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明法品--10 主講者:普獻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同學午安 我們繼續講第十 十者恆善觀察自相續力 這個是在我們修學的項目當中 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知道成功的人 我常常講成功的人 不是才華很高 不是 是他的耐性 堅持到底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也是一樣的 就是堅持到底 每天每天不斷的 在聞思修戒慧方面去下功夫 如果是停下來的話 就像什麼呢 我們燒一壺開水 燒了一半又忘記丟木材進去時 冷了 那麼古代的人是用木材燒開水 燒飯 這個開水你只有不斷的 添加木材進去它就會開了 如果我們放了兩三根停下來 這個火熄滅了 重新要起火是很麻煩的 我再舉個例子來講 以前我當軍人的時候 我出家半年了 不到半年 就調去當兵了 去當兵的時候 每天晚上還是照樣靜坐 有一陣子呢 這個部隊訓練很忙 靜坐沒時間了 幾個月不靜坐以後呢 再盤腳的時候這個腳硬硬的 然後這個心就七上八下的 靜不下來 你過去所修的這些禪定功夫呢 只要一個月兩個月一停頓下來 整個就沒有了 我就深深的體悟到說 不管什麼法門 再笨的人都沒有關係 只要你天天修天天修 能夠持續去修的話 都會見到消息 所以有些同學常常講我很笨 我怎麼去修 自己瞧不起自己 真正講在佛門當中能夠成就的 就是怎麼樣子呢 有相續力 相續力 持續的 不斷的 在這個法門上去用功 他就能夠成就 我們獅頭山就有一個比丘 他是修苦行的 苦行的 那時候我三十二歲 到獅頭山去接方丈 這個老人家很特別 因為山上路不通 要到山下去挑米挑鹽巴 挑油柴米油鹽 還要挑水泥 挑鋼筋 這個老人家再苦的差事 他都去挑 人家罵他的時候都笑瞇瞇的 他就念南無阿彌陀佛 然後在六月十九他就跟我講說 師父我要回家了 我說這個就是你的家 你要回到那裡去 他說沒有啊 我就想回家 我聽到他要回家 我知道不對勁了 因為六月十九 不是觀世音菩薩聖誕嗎 信徒都會買麵線 添了一碗麵給他吃 結果他吃了一口兩口的時候 那個麵線就從嘴巴裡面掉下來 我就警覺到不對勁了 就把他抬到房間裡面 讓他躺下來 當天晚上就走了 走了以後呢 不可思議的是什麼呢 因為我們獅頭山以前的往例 就是做龕 這個龕前面擺一個木板 讓他手這麼放著 不是這樣子放著 是這樣子放著 讓他坐著 結果奇怪的是什麼呢 他往生以後 他這個臉像喝醉酒 紅紅的 而且比他平時那個相貌 簡直實在是非常的莊嚴 平時人老了不是有皺紋嗎 可是他往生的時候沒有皺紋了 整個臉就像喝醉酒了 紅紅的 然後笑瞇瞇的 他的親戚朋友 他的那些外甥就看到 一個個就來照相 因為看到的人都生歡喜心 恭敬心 所以從老和尚的身上 我看到一個什麼 就是相續力 一生當中沒有看過他發脾氣 一生當中只知道說 很認真的工作 掃廁所 掃地 到山下去扛米 扛水泥 扛鋼筋 沒有一句怨言 就這樣子走了 他走的很漂亮 所以這個就是我們寺廟裡面 我覺得我們出家人有五種風格 想不想聽 眼睛要睜大點 知道嗎 出家人有五種風格 你們可以作為參考 一種是什麼呢 叫作道業成就 這個道業成就是怎麼樣子呢 簡單是怎麼說 盤腿子功夫很厲害 經常在定的當中去思維 我們講禪叫作靜慮 是不是 靜慮 安靜的靜下來去思慮 思慮什麼呢 思慮我在那裡 我是誰 思慮是不是 我們因為在動的當中時 這個思維是很粗糙的 你在安靜當中去思慮 是非常的細 所以我們叫禪定禪定 這個禪就是止觀 包括止觀了 一個是靜一個是慮一個止觀 有些人在一生當中 在戒定方面去下功夫 我發現這是我們出家人裡面 