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明法品--16 主講者:普獻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同學大家早 我們剛才講到 依六波羅蜜去修學 可以得到十種增勝 也就是能夠獲得 十方諸佛的護念 然後善根越來越增長 能夠領受佛菩薩的加持力 然後第四個是 常得善人為所依怙 這個地方的依怙 就是依靠的意思 五者安住精進恆不放逸 這個時候你想懶惰 都懶惰不來了 因為法喜充滿 所以我們常常講我們學佛的人 能夠得到法樂 安住在法上的時候 你想偷懶都不會偷懶 會覺得時間不夠 各位如果有閉關的經驗 就會有這感覺 一下白天一下黑夜 一下白天一下黑夜 日子過得很快 為什麼安住在法上 得到法喜的人 過日子非常快的 所以有些人說 古代的大德一閉關十年二十年 可是在閉關的人的當下 這個山中無歲月寒盡不知年 他會覺得很快 時間是跟我的心念有關係的 如果你的心念很煩的話 度日如年 如果你心很平靜很快樂的人 在法喜當中的時候 一天一天的 好像就這麼一閃一閃的過去了 這個就是講到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只有精進 只有精進得到法喜 真的是人生不會空過 六者知一切法平等無異 這個是透過緣起無常無我 來觀一切法 我們看到的一切 世間林林總總是非善惡 高低美醜 我們都是以差別心來看 一切是差別的 但是佛陀要我們透過無常 緣起來看 一切法是平等平等 我們講平等是講體性 它的相狀它的作用是千差萬別 那個我們不能否定 存在的一切 形態可以改變 相貌可以改變 但是它的體性 是平等平等的 一切都是法空性 一切都是緣生緣滅 這一個是平等 我們講的平等 是指這一個體性上來講 在相上來講是千差萬別 那是不能否定的 如果我們否定了相上 那就斷滅相了 就是否定了這個 比如說我們把三根木頭 擺成直直的三根 看起來變成什麼 川 是不是 山川的川 三根這樣擺直的 我們把它擺成三角形 那個形狀跟三根直的擺起來 是不一樣 表示的意義也不一樣 這個三角形我們可以說 它是圍起來的 它的角度總共有180度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這個三根擺起來看不出角度的 這個差別相是千差萬別 是有 但是這個有叫作假有 是暫時的有 它不是永遠的有 它不是自己有 是我們把它擺成三角形 才成這個形狀 我們把它擺成三根平平的放 叫作川字 那叫川字 不是它本來有的東西 是我們種種的因緣 產生一個川字 一個三角形的字 所以它是因緣有 那麼風一吹呢 它散開來了 川在那裡 三角形在那裡 所以因緣生因緣滅 這個法性是空性的 平等無異的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平等無異 是指它的法性 空性 法空性 七者心恆安住無上大悲 我們眾生有我執我見 有的時候同情心 我們不敢講大悲心 同情心來了的時候 願意幫助人家 人家講兩句話 不來了 就有信徒很有意思 他來寺廟裡面煮飯給大家吃 大家吃得很高興 其中有一個人說 你煮得太鹹了不好吃 他從此不來了 知道嗎 因為有人嫌他煮的不好吃 他就說我煮的要死你們還嫌 嫌東嫌西的我不來了 那就是什麼呢 退心了 我們出家人也是這樣的 到處去講經說法結緣的時候 有人覺得你講的不好 嫌你兩句的你就覺得 不要說什麼了 聽眾一少你就不想講了 是不是 這是我們眾生的分別心 菩薩的話就不一樣了 他永遠是安住在無上大悲當中 去利益眾生 聽眾來一個跟來一百個 一千個一萬個他都是一樣的 沒有差別 因為什麼呢 菩薩是安住在無上大悲 八者如實觀法出生妙慧 我一再強調 我們修行的當中有靜修跟動修 所謂靜修就是關起門來 大家一起誦經拜佛 靜修 個人盤起腿來 