨時就會波濤洶湧的 反應在日常生活當中 古代人有一句話叫什麼 無盡長江滾滾來 也就是說我們的內心世界 是含藏著許許多多的善惡種子 這個種子會生現行 現行又會薰種子 什麼叫做現行薰種子呢 就是我們的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塵 我們接觸的當下 產生了認知的作用 從認知當中 我們產生了感受 從感受當中產生了 苦受樂受捨受 很自然的對苦受就產生瞋恨 打擊排斥的心理 然後我們對這個樂的感受 就產生貪愛執著的種子 但是有的時候 迷迷糊糊的感受來了 我們不覺不知 這叫做無明 因為感受產生了我們不知道 感受變化了也不知道 感受消滅了也不知道 這就叫做無明 所以我們每一時每一刻 我們都透過六根對六塵 產生了認知感受 然後產生了貪愛瞋恨 無明的這種行為 這種現行 就產生了種子 現行薰種子 然後這個種子 我們說是一種成見 一種觀念 一種態度 一種人生觀價值觀 這個就會變成 我們人生的這種 種種的差別所在 差別所在 所以文殊師利菩薩 就特別講到我們的心性 都是一樣的 為什麼我們會往善趣 會往惡趣 什麼是惡趣什麼是善趣 比如說人天 這個是善趣了 惡趣的話 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 就叫做惡趣 因為在善趣當中 我們看得到的 就是人 所以我們講研究佛法研究佛法 就是以人為中心 以人為本 佛陀所說的法 就是對人所說 佛陀所說的這個六根 唯有我們人 人道 這個六根具足 我們的意識分別清楚 如果是地獄餓鬼畜生 受到業報的限制 就難以去發揮 所以我們講善趣善趣 最重要是指我們人道 六根具足的人道 同樣是人道 有些人比如說 眼睛不能看耳朵不能聽 手腳不方便 所以裡面就怎麼講呢 說諸根滿缺 諸根滿缺 這根就指六根 我們研究一下子 為什麼叫做根 根就是能生長的意思 能生長 就像這個樹有根 這個樹就會生長 我們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就會生長出認知感受的作用 所以叫做諸根 因為我們的業報不同 所以有這個滿缺的差別 所謂滿就是說 一個人的意識清楚 五官端正耳聰目明 這個就叫做滿 圓滿 缺就缺陷 有些人這個眼睛不能看 耳朵不能聽 不良於行 生根有所缺陷 所以我們講這個一個人富貴 什麼叫做富貴 得到人生 六根圓滿意識清楚 能分辨是非善惡 這個諸根圓滿 這就是一個富貴的人 富貴的人 如果是說我們的六根有缺陷了 學習東西就不方便了 學習知識追求學問 就是非常的不理想 不理想 但是那種向上學習追求的心 是一樣的 所以有些人 雖然諸根不圓滿 但是他的知識上的成就 智慧上的成就 也可以達到非常非常的高明 比如說美國有一位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 眼睛瞎耳朵聾嘴巴不能講話 可是他能夠努力的向上學習 遇到一個很好的老師 跟隨在他身邊 在他的手掌上寫字 他照樣的可以成就很高的學問 甚至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 所以我們生理上雖然有缺陷 但是我們的心理 卻不能有缺陷 只是因為業障的關係 所以諸根有所不圓滿 這是值得我們同情尊重 如果我們不幸 有這種諸根不圓滿的時候 也不可以自卑放棄 因為我們的內心 是擁有無限的力量 擁有無限的力量 我們現代的科技往外去發展 往外去發展 所以物質進步 我們可以到太空 我們可以到另外一個星球 人類向外的追尋 是非常非常的快速 可是我們內心的世界 我們很少去探討 很少去探討 但是這個內心 才是真正的一個寶 真正的一個寶 這一個尚未開發的一個寶 我們一般人都放棄了 所以宋朝有一位禪師就講過了 說我有明珠一顆 我有明珠一顆 這個明珠是指什麼 就是我們內心世界 可是明珠被這個塵勞污垢 染污了 被這個塵勞關鎖了 