其中一種風格 就是道業成就 因為他比較不喜歡研究經論 他在定的方面得到消息 我想舉個例子來講 像廣欽老和尚 有一天 這個山下 有一個老太太 她家的孫子從樓上掉下來 在窗戶不小心玩啊玩啊 小孩子頑皮從窗戶掉下來 她一看到完了 三層樓這麼高掉下來 孫子一定沒命了 她趕緊衝下來 這個孫子坐在地上笑嘻嘻的 這個阿嬤想奇怪 怎麼從三樓掉下來他還在笑呢 他說山上那個師公把我抱下來 奇怪 我剛才去山上拜菩薩 那個老和尚還在山上打坐修行 怎麼說是師公抱他下來的 她就問他孫子 你到底是說那一個師公 他說就是山上那一個 那個老老那一個 我們上去看吧 就是這一個 所以人家說老和尚有神通 為什麼呢 定能發通 知道嗎 禪定能發通 但是有神通的人 會不會說自己有神通 不會 他會說自己有神通那是什麼 是神經 因為神通跟神經就差一個字 知道嗎 所以這個就是道業成就 像虛雲老和尚 虛雲老和尚 這個典型的代表虛雲老和尚 廣欽老和尚 他們在定成就了 定跟什麼相應呢 一定跟戒 跟戒相應 所以戒定成就的時候 他會發神通 當然他也會跟慧相應地方 這是叫作道業成就 另外一種型的修道人 我稱他為慧業成就 什麼叫作慧業成就 三藏十二部 翻過來翻過去 翻過來翻過去 有沒有 這部經跟那部經它的文獻 它的出現 這部經跟這部經差別那裡 你問他什麼義理 他馬上可以跟你解決 慧業成就 有一次我們見到印順長老 我們問他一些問題 他沒有給你答案 你在大藏經第幾部 然後在那一個範圍內 你就可以找到這個答案 他可以直接跟你講 藏經這麼多 他跟你講看第幾部 在阿含部還是方廣部呢 還是律部 在什麼地方 你自己找答案 因為這個經典 他已經翻過來翻過去 三藏通達了 因為他在聞思修方面去下功夫 所以三藏十二部精通 所以我們叫三藏法師 但是你說他沒有修定嗎 有時候我們看到他打坐的時候 不像我們這樣盤腿子 有沒有 他沒有 他坐在沙發椅 他就交代侍者 這幾天不用送飯 為什麼不用送飯呢 他就這麼靠著沙發椅 眼睛稍微瞇瞇著 就這麼一坐三天 就這麼過去了 第三天他押電鈴了 他想吃點粥 那就是他出定了 他不像我們要盤腿子 所以我說這個著作等身 這個是慧業成就 我們出家眾裡面 還有一種典型的代表是什麼 叫作事業成就 福報大 寺廟建的很大 徒弟收很多 分院一大堆 世界各地都有分院 這個我們也覺得是什麼 佛教的功人 我說的是哪一個功 不是工作的工 功德的功 知道嗎 這真的是福報很大 世界各地有分院 慈善救濟 醫藥 辦學教育 功量無量 所以這是佛教的功人 知道嗎 不是做工的工 功德無量的功 我們要隨喜讚嘆 這是第三類典型的 是在事業上成就的 第一個是道業 第二個是慧業 第三個是事業 事業成就 第四個是什麼 苦行 苦行 就剛才我們講的 那個獅頭山的老和尚 有沒有 苦行成就 他不要名不要利 也不會想當方丈 也不會想當知客 做當家 沒有 你叫他做什麼 笑瞇瞇的 這苦差事做好了 躲在房間念佛 他認自己很笨 他就一門深入了 寺廟裡面有這種人也不錯 叫作苦行成就 這是第四種典型的代表 第五種是什麼 各位想想看 講對了 站起來 給他鼓掌 經懺成就 這個經懺也很重要知道嗎 各種儀式 要進塔 辦傳戒 打水陸 放燄口結手印 唱念的聲音非常好 也會感動人的 這叫經懺成就 以音聲來做佛事 知道嗎 這個是佛門當中 典型的一種成就 這五種成就我就把它譬喻什麼 像一棵樹不是有樹根嗎 那個樹根就是道業成就 樹根上面不是有很大很粗的 這個樹幹嗎 這個樹幹就是什麼 叫作慧業成就 樹幹再上來的話 就是樹枝 是不是 樹枝 樹枝再尾巴一點就有什麼 有樹葉 最上面是什麼 花 請問一陣風吹來 那一個先掉下來 花 是不是 然後秋風掃落葉 知道嗎 所以各位我們在這邊修學的話 我們這生當中 各位想成就哪一方面的 哪一方面最好 道業成就最重要 知道嗎 這棵樹你把它這個樹幹 砍掉的時候 秋天來怎樣 因為根還在 