觀心 就是靜修 但是我們有動態的 行住坐臥為常住的事情 為眾生的事情勞碌奔波 人來人往 我們要不斷的接觸人事物 有智慧的人就在人事物當中 啟發智慧 吃補藥了 沒有智慧的人在行住坐臥當中 為人處事當中起煩惱了 這是什麼呢 補藥變成毒藥了 所以我常常勸我們大家 一起來勉勵 每天吃十全大補湯 法身慧命才長養 知道嗎 別人讚美我恭敬我 罵我羞辱我 一切一切都是十全大補 這個就能夠如實觀法出生妙慧 這是動修 動態當中去修行 在工作當中行住坐臥當中 去增長智慧 九者能善修行巧妙方便 我們講過了 方便是智慧最高的展現 智慧加上慈悲 才叫作巧妙方便 所以有了智慧有了悲心 就能夠善巧方便的引導眾生 走向善的光明的 十者能知如來方便之力 這是講到佛度化眾生 這種方便 我們也要有智慧才能夠去體會 下面我們會講的 就是對應上面所說的 菩薩要發大願 剛才我們講的要發大願發大願 什麼是大願 我們看第一百三十八頁 佛子菩薩有十種清淨願 何等為十 一願成熟眾生無有疲倦 二願具行眾善淨諸世界 三願承事如來常生尊重 四願護持正法不惜軀命 五願以智觀察入諸佛土 六願與諸菩薩同一體性 七願入如來門了一切法 八願見者生信無不獲益 九願神力住世盡未來劫 十願具普賢行 淨治一切種智之門 這個就是十種大願 我們說藥師如來十二大願 是吧 阿彌陀佛呢 四十八大願 請問釋迦牟尼佛什麼願 就是這十願嘛 知道吧 其實是無量諸願 不管哪一尊佛菩薩 哪一尊佛菩薩 其實總歸的就是四弘誓願 知道吧 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 法門無量誓願學 煩惱無盡誓願斷 佛道無上誓願成 不管在哪一尊佛裡邊 有他的差別 但是總歸就是成佛利益眾生 斷煩惱 學一切法 歸納起來就是這四大願 這個地方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為什麼要多讀經論 多讀經論 平常我跟這些出家的同道 比丘比丘尼 有時候有人到獅頭山來參訪的 我就問他們說 你修哪些法門看哪些經論 沒有啊 我就是覺得自己業障深重 我就一門深入 我說一門深入 到底你一門是什麼門 怎麼修 沒有我就專心念佛 我說你專心念佛 那些經典沒有人研究 可以燒掉了 這樣知道嗎 你要皈依佛 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就發菩提心 皈依法就是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單單念一句佛 夠不夠 營養不良 貧血症 知道嗎 很容易得到貧血症 不夠 但是我不是反對念佛 還是要念佛 不但要念佛還要持咒 但是就是說經典的研究 是非常的重要 因為你不研究經典 你不知道不了解佛陀真正的 救世的苦心 佛陀出世的本懷 佛陀為什麼來到這個世間 佛陀法的尊貴在哪裡 你不知道去重這個法 這個法會滅掉 如果佛法 只是剩下一些阿彌陀佛 世間的人他不會來相信佛的 當然也有少部份知道嗎 所以像一個藥店 他只是賣感冒藥 這間店要關門了 是不是 比如說醫院裡邊 他只會治感冒 其它病他都不會治 眾生會來嗎 很少 只是感冒的人來 很少很少 少之又少 所以你看那個綜合醫院 心臟科外科內科 腦神經科 什麼科都有 所以眾生的病他都可以治療 我們學佛法的人也是一樣 要發願 要發大願 那麼有哪些大願呢 這裡把它歸納成十種 第一個願成熟眾生無有疲倦 我們信佛學佛 我們弘揚佛法 讓三寶能夠永遠住世的目的 就是要成熟眾生 利益眾生 引導眾生走向覺悟的光明的 這種人生 願成熟眾生 在利益眾生當中我們一般講 三個階段 一個是下種 一個是成熟 一個是解脫 下種成熟解脫 比如說這個人沒有什麼善根 跟他打一個招呼 送一本書給他看一看 帶他去拜拜佛 或者是帶他去救濟 窮苦窮困的人 讓他去看窮困的人 這是什麼呢 下種 給他一個機會 