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明法品--6 主講者:普獻法師 阿彌陀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大德大家午安 阿彌陀佛 我們剛才所講的 就是學佛法內修外弘 來守護如來的無上的法寶 然後跟眾生分享 如果能夠這樣子的話 這個佛法就能夠永遠的 相續流傳 那麼依佛陀的正知正見 來使三寶永遠流傳於人間 自然在開示演說的時候 天王龍王天龍八部 人王梵王 甚至如來法王皆悉守護 我們這個地方講到 這個法王 於法自在 於一切法都自在了 法王 世間人稱王的時候 是在財富名利地位當中去稱王 但是那些都是有為有漏的 所以佛陀稱為法王 一切法都不能使佛陀 產生愛戀貪著 或者是瞋恨排斥 所以我們日常生活當中 我們就問自己了 我們是不是討厭一個人 討厭一件事情 討厭一件東西 我們是不是喜歡一個什麼 人事物 讓我們放不下 如果有任何人事物 讓我們覺得很討厭厭惡 或者是我們很喜歡 喜歡的不得了 這個學佛就好好的檢討了 檢討了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 法王兩個字 我們經常要不要反省自己 反省自己 對任何的人事物 使我們的心性不得安寧 那我們就要趕緊的 在這個心性上下一點功夫 檢討自己 淨化自己 所以經典裡面所講的每一句話 有它特殊的意義 這個地方特別講到 如來 法王 如來法王 如來就是如過去的佛再來 乘如實道而來的 我們眾生是乘著業力而來 不得自在 於法不得自在 是凡夫 我們之所以信佛學佛的價值 目的 就是能夠於法自在 我們舉一個很簡單的 我們的心 時時刻刻都不得安寧 不得自在 有那些使我們不得自在的 環境 人事物 有沒有 討厭這個人 討厭這件事情 或者喜歡的不得了 那麼這個都是於法不自在 所以我們有這個生老病死 這個求不得苦 這是說明了我們眾生的心 從來沒有安定下來 因為我們被這個人事物的假相 所迷惑了 一天到晚吃「迷」粉湯 當然不能自在 是不是 別人一句話 我們三天三夜不能睡覺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念到法王 我們就是以法王兩個字 來檢討自己到底修行的功夫 到什麼程度了 任何的人事物都讓我們心性 不得安寧 貪戀執著 拒絕排斥 這個就是要好好的改進了 如果我們能夠正知正見 能夠正念現前 自然就天龍八部 甚至如來法王 都能夠來護持 擁護了 接著說 一切世間恭敬供養 這個信佛學佛的人 真正的安心立命下來的人 也就是世間人所追求的 世間的人在名利當中 久而久之他會厭惡 因為世間的名利安不了他的心 安不了他的心 所以當一個人能夠安心了 心安下來了 無所求了 無欲則剛有求皆苦 所以當一個聖者 當一個聖者 我們世間的人見到聖者的時候 很自然的 就產生了恭敬心 因為世間的人 在追求世間的名利當中 發現到名利使他痛苦 名利使他痛苦 講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人 沒有錢的時候 拚命賺錢 有了錢以後 就要名要利了 有名有利了什麼都有了 結果一天到晚電視參訪 報章雜誌也登載好人好事 記者一天到晚來訪問他 他煩死了 一刻不得安寧 他就跑到遠遠的地方 去躲起來 可是躲起來心還是安不下來 怎麼辦呢 好吧 深山裡面有那個竹子 就折了一段 然後用那個鐵絲做一個勾勾 然後捉了幾隻蚯蚓 放在勾勾裡面 殺時間 就在深山裡面一個小湖在釣魚 有一個人就看到了 某某人你站在那邊 發楞了老半天 你這樣釣魚 要釣到什麼時候呢 你最好去買一個網子灑下去 一捉就幾十斤 他就問他說 我捉這麼多的魚做什麼 你可以賣 賣了做什麼 賣了就有錢 有錢做什麼 有錢你可以娶一個對象 然後生男育女 蓋房子 然後你有名有利 你會過的很快樂 他說這些我都經驗了 我因為有名有利以後呢 一天到晚 照相機 人群一直逼的我沒地方躲 所以我躲到深山裡面 我就是用釣魚來過日子 這個地方就讓我們了解 世間的名利是有限的 只是維持生命的一個條件 