它又會冒出芽的 所以我們這生當中 道業慧業這兩個是最重要的 我們這生當中要立定一個方向 這生當中無論如何道業慧業 最重要 那麼事業呢 就隨緣 知道嗎 事業 事業就是說 比如建道場收門徒 這個就隨緣 這是我們個人多生多劫來的 一個福報而已 如果我們把這個道業跟慧業 放棄了 專門在事業上用功的話 最後容易成為敗壞菩薩 所以我常常講 我們畢業的同學 我都會勸他們怎樣呢 「蘊」香蕉 「蘊」那個香蕉 那個香蕉有沒有 你把甕裝起來 然後把它蓋起來 你給它蓋一段時間以後 它變成黃色的時候 很甜很香的 如果你把它蓋起來 蓋了一兩天把它打開來 還是綠色的 吃起來是澀澀的 所以我們出家人十年二十年 三十年 在道業上去下功夫 最後龍天推出 所以有些同學畢業以後 趕緊的建道場 買精舍 趕經懺 買精舍弄道場 很辛苦很辛苦 這叫作什麼呢 笨蛋 知道嗎 你在道業上用功 好好用功 十年二十年下來的時候 很自然的人家建好好的 某某同學請 這個聰明有智慧 知道嗎 這個就是我們要了解說 我們學佛的人 你在那一方面去下功夫 你在那一方面下功夫 下功夫久了 你是道業成就呢 還是慧業成就呢 還是事業成就 不管你那一方面 一定要有什麼 相續力 知道嗎 這個地方講到相續力 你在這方面去下功夫 久而久之就在這方面去相應了 就得到消息 無論我們參禪也好念佛也好 持咒也好誦經也好研究也好 只要你是不斷的持續 不斷的去研究 深入的時候 遲早你會得到消息的 這個相續力 很重要 接著我們來念 佛子若諸菩薩行此十法 是則名為住不放逸 這個地方就講到 什麼叫作不放逸 就上面所說的 護持眾戒遠離愚癡 心樂質直 勤修善根 恆善思惟自所發心 不樂親近在家出家 那些邪見凡夫我們不要去親近 修諸善業而不願求世間果報 永離二乘行菩薩道 就是發菩提心 樂修眾善令不斷絕 恆善觀察自相續力 如果是這樣子就是不放逸了 道業就會成就 慧業可以成就 這是講到不放逸 那麼住不放逸呢 就能夠得到十種清淨 我們一起來念 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 得十種清淨 何者為十 一者如說而行 二者念智成就 三者住於深定不沈不舉 四者樂求佛法無有懈息 五者隨所聞法如理觀察 具足出生巧妙智慧 六者入深禪定得佛神通 七者其心平等無有高下 八者於諸眾生上中下類 心無障礙猶如大地等作利益 九者若見眾生 乃至一發菩提之心 尊重承事猶如和尚 十者於授戒和尚及阿闍梨 一切菩薩諸善知識法師之所 常生尊重承事供養 佛子是名菩薩住不放逸 十種清淨 這個就講到我們修學佛法的 一個次第當中 最重要的就是不放逸 任何時空當中自己能夠 正知正念 不要去做我們妄念的奴隸 我們千生萬世以來 我說過了我們以前 跟釋迦牟尼佛一起扮家家酒 可是人家早已成佛了 為什麼我們不能成佛 就是放逸 為什麼我們不能入定 為什麼我們懶懶散散 放逸 放逸了 所以前面講到十種不放逸行 如果按照這個去修的話 就能夠讓我們身口意 三業清淨 這個地方說菩薩行此十法 就是名為住不放逸 如果菩薩能夠住不放逸 就能夠得到十種的清淨 十種的清淨 第一個是什麼 如說而行 在我們華嚴經裡面講到 七種供養 當中其中有一項是什麼 如說修行 知道嗎 如說修行 如佛所說的去修行 就是已經供養佛了 佛陀所說的法 佛陀所說的道理 我們按照這些法這些道理 去修行 那是真正的供養 叫作如說修行供養 一般人以為供養 就是鮮花水果去供養 當然那也是一種供養 以我們出家眾來講 在家也是一樣 如佛所說的戒定慧去修行 六波羅蜜 八正道 如說去修行才是真正的供養 供養 講一個很輕鬆的經驗 一個信徒把這個金戒指 放在佛前 我說你怎麼用這個金戒指 他說這是供養佛 我說如果佛真的把你拿去 你大概不會把金戒指放在供桌 我說不是這樣子的供養 供養是說 佛陀所說的法 你按照這個去修行 