然後他慢慢知道皈依受戒 自己也發心讀經 受持這個經典 這是什麼 成熟 成熟他的善根 然後到最後才能夠 斷煩惱了生死 這個是解脫 所以眾生的修學佛法 有三個階段 一個是下種 一個是成熟 一個是解脫 我們現在都是在下種 成熟的階段 我們是在播種的階段 我們多看一些經論 把這些經論的道理 種在我們的八識田中 生生世世我們過去生 過去世所讀過的經論 這輩子一看 好像很熟悉的 我還沒有出家的時候讀到佛經 我想這好像是我寫的 我有那感覺似曾相識 這個就好像是我寫的東西 很奇怪的那種感覺 所以這個就是說 我們像有些人 讀這部經 讀不下來 同樣是佛經他讀不下來 依我就有這種感覺 有些經我念不下去 念一念好像不是合我的意 還是怎麼樣子的念不下去 但是有些經越念越有興趣 這就是說我們前生前世 我們有修過這個法門 然後現在一看到的時候 好像是很面善 很面熟這種感覺 這個是成熟 過去所讀過的 所修過的法門現在成熟了 成熟了 我們利益眾生也是這樣子 有些眾生的根性太差了 只能跟他結一個緣 結一個緣 前幾天 有一個信徒他說 我這個手有點不舒服 我介紹一個推拿的師傅 功夫很好 要不要去給他看 我車子載你去 我說好吧 就去了 然後我去就帶幾本書去 我的目的是想送書給他 知道嗎 能看就好 看不好就算了跟他結個緣 反正信徒會出錢 信徒的錢給他賺他也高興 信徒介紹人去他也高興對不對 結果弄了老半天呢 沒有什麼效果 後來這個信徒就問我說 師父你還要不要去看 我說我不要去看了 他問為什麼你不要去看 不是看一遍兩遍就會好 多看幾遍就會好 我說不是 我只是去看是跟他結一個佛緣 他說喔是這樣子 這樣了解吧 因為眾生總是要跟他先結個緣 讓他推拿這個手 送一些書給他看 他也有機會結到佛緣 所以這個就是為了成熟眾生 無有疲倦 說起來我們實在也划不來 知道嗎 來去幾個小時 但是我們學佛的人 為了利益眾生 就是要花一點體力精神 知道嗎 這個是講到成熟眾生無有疲倦 無有疲倦 第二個是什麼 第二願是什麼 具行眾善 這個地方我們就用動詞來念 知道嗎 用動詞來念 具行眾善淨諸世界 我們講這個大乘 小乘 各位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 小乘比較少談到 這個淨土的思想 一般就是觀受是苦 苦故無我 諸行無常 無常故苦 苦故無我 聖弟子住無我想 遠離我慢順得涅槃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不受後有 這是我們典型的 修行的一個方法 就是破除我執我見了 這個我執我見沒有了 不再出現生命了 這就是最高的一個理想 我們要了解說 當時印度整個是彌漫著 出現生命是很痛苦很悲哀 人活著就是痛苦悲哀 沒有意義的 也不是來享受的 只是隨著這個業力來受這個苦 這個苦呢 只有一個辦法 把我執我見斷掉以後 不再出現生命 其他的外道就不同了 他認為創造世界的梵是清淨的 我回歸到清淨本體的地方 我就解脫了 我不再來這個世界了 回歸到Brahman Brahman就是梵 梵不就是Brahman 就是清淨的 這個清淨是永恆的 清淨的本體 我只要回歸到清淨本體的地方 我就不再投胎轉世輪迴 但是佛陀說你真的想解決 這個問題的話一個方法 你斷除我執我見 這個我執我見斷了 生命的動力停止了 你這個我執我見沒有的時候 不會去招感這些業力 這是講真正的解脫 佛陀的解脫是真正的解脫 佛陀為什麼先說這種法 因為當時整個印度是彌漫著 厭世的思想 整個印度普遍的 宗教修行就是認為說 人生是苦 人生沒有意義 人到了四五十歲 五六十歲 就是修道時期 趕緊的要解決生命的問題 就是希望這個生命得到解脫 永遠不要再出現生命了 所以佛陀當時所說的法 這種厭世的味道 非常非常的濃厚 佛的弟子裡面也很多這種 厭世思想的弟子來出家 所以佛陀那時候是不得已 才說這種不是很圓滿的佛法 後來才有這種大乘經典的出現 