心永遠是安不了的 用世間的這些名利 是不能安心的 一個人真正能夠過簡樸的生活 心安下來 會讓這些世間的人 來恭敬供養 因為你的心安下來了 所以你看遺教經裡面說 我們比丘能夠獨居 打坐 在深山裡面一個人修行的時候 連天上的天王玉皇大帝 都會來恭敬守護 有道理的 因為他們還需要飲食男女吃喝 唱跳才能過日子 既然有人能夠獨自一個人 在深山裡面盤起腿來 這個心安下來 我常常講 我們如果能夠回到生命的原點 讓我們的生命歸零 我們才能真正的去體會到 所謂法喜充滿 或者是禪悅為樂 這個道理是這樣子 生命回到原點 因為我們眾生的毛病 是我們的心不斷的回憶過去 期盼未來 就是不肯停留在現在 如果我們能夠把心停留在現在 而且把它拉長 所謂叫念頭念頭 這個念頭這個念 這個妄念跟那個妄念 之間我們不斷的一個念一個念 連在一起 叫作妄念流 或是意識流 如果說這個念頭起來了 下面那個念頭不起來 而且把它拉長 拉得越來越長我們就叫作定 這個念頭起來以後 下一個念頭不起來了 定了 那麼這個時候回到生命的原點 可以讓我們感受生命的 一種喜悅 但是能開悟嗎 不行 不行 所以有這個外道定 比如說無想定 滅受想定 雖然這個念頭起來了 下個念頭不來了 定在那邊 不能開悟 反而會障礙智慧的開展 這個時候就必須去觀察 身心的無常無我 我們執著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靈 這是我們一切問題的根源 如果在我們定的當中 去觀察這個靈也好 本性也好 絕對的主體也好 也是無常無我的話 才能開智慧的 所以佛法的殊勝 不是在追求內心的寧靜 或者是入很深很深的定 反而會障礙智慧 我就見到有一種出家人 他很喜歡修定 他一定可以三五天不吃飯 可是有一個毛病 智慧沒有開 發起脾氣的時候很可怕 真的有這回事 知道嗎 定功很深 一旦有什麼事情 發起脾氣的時候那很可怕 所以他的弟子被揍的時候 都被揍傷了 這真的很奇怪的事情 就是有定沒有慧 所以定慧要均等 定慧均等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講到 一切世間恭敬 也就是戒定慧三者 圓滿同時的同步的去發展 才是真正一切世間恭敬供養 從戒從定從慧三學 這樣子的話 才能得到世間恭敬供養 因為你已經淨化了心靈 所有一切一切不再讓你染著了 同流不合汙 明心見性了 這個是一切世間人所追求的 最高的一個境界了 福慧圓滿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瞭解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信佛學佛的人 世間最寶貴的就是智慧 我們沒有智慧 所以我們痛苦煩惱情緒不安定 不明瞭事理 今天發生的事情 不知道怎麼去面對 不知道怎麼去解決 明天會發生什麼不知道 一無所知 過去的忘了一乾二淨 沒智慧 沒智慧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 從戒從定從慧三個層次裡邊 我們了解到說 依戒定慧發菩提心 那麼修學佛法 自然就跟佛陀相應了 跟佛法相應了 所以跟佛法相應呢 這個地方講到 一切世間恭敬供養同灌其頂 常為諸佛之所護念 一切菩薩亦皆愛敬 得善根力增長白法 開演如來甚深法藏 攝持正法以自莊嚴 一切菩薩所行次第 願皆演說 這個地方我覺得 我們要注意的地方 一個是什麼呢 開演如來甚深法藏 然後攝持正法以自莊嚴 這個是我們很值得來探討的 我們信佛學佛的基礎 在於因果業報輪迴 所以我常常講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一定要把地藏經 打基礎 知道嗎 地藏經你好好的研究 好好的了解 你就會知道說 我們的身口意 要怎麼樣去攝持淨化 或者是像梁皇寶懺三昧水懺 有沒有 我們不是說學這些來趕經懺 不是這個意思 這些三昧水懺大悲懺梁皇寶懺 這些都是在講什麼 因果業報輪迴的事情 我們有這些基礎 能不能開悟 不行喔 知道嗎 我們了解很多很多因果業報 輪迴的故事 