比如說佛陀叫我們孝敬父母 是不是 我就好好去孝敬父母 那就是供養佛了 佛要我們布施要我們持戒 我們去布施持戒 這是真的供養 我說哪裡有用黃金 放在佛前就供養 如果佛真的把你的黃金 拿去變賣 我看你不會去供養了 第二天黃金不見了 被小偷偷去了 我說你看 我叫你不要用黃金擺在佛桌上 你不相信 信徒他不了解 他以為說用這個戒指 拜拜佛 佛加持我再戴的話 我就平安 結果被小偷偷走了 真正我們講的供養三寶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 如說修行 如說修行供養 那麼要如說修行 它的基本條件就是不放逸 前面所說的 護持眾戒遠離愚癡 淨菩提心 修這十種不放逸行的話 就能夠得到十種清淨 我們講這個清淨 應該講起來 這是一個形容詞 一個形容詞 比如說我們這房間 弄得乾乾淨淨 這個客堂弄得乾乾淨淨 我們覺得很清爽 我們把我們內心裡的煩惱 嫉妒心瞋恨心 貪染心 打理得乾乾淨淨的時候 身心自在 所以這個地方講的清淨 也就是說 我們內心裡面的邪知邪見 惡念妄念 清楚乾淨了 這才是真正的清淨 真正的清淨 所以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這個地方講的清淨是講到 自淨其意 心念清淨了 自然口業就清淨 身業就清淨了 所以住不放逸的話 就能夠得到十種清淨 這十種清淨第一個 要如說而行 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才能清淨 如說而行 所以我們一般人 有些不了解佛法的 往往我們以為某一種儀式 某一種形式 就能夠斷除我們內心的 這種煩惱 舉個例子來講 有些法門你要跟它修跟它學 第一個供養 第二個持咒十萬遍 大禮拜幾萬遍 好了 這十萬遍十萬遍都做好了 煩惱還在不在呢 還是在 知道嗎 佛陀當時有沒有叫你說 你皈依以後要拜十萬拜的 有沒有 沒有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 要如說修行 我們怎麼去修去學 佛陀告訴我們第一個就是持戒 持戒得人身 持戒能夠平安 持戒不去傷害別人 人家也不會去毀謗你 不會傷害你 所以並不是我們後代人所看到 那種修學方式 法是很單純的 很簡單 很單純的 直接對我們身心 去下手 可是後來法流傳到幾千年以後 慢慢慢慢變質了 變成許許多多的宗派 一大堆的儀式 一大堆的口訣 認為這個咒語不可思議 念多少咒可以消多少業 這個真的是不能如佛所說而行 這是背道而馳 所以我們修學佛法 要有一個什麼 頂門一隻眼 聽過嗎 禪宗不是有這句話嗎 說頂門一隻眼 這個人講的法 是不是符合佛陀所說的 我們要有判斷的能力 那就是三法印 用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 來去判斷 我們是不是要按照這個方法 去修去學 如果是說跟三法印相符合的 跟四聖諦符合的 跟八正道符合的 我們就可以如說而行 如說而行 就不會錯了 第二個是什麼呢 念智成就 各位我們世間跑的最快的東西 是什麼 念頭 知道嗎 不是原子彈 比原子彈跑得更快的 是我們的念頭 念頭 可是我們眾生的毛病是什麼呢 我們的念頭都是不斷的想過去 然後想未來 就是不肯安住在當下 我們眾生的毛病 心念是飄盪在過去未來之間 不斷的去回味往事 也不斷的期待未來 憧憬未來 這是我們無量劫來 養成的一種習性 假如說我們一個念頭起來了 第二個念頭不讓它生起來 就叫作定 了解嗎 你這個念頭 安住在一個境界上面 不起另外一個念頭 就叫作定 心一境性 心跟境合一了 一個念頭起來以後呢 第二個念頭不起來了 如果你第一個念頭 跟第二個念頭 你把它拉長起來的時候 就是定了 因為你只有動這個念頭 沒有第二個念頭起來 