佛講了一些本生談 我過去生過去世 我是一隻熊 有人打獵掉到深山裡面 這隻熊就把這個人背出來 引導他走到安全的地方 告訴他怎麼走出去 那隻熊就是我 有沒有 有那個鹿 國王喜歡打獵 那個鹿就為了救這些眾生 來跟國王講你不要每天殺我們 殺那麼多 我們每天派一隻鹿給你吃 你每天可以吃新鮮的肉 後來有一雙母鹿輪到牠了 牠哭哭啼啼的 後來就要求這個鹿王 牠肚子裡面有小鹿了 這幾天牠懷孕了 結果沒有人願意代替牠 這個鹿王就說我代你去吧 國王說怎麼鹿王你自己本身來 牠說因為我的鹿群裡邊 今天是輪到母鹿來 牠有小孩子了 牠不能來我替牠 讓我的肉給你吃吧 感化了國王 後來國王就把那個地方 畫定為這個鹿野苑了不準打鹿 佛陀就說那個鹿王就是我 透過這個本生談來講菩薩道 行菩薩道 有一天火災了 有一隻鳥就到河邊 羽毛沾一點水 飛到空中灑下幾滴水 玉皇大帝一看 你這隻小鳥這麼做 你能救得火嗎 牠說不管怎樣子 我這個善念 能救多少算多少 感動了天地 把這個火滅了 釋迦牟尼佛就說 那隻鳥就是我的前生 知道嗎 所以我們要讀讀那個本生談 本事 都是講弟子跟佛 他前生前世的事情 從那個地方顯示出來 菩薩的成道 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 三大阿僧祇劫 拋頭顱灑熱血去利益眾生 最後才成佛的 從這個地方我們看出大乘小乘 一個的差別點 佛陀來到這個世間 就是所有的眾生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所以這個地方講 願具行眾善淨諸世界 就是淨化這個世間 因為世間這個環境 影響我們很大很大 要利益眾生除了精神的感化 這個思想的救濟以外 給他美好的環境也是很重要的 美好的環境對我們的身心 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在大乘的特色裡邊 就是特別強調淨土 淨土 所以大小乘最大的一個差別 小乘的話淨化身心就夠了 大乘的話還要怎樣 還要淨土的莊嚴知道嗎 就是建立一個美好的環境當中 讓眾生在這當中修學 所以你看我們有 這個西方極樂世界淨土的出現 在有些國家他們就比較少講到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這個情形 要成就這個淨土 就必須怎樣子呢 具行眾善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六度萬行 三學六度 六度萬行 來淨化這個世間 山河大地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這是大乘的一種思想特色 第三是什麼呢 願承事如來常生尊重 承事如來 我們買鮮花水果 算不算承事如來 也算喔 知道嗎 我們打坐誦經 算不算承事如來 也算喔 是不是 為常住服務 或者是跟眾生結善緣 承事如來 在華嚴經裡面有七種 去供養如來 知道嗎 如說修行供養 利益眾生供養 攝受眾生供養 代眾生苦供養 勤修善根供養 不離菩提心供養 不捨菩薩業供養 七種供養 如說修行供養 按照佛陀所說的法門去修去學 就是承事如來 知道嗎 然後勤修善根代眾生苦 攝受眾生 利益眾生 然後菩提心 不捨菩薩業 有七種供養 各位把普賢行願品好好的念 就知道怎樣才是真正的 承事如來常生尊重 第四願護持正法不惜軀命 護持正法不惜軀命 佛陀的法 佛陀的法音 佛陀的經典 這三寶住世的話呢 也就是人類的光明 一線希望 你想想看世間許許多多的宗教 也是很難得 但是我們要了解世間的宗教 是以信為本 信就得救 知道嗎 信就得救 如果人不信怎麼辦呢 就入水火地獄 知道嗎 我們佛法不是你信佛就得救 不是這樣子的 你要相信因果 不是信佛 知道嗎 要相信因果 你什麼都可以不信 但是你要相信因果 你做什麼因你就得什麼果 