瞭解再多再多 我們也很喜歡讀 讀得很精彩 可是你只是了解因果業報 輪迴緣起的話 你還是不能開悟的 因為這是一個基礎 如果你沒有這個基礎 你要修甚深的佛法也是不行 所以我常常講 我們出家在家的 一定要從因果業報輪迴 去打基礎 深深的相信三寶四諦因果 業報輪迴 有了這個基礎 然後我們再去研究金剛經 六祖壇經 維摩詰經 華嚴經 這些甚深的經典才會紮實 才會紮實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 如來甚深的法藏 如來甚深的法藏就是在開顯 諸法的空性 諸法空性 無我 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這個甚深的法藏 所以在阿含經裡面就有講到 見空成聖有這句話 見到法空性的人 才能夠轉凡成聖 依小乘來講的話 就是入流 有沒有 金剛經裡面不是有這個 入聖人之流 須陀洹是不是 初果 初果就是破我執我見 初果就破了我見以後 就叫作入流 入聖人之流 已經轉凡成聖了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 這個甚深法藏 就是跟空相應緣起 那麼這個才能夠轉迷為悟 轉凡成聖 如果我們相信因果業報輪迴 你再怎麼相信 可是你還是什麼樣子呢 我執我見還在 我執我見還是跟外道 類似 一樣 只是我們會離惡向善而已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 我們要了解佛法 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 一以世俗諦 二第一義諦 佛陀也向我們世間人講到說 我們造了什麼因受什麼果 那麼這些因果業報輪迴 依世俗諦來講 第一義諦卻是如此 這是我們信佛學佛的一個基礎 有了這個因果業報輪迴的思想 我們要進一步的去探討 這個身心世界 內在身心 外在世界的如實相 破除了我執我見才能得到解脫 所以這兩個階段我們要了解 這個是講到 我們如果有機會 讓我們去講經說法的時候 如果我們只是講講故事 給信徒們聽 三世因果業報輪迴的故事 他們聽得津津有味 可是要讓他們解脫很難 很難 這個是要了解的 一定要開演如來甚深的法藏 就是無常無我緣起空性 如幻如化的這些法門 自己能夠受益 眾生也能夠得到法益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 開演如來的甚深法藏 才能夠攝持正法以自莊嚴 佛要金裝 人要什麼 衣穿是不是 我們要穿衣服才莊嚴 我們要用什麼 用正法來莊嚴我們的身心 什麼是正法 無常無我 空緣起 佛陀的三法印叫作正法 有些地方是寫寶印 叫作寶印 就是三法印 我們用三法印來抉擇佛法 是不是真正的佛法 還是相似的佛法 三法印 本來我寫了一本書 叫作佛學的品管 知道嗎 QC QC知道吧 品管 不管你講什麼法門 我們可以用三法印來判斷 對方講法的層次 是高還是低 是正法 還是相似的佛法 用無常無我寂靜涅槃 這個三法印來管制 使佛法能夠永遠的 能夠很純正的保存下去 所以這個地方講 攝持正法以自莊嚴 一切菩薩所行次第願皆演說 這個是精進慧菩薩 請法慧菩薩講這些道理 修學佛法的一個次第 依我們學佛的人來講 就是八正道 第一個就是學什麼 正見 然後呢 正見正思惟 正語正業正命 正精進 正念正定 把它濃縮起來就是什麼 就是戒定慧 是不是 就是戒定慧 修學佛法的一個次第 一定是持戒 依戒得定 依定開智慧 然後依慧什麼 依慧得解脫 所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這就是我們修學的一個次第 修學的次第 在這個戒定慧解脫知見 這五分法身相當中 最重要還是這個正見 無論你要持戒你要修定 你要有智慧一定是要正見 所以這個八正道裡面 第一個項目就是正見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常常我們要檢討自己 有沒有正見 你相信因果業報輪迴嗎 如果你相信因果業報輪迴 