心一境性了就是定心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 念智成就也就是說 在止觀上來講 就是奢摩他 奢摩他 Samatha 就是你心安住在一個境界上 但是我們要了解 心安住在一個境界上 不一定會開智慧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念智成就 就是止觀成就 我舉個例子來講 比如說這個貓肚子很餓很餓 牠一直想吃老鼠 結果看到老鼠跑出來的時候 牠追過去 這個老鼠身體很小 牠鑽入一個很小的洞 鑽進去了 這個貓守在這個洞口 因為牠肚子太餓了 牠守在這個洞口的時候 牠心裡只有老鼠 請問這個是不是入定 也算入定 會不會開智慧 永遠不會 所以牠不叫作念智成就 牠只是有念 牠心心念念就是要吃老鼠 吃老鼠吃老鼠 牠定在那邊 牠永遠是貓 知道嗎 不能開智慧 所以這個地方講念智成就 就是止觀成就 比如說如果我們修定 我剛才說了 一個念頭起來以後 第二個念頭不起來 你把一個念頭起來的時候 定在一個境界上 然後你就沒有其它念頭起來 你不能開智慧的 你在定的當中 要返觀呼吸無常 覺受無常 四大組合身心也找不到我 五蘊和合當中也找不到我 你的智慧才能產生 所以太深的定 反而不能開智慧 所以我們佛法在初禪二禪 不會說繼續再修 修到非想非非想定 一入定幾百萬年 不是這樣子的 定當中的時候 必須要有觀 去觀身心的無常無我 才能破除我執我見 所以定不是究竟的 共外道 是跟世間共 共世間 共外道的 但是無漏的慧 是不共世間的 所以定當中一定要有觀 去觀身心的無常無我 才能夠開智慧 把我執我見斷了 從此這個生死了了 煩惱了了 解脫了 這個是講到念智成就 一定要有不放逸做基礎 第三個是住於深定不沈不舉 我們眾生心兩種現象 一個是散亂 散亂是指那一個 掉舉 知道嗎 這個地方講的舉 就是掉舉七上八下 七上八下 我們眾生心不是掉舉 就是什麼 昏沈 就是眼皮很重 知道嗎 我們眾生心有兩種現象 不是散亂就是昏沈 我們的心如果是這種狀態時 我們的心在這兩種狀態的時候 有三種毛病 各位想想看有哪三種毛病 第一種我們的情緒我們的煩惱 會失控 對我們的妄念不能制伏 為什麼呢 昏沈散亂的時候 這個心力很薄弱 對煩惱沒有制伏力 對情緒不能控制 會失控 大發脾氣 煩惱一大堆 嫉妒心瞋恨心 根本就沒辦法 所以對煩惱沒有制伏力 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是什麼呢 對這個事善沒有修習力 比如說我們讀經讀一讀 就想睡覺 不想讀 心裡七上八下 想出去玩 對事善沒有修習 學習的習 修習力 沒有 我們世間有一句話說 怎麼講呢 五分鐘熱度 知道嗎 做什麼事情 虎頭蛇尾 做什麼事情算了算了 這就是表示你的心力很薄弱 很散亂 很散亂 這個是對善事的修習力 沒有 第三個是什麼呢 對事理的洞察力 沒有 不能洞察世間的真理 有些事情 你看有些人心很細的人 什麼事情還沒發生之前 他就有一種預見 什麼事情好像會發生 知道嗎 這個是什麼呢 這個就是他的心比較細的 但是我們講到洞察力 是對於事理的 比如說無常無我這方面的 對身心無常無我的那種觀察 沒有 世間的人只要稍微心比較細的 看到許許多多的異相 他馬上知道會有什麼發生 像這次南部的水災 八八水災 你知道天空有什麼異相 天空有發生異相 各位有沒有注意到 叫作火燒雲 火燒雲 就是黑色的雲紅色的雲 它甚至是一層一層的 比如說紅色的雲然後黑色的雲 紅色的雲黑色的雲 這麼一層一層的 有些是成花朵狀的 有些是成一層一層的 各位如果發現到這種情形時 就是有災難會發生 這是一般心很細的人會發現的 還有比如說 有一次我在南部佛學院 教書的時候 同學們就說 我們來洗被單 我們來洗什麼 