你相信因果比信佛還來得重要 而且佛法是講信只是能入 要智慧才能得度 以信為能入以智為得度 而且智慧跟信仰會集合在一起 用智慧來證明你所相信的道理 智信一如 智慧跟信仰結合在一起 世間一般的宗教 可以用智慧去證明嗎 這個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佛陀所說的真理 我們可以用智慧來證明 的的確確是如此 是智信一如 智信合一 智慧跟信仰集合在一起 所以我們講佛陀的正法 他偉大的地方就是說 我所信仰的內容 可以用我的智慧來證明他 的確是如此 智信結合在一起 這樣還不夠 還要悲智交融 悲心跟智慧結合在一起 這個才是真正的佛法 所以我們護持正法 因為正法才是真正人類的 一個光明 人類的一個希望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發這個願 護持正法不惜軀命 有時候這個政府 定了奇奇怪怪的法律 對不對 你怎麼去抗議都沒有用 你書面怎麼去請求沒有用 很簡單 一千人兩千人集合在一起 在立法院喊幾句 有效果 知道嗎 為什麼呢 不惜軀命 以前在越南的時候 他們破壞佛教 越南的和尚怎麼樣 就是自焚 很了不起 真的很了不起 他為了佛法的正法 就是自己焚燒自己 老實說我還做不到 我們說老實話知道嗎 因為我有我執我見 那個火燒起來很痛 那些和尚真的是很了不起 很了不起 為了護持正法 把自己用汽油一倒這麼燒了 那種悲心那種智慧 真的是令人崇敬 第五願以智觀察入諸佛土 以智慧來觀察入諸佛土 所以這個地方講以智觀察 入諸佛土 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間 娑婆世界五濁惡世 成佛了 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 極樂國土莊嚴 然後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 也有這個淨土 我們要了解就是說 用智慧來觀察去入諸佛土 如果我們以為是說 我到了這個淨土 我就什麼事情就解決 到那邊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了 那你就錯了 知道嗎 因為那個地方沒有綠卡 他不發綠卡 知道嗎 那是一個很好修學的環境 你去到那邊也是一樣 打坐修行拜佛用功 盯得很緊 知道嗎 不像這邊你想睡覺還可以偷懶 那邊是不能偷懶的 很精進的 在那個很好的環境當中時 你的道業很快進步 差不多的時候 阿彌陀佛就說 你時間到了趕快到娑婆世界 去度眾生 所以要用智慧來觀察 阿彌陀佛不是一個避風港 逃避到那邊去享受的 不是 那是密集訓練的 那是很精進的 非常非常的用功 一點都不能偷懶的 所以這個是讓我們了解說 我們講到莊嚴佛淨土 莊嚴佛淨土從那個梵文來看 這個莊嚴佛淨土 就是參與的意思 參與 參加參與 我們到那個地方 不是去那邊享受快樂 不是 是到那邊好好的精進用功 就像我們出國留學 出國留學不是去玩 去到那邊英文不懂要慢慢學 要慢慢學 然後要聽懂老師講的 精進的學 三年五年趕快拿到博士 回來服務 出國留學不是出去玩 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以智觀察入諸佛土 六願什麼 與諸菩薩同一體性 菩薩 就是信佛學佛 以佛為我們最高的一個座標 心心念念 與佛的心相應了 與大悲心相應了 與空相應了 菩薩 你的三心 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大悲為上首 無所得為方便 時時刻刻跟這個三心相應了 那就是菩薩 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就是自己心中心心念念 