你就不會去做壞事 你就不會講壞話 你就不會養成那些惡習 知道嗎 你就不會去討厭人 你討厭人是什麼 是煩惱 知道嗎 你種下惡因了 將來你就有個惡果 是不是 所以學佛法的人 一定要依八正道 作為我們修學佛法的 最重要的一個基本的 從始到終 從開始學佛到最終 都是依八正道 有八正道就有這些聖賢 沒有八正道就沒有這些聖賢 八正道把它濃縮起來 我們就是講戒定慧 你要持戒持得很嚴 一定要有定慧 有正見 你如果沒有正見 持戒你也持不了多久 會退心 因為有正見 所以這些都有相關性 它的前後相關性 依戒得定 依定得慧 依慧得解脫 但是我們要了解的就是說 持戒一定會得定嗎 不一定 知道嗎 持戒可以保險的是什麼 得人身 持戒一定會得人身 持戒一定會得人身 持戒莊嚴一定會得到人身 而且你得人身的時候 你會招感到你的五官很端嚴 如果是持戒不嚴的話 得到人身 有的時候這個五官不全 眼睛瞎耳朵聾 做壞事 這輩子就報應了 所以這個五戒 就是讓你的五官很端嚴 持戒得到人身 但是持戒不一定會得定 而是說有持戒的基礎 才能夠修定 所以一般人有些誤解了 我持戒就好了 反正持戒 依戒就得定 依定就得慧 有了慧我就得解脫了 各位我們建房子 我們建一樓 會不會自動長二層樓 不行 知道嗎 你有第一層樓的基礎 你才能建第二層樓 你還是要下功夫 第二層樓才能建 第二層樓建好以後 你才能建第三層樓 不是說你建第一層樓 它就會一直長第二樓第三樓 第四樓不是這樣子的 是說有戒的基礎 然後按照這個正規的 正確的方法去修定 觀你的呼吸 或者是念佛 或者是持咒安住在一個境界上 心境合一了 心一境性 得定 有定就能開智嗎 不見得 有的時候定會變成什麼呢 落入這個外道 無想定去了 所以定中的時候 一定要去觀身心的無常 觀受無常 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才能開智慧 得到無漏之慧 所以聞思修修慧 修慧成就的時候 才能夠斷除煩惱 才能破惑證真 得到無漏慧了 這是修學佛法的一個次第 佛法的次第 依慧才能得到解脫 然後解脫知見 解脫的人不必去問人家 你幫我證明我有沒有解脫 不要 解脫就解脫了 你自己就能清清楚楚解脫知見 就像我們被繩子綁得緊緊的 現在解開來以後很舒服 你去問人家說 我的繩子到底解開了嗎 這是多餘的 解開沒解開你自己了解 所以這個五分法身香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這就是我們修學佛法的 一個次第 佛法講了這麼多這麼多 其實就是講這個戒定慧解脫 解脫知見 如果我們把它詳細的講 我們就講八正道 講八正道 如果講八正道你覺得太多 戒定慧 如果戒定慧又講得太多時 我們就把它濃縮起來 兩個字 因果 知道嗎 如是因如是果 你怎麼修就得什麼法門 得什麼結果 因果 因果你又覺得兩個字太多了 我們又把它濃縮起來 濃縮成什麼呢 就是一個淨 知道嗎 清淨 我們很多煩惱很多業障 就是不清淨 我們一打坐不能入定 就是內心裡不清淨 內心裡不清淨有所求 有所妄想 所以心不淨就不能安靜 是不是 這麼多的話 我們再濃縮的話 就是一個字 空 知道嗎 就是一個空 因為一切都是空性的 煩惱也是空性 妄想也是空性的 一切都是空性的 所以一切都可以成就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所以我們出家的時候 世間人送我們一句話叫什麼呢 遁入空門 我的天啊 他以為遁入空門就沒指望了 好像遁入空門太簡單了 不簡單 我們到現在都沒有遁入空門 知道嗎 我們都執著實實在在的有 所以世間人把我們看得太高了 也把我們看得太消極了 知道嗎 所謂的出家遁入空門 看破世間 那有這麼簡單 我到現在都還沒有看破 是不是 你對我恭敬我好高興 你罵我兩句我氣得要死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 時時刻刻要記得學而時習之 把學到的道理 我們念到這些名相 納入到我們的身心當中 去檢點自己 到底歡喜什麼執著什麼 貪愛什麼 我們厭惡什麼 討厭什麼 這樣子的話 