關住了鎖住了 今朝垢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我們一般人忽略了 向內心裡面去開發這個無上的 如意寶珠 我們只知道往外面去追尋追尋 往外追尋的結果是怎麼樣子的 迷失了自己的心性 叫做捨本逐末 捨本逐末 現代人 現代的人 都有這種向外追尋 向外追求幸福 向外追尋快樂 結果是沒完沒了 迷失了這一個 我們無上的內在的如意寶珠 所以宋朝這一位禪師 他就說了 我有明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垢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當我們徹底的了解 我們的本心本性 所謂明心見性 這個時候 我們的生命落實下來 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的喜悅 我們擁抱了全生命了 這個時候活著的每一分鐘 每一秒鐘 都是法喜充滿 沒有什麼缺陷 沒有什麼缺陷 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的世界 都是美麗的 我們一般人因為缺乏 向我們內心裡面去探討追尋 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停下心來 聞聞花香 我們也沒辦法看到 花枝招展 我們也不能體會 每一朵花每一棵樹 都是這麼可愛 真如蘇東坡所寫的一首偈 說溪聲盡是廣長舌 山色無非清淨身 我們缺乏了人生的這一份情趣 只知道往外去追尋 而迷失了我們無上的如意寶珠 這個是我們現代人的通病 所以文殊師利菩薩 發現到眾生有這個毛病 就替我們來問覺首菩薩了 我們的心性是一 為什麼見有種種的差別 有些人往善趣 有些人投胎到了惡道 就單約人道來講 我們的這一個 有些人六根圓滿五官端正 有些人 五官意識種種的不圓滿 這一切一切 不是誰規定誰判斷誰判決 沒有 這一切都是 我們自己行為的反應 一種大自然律 我們叫做因果律 有前因就有後果 所以每一個人的命運 每一個人的這一個遭遇 這一切一切 都是我們的行為 所留下來的一種紀錄 所產生的一個現象 所以命運 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就在我們的內心世界 所以這段經文就啟示了我們 告訴我們 我們除了有物質的生活以外 這一個精神生活 向內去探討這個無價的珠寶 在我們人生的追尋當中 是一門很重要很重要的功課 現代人就是缺乏這一個向內 去探討心性的無價的珠寶 所以往外追追尋尋 尋尋覓覓的 一生當中 這個情緒上起起伏伏 伏伏起起的 一天到晚尋尋覓覓的 最後就這樣子把生命耗掉了 這個叫什麼 就叫做凡夫俗子 凡夫俗子 不知道自己內心裡面 有一顆無價的珠寶 找到的這一個珠寶的人 我們說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 轉凡成聖 生命自在 生命自在了 生死自在了 這個是文殊師利菩薩 來特別重視這一個心性的問題 然後我們投生到這個善趣 可是又還有許許多多的差別 比如說受生同異 端正醜陋 苦樂不同 這是單我們人來講 我們人類的出現生命的方式 有許許多多的不同 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 所謂胎生就是說在母體裡面 圓滿成就了生下來 像我們人 十月懷胎 當然有些急性子的 六月七月八月他就跑出來的 那叫早產兒 正常的是十個月 牛羊也是如此的 他們在母胎裡面成就了 生下來 這叫胎生 胎生 濕生 就是有水氣的地方 像蚊子 有水氣的地方就產生了 另外有些就是這一個卵生 像雞鴨就必須有這個卵 再經過去孵化 像企鵝鳥類大部分都是卵生 還有一種是化生 化生 什麼化生 在某一個業報的地方 就出現生命 