以信佛學佛成佛 作為我生命最高的一個抉擇 最高的一個座標 心心念念就想到 我是要成佛的人 我要成佛的人 我不跟你們計較 那些芝芝麻麻瑣瑣碎碎的事情 人我是非恩怨這一切可以拋開 你心心念念就是我要成佛 我要成佛 我要利益眾生 我要利益眾生 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當然你們說 那你這個我還在 是沒有錯 但是我們這個我 往這方面去走的時候 他慢慢會淡 會淡泊了 所以大悲為上首 由那個悲心去利益眾生 成佛是為了利益眾生 不是為了享受個人身心的解脫 所以大悲為上首 無所得為方便 就是與空相應 跟般若空相應 那麼悲心才能成就 菩提心才能成就 這個地方講與諸菩薩同一體性 我們以這三心來檢驗 我們是不是心心念念 一切智智作意相意 心心念念就是想 我信佛學佛就是為了要成佛 我不是說我要住持 我要做當家 我要當什麼 我可以管一大堆的人 這些人聽我指揮 我覺得很風光 不是這樣子 學佛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這個就是說 與諸菩薩同一體性 七願什麼 入如來門了一切法 所以我常常問這些同修們 他們常常講一門深入一門深入 那個門是什麼門 就是這個如來門 知道嗎 他們講的一門是指什麼門 你們知道嗎 很狹窄的門 就是說我單單念一句佛好了 我單單念一個咒就好了 我單單念一部經就好了 知道嗎 現在世間有一種叫作廣論班 知道吧 他就以一部菩提次第廣論 那個論就好了 其它的經典他們都不念的 這很奇怪的 這個廣論班 我說經典這麼多 你們只有念這一部論 對啊這部論就夠了 所以這個就是什麼 叫做窄門 我給它一個名字叫窄門 死胡同 死胡同 認了這個窄門 其它的法門他就不相信 這很麻煩的 所以這個地方講了 入如來門 如來門 如來門是怎樣子呢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無邊的法門 法門無量誓願學 這才是如來門 你看了一切法 所以如來這個解門 如來這個解門 是無量無邊無際的 法門無量誓願學 就是希望同學們 我們大家來共勉 不要以為是說我學了這個法門 這部經這部論就夠了 早得很 要入如來門做什麼呢 了一切法 了一切法做什麼呢 因為眾生的根機千差萬別 我們是通達無量的法門 就是能夠隨機來攝化眾生 我們學佛的人說起來真的是 非常非常的忙 世間的學問 出世間的學問都要學習 都要學習 但是我們要把大部份的精神 時間體力用在出世間的佛法上 有些是為了攝化眾生 所以略略的懂得 一些醫學的常識 懂得一些健康的常識 這些還是要的 知道嗎 還是要的 所以把大部份的時間 還是用在出世法上 比較重要 第八個很有意思 我們一起念 見者生信無不獲益 所有見到你的眾生 聽到你的聲音 見到你的形相 他都能夠怎樣子 起歡喜心 這個就是我們生生世世 跟眾生結的善緣 我們每一生每一世 我們動的善念 跟眾生結了這些善緣 自然這一生當中 所有見到你的眾生都起歡喜心 恭敬心 所以要發這個願 見者生信無不獲益 讓他的身心都獲得利益 這個是我們要發的願力 第九個願是什麼 神力住世盡未來劫 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 佛教史上有一個從印度來的 寶掌和尚 聽過沒有 有一個寶掌 手掌的掌 寶掌和尚三千多歲 在我們中國佛教史上 就有這麼一位和尚 三千多歲 他是從印度來的 印度來的 在梁朝還是唐朝的時候出現的 來到中國的時候 已經是百歲的人了 兩三百歲的人 他的歷史可以去查一下 三千多歲 三千多歲 其實這個我們要了解 以我們的生理年齡能夠一百歲 就不錯了 但是我們要了解 我們眾生妄念紛飛 我們動一個念頭 能量就耗掉了 生命的能量會耗掉 我們的腦筋要動念頭 必須靠什麼 靠我們的神經 我們的神經組織必須靠什麼 