道業才會進步能夠隨遇而安 而且能夠一切法 都是幫助我們修道的 一切法皆是佛法 都是幫助我們成道的 一個資糧 那麼這個學佛就上路了 否則的話 看這個不順眼 看那件事情也討厭 這個環境當中待不住 不能隨遇而安 這麻煩可多了 麻煩可多了 爾時精進慧菩薩 欲重宣其義而說頌言 好了 講到這個地方 我們又回到原點了 前面念的這個是長行 長行還是長行 長行 我們講三藏十二部 三藏是什麼 經律論 十二部呢 長行重頌 還有什麼 授記 還有什麼 孤起無問而自說 還有什麼 回去好好查知道嗎 還有本生本事 還有什麼 未曾有 還有什麼 譬喻 還有什麼 這個回去好好查知道嗎 三藏十二部 三藏十二部 就是經典分成十二類 剛才我們念那些經文 就叫作長行 重頌 把前面的道理濃縮 七個字五個字 四個字 不一定喔 就是容易背誦 好背誦 或者是說前面的道理 說了老半天 有的人還沒有到 後來的人 菩薩說法的時候 把它濃縮成四個字 五個字六個字七個字 成為一句一偈的可以背誦 叫作重頌 把前面那些長行的道理 重複一遍 讓聽的人 加深他的記憶 把前面的道理重新的複習一下 我們現在就在複習了 那個是精進慧菩薩 他把他講的這些道理重複一遍 我們一起來念 大名稱者善能演 菩薩所成功德法 深入無邊廣大行 具足清淨無師智 這個是精進慧菩薩 讚嘆法慧菩薩 是大名稱者善能演 有德有行 有大名稱的大善知識 意思是精進慧菩薩 來讚嘆法慧菩薩 是一個大善知識 善能開演如來真實義 然後就是菩薩所成的功德法 深入無邊廣大行 具足清淨無師智 這個都是讚嘆法慧菩薩 是一個大善知識 我們講大善知識是什麼呢 有這個證德 有這個教德 有悲心 善巧演說 這個就是善知識 他有悲心有智慧 能夠善巧方便的深入淺出 去開示這個義理 我們稱為善知識 所以這個地方把善知識 具備的條件全部都寫下來了 一個是善能演 菩薩所成功德法 福德資糧都具足了 深入無邊廣大行 如果能行具足清淨無師智 這個是講到戒德還有智慧 這是精進慧菩薩讚嘆法慧菩薩 精進慧菩薩代替我們眾生 來請法慧菩薩講 下邊所說的道理 怎麼去修怎麼去學 我們再來念 若有菩薩初發心 成就福德智慧乘 入離生位超世間 普獲正等菩提法 這個地方 我們先看這個離生位 有沒有 這個離生位很有意思 你看華嚴經裡面也有離世間品 有沒有 不是說離開這個世間 到那一個世界去 不是這個意思 佛經裡面這個離 跟我們一般動詞的離不太一樣 比如說你離家出走 是不是 佛經裡面這個離不是這樣子 它這個離是什麼呢 離開凡夫世俗的知見 離開凡夫的生死輪迴 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 佛經裡面這個離 不是我們一般講的離家出走 我離開你 我離開這個地方 我離開這件事情 它主要是講我們內心裡邊 離開凡夫世俗的知見 離開這個三惡道六道生死輪迴 這些麻煩事 離開了煩惱 離生位是這個意思 也就是轉凡成聖 離苦得樂 轉識成智 我們簡單用一個字就好 離知道嗎 就這個離 入離生位 就是入聖位 簡單講就是轉凡成聖的意思 入聖位 入聖位做什麼 超世間 世間 這個世間就代表時間跟空間 世 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是不是 間就是空間 上下左右 東西南北 十方世界 我們叫作間 世間世間 就是時間跟空間 存在的一切離不開時間跟空間 這個就是講到我們眾生 有煩惱的話 就會在無限的時空當中 煩煩惱惱輪迴不已 入離生位的時候 就能超越這個煩惱生死輪迴 所以用這個超世間 那麼要入離生位超世間 必須怎麼辦呢 要成就福德智慧乘 要成就福德智慧乘必須怎樣子 菩薩初發心 發什麼心 菩提心 大悲心 智慧的心 所以這個就是講到 修學佛法的次第 修學佛法的次第 發心修行 證果 發心修行證果 所以菩薩初發心 發菩提心 然後發了心必須怎麼樣子 要去修慧 所以成就福德智慧乘 入離生位這是證果了 普獲正等菩提法這是講到果 所以我們念金剛經 就先怎麼樣子 要發菩提心 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 