我說不要洗 為什麼不要洗 因為我看到月亮不對 因為這個月亮 比如說這個是月亮 那個月亮的旁邊 晚上你看那個月亮 旁邊的月亮 如果好像有那個雲霧罩著它 有一種暈 這種紅色黃色那種暈 蓋著那個月亮 那就是會下雨 這是世間的常識 然後我們農曆的初八 我們去看那個月亮 初八的時候那個月亮 中間不是一個直線嗎 它不是彎彎嗎 一半剛好 初八那一天那條線 如果是凹進來還沒有成直線 物價會上漲 你要買米趕快買 這是世間的一個常識 知道嗎 比如說像我們這年的冬至 冬至是在十一月的時候 有沒有 十五之前過冬至的話 這個冬天不會很長的 為什麼呢 叫作冬至頭 在十五號以前過冬至的話 今天的冬天不會很長 明年的冬至在十五以後 十七還是十八 所以明年的冬天會很長 沒完沒了的拖了好幾個月 這個冬天才送走 世間人只要稍微用一點心 去觀察就會了解的 但是我們講的這個洞察力 不是指這個 這個是世間世俗的知識 常識而已 我們剛才講的這個洞察力 是對什麼 身心無常無我觀照的 那種洞察力 沒有 所以這個地方講 如果我們修不放逸的人 我們就能夠 住於深定 不沈不舉 就是這個心不是散亂 也不是昏沈 對煩惱的制伏力很強 對善事的修習力很強 對事理的洞察力很強 不沈不舉是指這種 四者是什麼我們一起念 樂求佛法無有懈息 所以我常常講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如果你不在法上用功 得不到法喜的話 佛門再怎麼好都留不住你 知道嗎 一個人在法上用功 得到法喜的時候 會覺得這個時間不夠用 如果你沒有得到法喜 在佛門當中 不像世間的人有妻子兒女 事業在忙 忙得焦頭爛額 如果是說在佛門當中 沒有法喜的話 你會度日如年 如果你在法喜當中時 你會覺得很奇怪 怎麼一下白天一下黑夜 一下白天一下黑夜 各位如果有閉關的經驗 你就發現很奇怪的事情 因為你整天在法上用功時 怎麼天亮了 怎麼又天黑了 很奇怪 那個時間過得很快很快 因為你有法喜 你在法上用功的時候 那種法喜法樂 在法的當中 沈浸在這個法喜法樂的當中 你會發現時間不夠用 不夠用 所以這個就樂求佛法無有懈息 五者是什麼 隨所聞法如理觀察 具足出生巧妙智慧 這是我們學佛的一個次第當中 比如說第一個親近善知識 然後聽聞正法 如理思惟 法隨法行 這是學佛的一個次第當中 就是聽到佛法 不是聽一聽背起名相就好了 我會背很多經 我背很多名相 你隨便出問題考我 三學是什麼 六度是什麼 八正道是什麼 我背這麼多 有用嗎 沒有用 我們要去思惟 佛陀講這些法的目的何在 對我的身心 怎麼去淨化它 要如理思惟 然後如說修行 才能夠怎麼樣子呢 具足出生巧妙智慧 所以戒定慧 戒定慧 以戒為基礎 有戒的基礎 才能夠修這個定 有定的基礎 去觀察身心的無常無我 才能夠出生巧妙智慧 斷煩惱斷習氣的智慧 一定跟戒定相應 正知正見 而且要觀察身心的無常無我 才能出生巧妙智慧 所以有些人不了解 以為說我念一句佛號 我持咒怎麼樣子 只要我有定 就自然會開智慧 不是這樣子的 我們建第一層樓 有第一層樓的基礎 但是你還是要慢慢的 去綁鋼筋灌水泥才能建第二層 不是說我建了第一層 它會長第二層 第二層長出來長第三層 它會長的 不是用長的 知道嗎 學佛法不要誤解佛經 依戒得定依定得慧 它是說有持戒的基礎 有正知正見 才能得到正定 有了正定去觀察 身心的無常無我 才能真正的去開發無漏慧 有了慧才能得到解脫 這是有它的次第 我們學佛法的人要怎麼樣的 去具足出生巧妙智慧 一定以不放逸作為基礎 然後在甚深的禪定當中 不沈不舉 不昏沈不掉舉 觀身心的無常無我 才能夠產生巧妙的智慧 這個地方是指無漏慧 也就是修慧 聞慧思慧修慧 才能破這個我執我見 我們來回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