循環 血液的循環 血液的循環組織要靠什麼 靠消化 消化器官 消化器官吸收營養以後呢 變成血液的循環 血液循環以後呢 循環到這個神經組織 神經組織以後呢 這個神經才能夠 讓我們的身體活動 我們才能起心動念 這樣了解嗎 然後我們一天到晚起心動念時 我們的神經組織耗掉能量 神經組織耗掉能量 它必須透過這個血液循環組織 消化 我們吃飯 吃東西營養 因為我們會動念 所以為什麼有些出家人 他入定 十天八天 一年兩年 甚至像迦葉尊者 死了沒 還沒有死 你想想看幾千年了 他現在是在雞足山 他在等 等彌勒菩薩來的時候 他要把釋迦牟尼佛的袈裟 傳給彌勒菩薩 還在等 等將來這個彌勒菩薩 是不是 在雞足山 這個就是讓我們了解說 聖者這種禪定的功夫 他沒有耗掉能量 他跟你這樣來來往往 他不會耗掉能量 因為他的心在定中 他心在定中 所以有這種可能 有這種可能 依我們一般凡夫來講是不可能 凡夫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們一天到晚起心動念 都是為我在著想 聖者無我 他不動念 他度化眾生也是很自自然然的 恰到好處的去利益眾生 所以這個就是讓我們了解說 願神力住世盡未來劫 這是聖者的境界 我們只求什麼 只求老來的時候 健健康康 身無病苦 心不貪戀 意不顛倒 如入禪定 預知時至就夠了 那個演培長老他說 佛陀活八十歲 我活到八十歲的時候我就要走 八十歲就走 為什麼 願力 我到新加坡 我說老和尚你要常住在世 你講經說法這麼多人聽 唉呀不要求太多 釋迦老子活了八十歲就走了 我怎麼會超過佛 我八十歲就要走 後來到台灣傳戒八十歲就走了 願力 知道嗎 所以我說我們人生 有一個回答題知道嗎 我們要答得很漂亮 是怎麼樣子呢 臨命終時身無病苦 心不貪戀意不顛倒 有沒有 這很有意思 這個很漂亮的答案 所以神力住世盡未來劫 這個是聖者我們沒有辦法 盡未來劫 像迦葉尊者一入定在深山裡面 真的是我們做不到的 十願是什麼 具普賢行淨治一切種智之門 各位可以念念普賢行願品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這個十願 十大願怎麼去修怎麼去學 然後盡未際 眾生的業盡 眾生的煩惱盡的時候 我的願才盡 那十個大願呢 詳細的去念 就知道怎麼去修普賢行了 修普賢行做什麼呢 淨治一切種智之門 我們說佛陀有這個一切智 一切智智 一切種智 一切種智是一種 攝化眾生的方便 我們先說這一切智 就是通達諸法的空性 證入到諸法空性的 得到根本智的時候呢 不一定能度化眾生 開悟的人 不一定他就能度化眾生 因為眾生的根性千差萬別 這個後得智是慢慢的學來的 我一個例子來講 比如說開悟的人叫他講ABC 他會不會講 叫他講英文叫他講日文 會嗎 不會 知道嗎 比如說他已經開悟了 你叫他去講英文 講日文 他會不會講 不行 這時候他想度化那些 聽英文聽日文的人 他必須從頭學習 ABC 他要這樣子學習 知道嗎 所以這一切種智 是得到根本智以後 再起後得智來攝化眾生 這個是菩薩的一種悲願 所以為什麼菩薩 法門無量誓願學 世間出世間的一切法 菩薩都發願去學習 這個是講到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要常常發這種大願 這個地方是舉十種 提供我們參加 提供我們參加 成熟眾生 成熟眾生具行眾善 承事如來護持正法 以智觀察入諸佛土 與諸菩薩同一體性 入如來門了一切法 見者生信無不獲益 神力住世盡未來劫 修普賢行淨治一切種智之門 這是菩薩的大願 那麼依願而修而學的話呢 成佛就不會走偏了 這條路就不會走偏了 有一個具體可行的辦法 生命有一個最高的座標 我們往這方面去修學 就是能很安全的 達到我們的目的 我們現在來回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