若非有想非無想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 實無眾生得滅者 你發這個菩提心 一定要跟無我相應 滅度這麼多的眾生 沒有一個眾生是我度的 跟空相應了 知道嗎 然後接著怎麼辦呢 要布施 是不是 所以金剛經接著就是說 菩薩無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可以思量 對不對 南西北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可思量 菩薩無住相布施亦復如是 發心去利益眾生 要有實際的行為去做 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禪定智慧去利益眾生 這一個無住相的布施 無住相的持戒 無住相的忍辱精進禪定 它的功德不得了 如虛空這麼大 但是如果你說如虛空這麼大 還是很大 又是一個執著 虛空是一個形容詞 叫我們不要執著 如果你說如虛空這麼大 你說像虛空這麼大 請問是不是執著 也是執著 所以經典裡面的文字 跟我們一般的文字 義理是不太相同的 你以為說我無住相布施 我的福德會很大 那來世我會當國王 是不是也是一個執著 會麻醉 所以它是一種形容詞 是一個形容詞 意思就是說不可以執著 像虛空你去捉你捉不到的 沒有實體 所以佛經裡面很多的名詞名相 我們不能以世間的文字去理解 我再舉個例子來講 各位有沒有念過法華經 也有人拜過 是不是 拜過 從地湧出品裡面 地湧出菩薩來 你會覺得很奇怪 是不是 它這個地是什麼地啊 心地 菩薩是從那裡來 是我們的心 從我們的心地 心地法門 修心地法門去成就的 慈心如地 你才能成為菩薩 你看那個地 你吐痰它也接受 是不是 你的腳香香 你踩下去它不會說 你腳好香 你的腳有香港腳 你踩進去它也不會說 你就是香港腳 慈心如地 你能慈心如地 你才能成菩薩 所以從地湧出 從地湧出 對不對 還有法華經裡面不是有古佛 跟現在佛坐在一起 是不是 你不會覺得奇怪 古佛已經滅度了 怎麼突然間冒出來 跟釋迦牟尼佛坐在一起 併排坐在一起 它是講不二 古今不二 證入法性空的人 他已經超越時空 所以很多是譬喻 你不要以為說 我念法華經的時候 古佛會來證明 這個很麻煩了 所以文字上的義理 跟我們佛法實際的義理 是不同 我再舉個例子我們剛才講到 佛法我們已經濃縮到一個空字 有沒有 我們佛法講空 跟文字上的空有沒有一樣 文字上的空是沒有 是斷見 沒有因果沒有業報沒有輪迴 什麼都沒有 真空狀態 那是屬於斷見 所以文字上的空 跟我們佛學上的空 是不一樣 不一樣 這個地方講到我們修學佛法的 一個次第 一定要從發心 下手 我們要了解到說 我們發什麼心 來信佛學佛 我們是不是發心學佛以後 我們在福德跟智慧上去下功夫 然後我們的煩惱是不是有遠離 我們越信佛越學佛 是不是覺得很孤單覺得很無聊 沒有人作伴 實在是沒意義沒意思 不能獨立 那可麻煩 所以這個地方 離生位 是離開了煩惱 離開了世俗 離開了很庸俗的人生 才能夠超世間 普獲正等菩提法 這是精進慧菩薩 大慈大悲為我們提出的問題 讓法慧菩薩來回答 這個是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時時要檢點自己的發心 動機 以及我們信佛學佛以後 是不是僅僅背了一大堆的名相 要記名相很簡單 電腦輸入就有了 知道嗎 讓記憶的東西 怎麼樣子 交給電腦 知道嗎 所以我們要了解 不是懂得法相就好了 懂得法相也不錯 但是要把法相 納入我們的生命當中 從日常生活當中去檢點自己 是不是煩惱越來越多 還是煩惱越來越少 智慧是不是增長 福德是不是增長 悲心是不是增長 這都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所以成就福德智慧乘 入離生位超世間 普獲正等菩提法 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合掌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