比如說我們造重業惡業 惡貫滿盈了 這裡死那就是到地獄地方化生 沒有父母 就化生在一個痛苦的世界 就化生 如果是純善 念佛的人 往生極樂世界 也是化生 那是化生在蓮花 我們出現生命 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 叫做受生同異 受生出現生命 有相同有不相同 就單我們人來講的話 有些人七個月就跑出來 早產兒 八個月出來 這個受生不同 出現生命了 我們約人來講 又分成什麼 端正醜陋 有些人看起來這個眉清目秀 生相莊嚴 身高體重種種的比例 非常的均勻 就叫做端正 端正 醜陋的話那就是種種不理想 眼睛的大小 手腳的長短 身體的比例 頭部的大小 顏面的這種種種的差別 都比例上不理想的時候 我們就叫做醜陋 醜陋 然後我們一生當中所遭遇的 物質上的滿足或者是不滿足 或者是生理上的痛苦病理上的 這就叫做苦樂不同 苦樂不同 這個就是我們一生當中 物質是否缺陷 感情是否圓滿 家庭是否圓滿 事業是否順遂 子女是否這種孝敬 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的這一切 都是業力的安排 業力的安排 從各種不同的業力當中 呈現出我們每一個人 一生的遭遇 這一生的遭遇當中 即使是兄弟姊妹 也是不同 雖然是同胞胎同一個家庭 但是生出來也是有端正醜陋 苦樂不同 你能怪父母嗎 都不要怪別人 你能怪上天嗎 這也不是上天在決定 都是我們的內心 所生的行為去招感的業報 所以我們一個人 不能怨天尤人 不要去怪父母不要去怪別人 一切一切這些端正醜陋 苦樂不同 全部都是我們自己 內心去招感來的 由我們的內心發自於行為 從這一個行為當中 凡是走過的必留痕跡 一切都是業力的安排 業是從哪裡來 從我們的行為 行為就從我們內心 行為就從我們內心裡邊 所發動出來的 所以我們不要去怪別人 一切都是我們自己決定 自己要負責 負責 現在進一步就問了 文殊師利菩薩就進一步問了 他說為什麼業不知心 心不知業 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 我們內心裡面起了一個念頭 在凡夫認為 這是在平凡不過的一件事 你知道這一個心念 動出來的時候 他雖然沒有表示出來 可是我們不斷的 起心動念的時候 他就自然有這種力量 發自於行為 在凡夫起心動念的當下 不知道這個起心動念 是非常非常微細 但是作用非常的大 業不知心心不知業 這是指我們凡夫了 因為凡夫的心非常非常的散亂 不是散亂就是昏沈 就是昏沈 所以我們的心不能觀微知著 在內心世界是非常非常的複雜 非常非常的微細 但是我們往往就忽略了 這個內心的世界 內心的世界 所以業不知心心不知業 然後受不知報報不知受 這是講到我們現實的人生當中 現實的人生當中 我們所受的這種業報 這種業報 業報又從哪裡來的呢 業報也是從感受來 因為我們從感受當中 我們產生了貪愛瞋恨的行為 所以才產生了果報 但是我們一般人 就忽略了這個受 忽略了受 剛才我們講過了 我們六根對六塵 一接觸的一剎那 馬上就產生了認知 從認知當中產生了感受 然後從感受的時候 馬上產生了貪愛 瞋恨的這個行為 所以我們講修行修行 就是在受的階受 產生了正念 產生正念的時候 了解到說感受的生起 從感受的生起當中 我們發現到感受 也是剎那剎那在變化的 所以在感受生起的時候 我們才起了正念 感受也是無常 我們看這感受的產生 感受的變化 感受的消滅 這樣的就能夠化解當下的困擾 可是我們一般已經養成習慣了 從認知感受到產生貪愛瞋恨 簡直是這一個幾秒鐘以內 所完成的 在幾秒鐘以內 我們已經這一個 完成了認知感受行為反應 幾乎百分之幾秒就已經完成 我們講修行修行 就是在感受的階段 了解到感受 不被這個感受所矇騙 因為這個感受 產生了行為反應以後 必定要受報 所以這個受跟報 有前後的因果關係 但是我們凡夫就忽略了 這個受會產生貪愛瞋恨的行為 然後就造了業 業就會受報 但是凡夫的心非常非常的粗 叫做什麼呢 粗心大意 粗心大意 對自己的感受的身體 感受的變化感受的消滅 我們從來不用心 從來不用心 從來不用心的話 不斷的感受 不斷的習性行為反應 就不斷的有許許多多的報應 就連在一起 所以這個地方說 受不知報報不知受 然後說心不知受受不知心 當我們凡夫心性很昏沈 很散亂的時候 我們根本就不能去察覺 感受的生起變化消滅 感受來了不知道 只是盲目的習性的反應 所以我們談修行修行 就是在這個受的階段的時候 要提起正知正念 如果是說我們修行修行 眼睛閉起來耳朵不聽 對這個世界不聽不見不聞 不感受 這個不是修行的辦法 變成什麼 叫做木石無心 木石無心 修行不是修到木石無心 毫無知覺 毫無感受 不是這樣子的 一個正常人 對身邊周遭的一切 包括我們的身心 包括我們的生理 不斷的發出信號訊息 我們時時要去感受了解 但是在感受的階段 不產生習性的盲目的 習性的反應 那叫做修道 那就叫修道了 所以凡夫這種昏沈散亂的心 是不知道受的階段 然後受也不知道這個心 因不知緣緣不知因 我們講因緣因緣 就主因助緣的意思 比如說一顆種子這個是主因 然後他的助緣是什麼呢 是有泥巴有水份有陽光 有這個緣 就產生了這一個果報 就因緣果報 有的時候我們講因果 有的時候講因緣 圓滿的說叫做因緣果報 就三個東西 三個東西 然後因不知緣緣不知因 我們講一顆種子這是主因 泥巴跟水陽光是助緣 這兩者會合在一起的時候 這一個種子它會說 你是水份你是陽光 你是我的助緣 緣也不知因 就是各個互相 根本就是互不認識 互不認知 可是很奇怪的毫不相干的東西 放在一起他又產生了變化 變成一棵這個植物出來 這個種子加上泥土陽光水份 他變成這一棵樹 我們佛經裡面講那個榕樹 榕樹的種子很小很小 可是只要有水有泥巴有陽光 好好的培養 就可以變成一棵大的榕樹 裡面還可以住人 這個就是什麼呢 因不知緣緣不知因 就是說世間的萬事萬物 是因緣生因緣滅 許許多多的條件放在一起 就有這個現象 我們看這個電視 活生生的有人在講話 有這個劇情有種種的一切一切 你知道他這個機器 他們會互相認識嗎 是我們人把這些機器零件 放在一起 然後這個通電了 開關開進去 然後我們感覺到 好像他們是活生生的一個什麼 活生生的一個什麼 像那機器人 會動會講話會走路會招待人 可是我們把他拆開看 裡面是許許多多的 幾百個幾千個零件 然後他會講話會走路 活生生的一個像一個什麼 真正的人了 但是拆開來一看 只是許許多多的零件 這麼多的零件湊在一起以後 他呈現出一個不同面貌的 一個東西出來了 他們相互之間 零件跟零件之間 也互不相識 互不相識 但是湊在一起我們人類的智慧 把他們湊在一起 他就能夠表演種種的動作 甚至會講話 甚至我們講話他有反應 他有反應 所以現在這個很多老人家 的居家照顧 老人的這個居家照顧 就有許許多多的科技發明 兒子要上班了 上班裡面電腦一看 父母在家裡面安全不安全 現在科技可以說是 非常非常的進步 但是我們去了解說這些科技 本身只是很單純的 因緣生因緣滅 所以你看一部機器 如果是某一個零件壞了 我們又不懂得修理 這一個機器真的是 變成一個垃圾 變成一堆垃圾了 所以到處都是電腦手機 這個冰箱 到處充滿 因為他們許許多多的條件 當中的其中一個條件壞了 整個就沒有用 就像電視機 他突然間顯不出顯像來了 我們不懂得修理 就是一堆廢物 當然我們可以回收 重新排列組合 重新製造 可以繼續的使用 所以談到這個地方 讓我們了解到說 世間的一切一切 根生因緣生 但是因不知緣緣不知因 然後講到我們人的話 智不知境境不知智 我們總覺得有一個智慧 了解一個境界 有一個境界被我們所了解 可是什麼是智慧什麼是境界 也都是因緣生法 因緣生法 這個是文殊師利菩薩 首先問到這些問題 下面我們再來研究 覺首菩薩 怎麼回答這個心性的問題 現在我們來迴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