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明法品--1 主講者:普獻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同學大家午安 阿彌陀佛 在我們佛門中有所謂三大部 一個是法華經 我們說要了解如來出世的苦心 就念念法華經 要談到修行的迷悟關鍵 就是讀楞嚴經 如果想了解到佛門的富貴莊嚴 就是讀華嚴經 我記得學院過去也開過 華嚴經的課 那麼那位老和尚已經往生了 有沒有講完華嚴經呢 沒有 知道嗎 因為華嚴太多了 尤其是八十華嚴 如果要講起來 十年二十年 所以我們教務長希望我來講 華嚴經的時候 我說這個實在很為難 只能選擇其中的一品 跟同學們結緣 因為華嚴經有六十華嚴 八十華嚴 還有四十華嚴 那麼六十華嚴是東晉的時候 佛陀跋陀羅所翻譯的 我們稱為舊譯 它是分七處八會 總共有三十四品 翻譯的時間 大約是在西元四百一十五年時 所翻譯的 後來到唐朝的時候 實叉難陀所翻譯的 我們稱為八十華嚴 事實上是八十一卷 但是我們稱為八十華嚴 後來稱為新譯 新譯 那時候是在公元六百九十九年 所翻譯的 總共是七處九會 所謂七處就是七個地方 七個地方 一共有三十九品 後來在西元七百九十八年之時 唐朝的罽賓 有一位般若三藏 他所翻譯的是四十華嚴 不過從四十華嚴來看 它是八十華嚴入法界品 詳細的解說 所以弘一大師呢 其實建議我們念八十華嚴 八十華嚴就是第一卷 一直念到第五十九卷 五十九卷念完了 再跳過來去念四十華嚴 就是總共九十九卷 但是我並沒有照這個方法去念 也沒念六十華嚴 也沒念四十華嚴 直接就念八十華嚴 八十華嚴的文句 念起來比較適合我們 現代人去研究 因為說它是文言文 又類似白話文 說它是白話文又是很精鍊的 所以我是直接念八十華嚴 這個是講到華嚴有三種的譯本 三種的譯本 為什麼我要特別選第十八卷 明法品呢 因為我想在座的各位 都是出家眾 出家眾不外是要內修外弘 我們這一品叫作明法品 無論要內修無論要外弘 就是要明瞭諸法的實相 明瞭修行的方法 才能夠自覺覺他 我們之所以煩惱痛苦生死 就是無明 就是不明我們身心 世界的如實相 如果我們通達了 我們身心世界的如實相 那麼於法自在 無論是內修外弘 都能夠契合眾生的根機 所以特別選第十八卷明法品 跟各位同學一起來研究 我們先看這個經文 在一百一十九頁 一百一十九頁 至於這個譯者 是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各位念過地藏經吧 地藏經也是實叉難陀 可是根據歷史上來看 這八十一卷的華嚴 不是全部他翻譯的 有其他的法師翻譯的 已經翻好的 就沒有重新再翻 然後他是補足其它沒有翻譯的 這個是講到這位實叉難陀法師 我想我們可以資料上 自己去尋找他的答案 尋找他的答案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 我們可以一起念 爾時精進慧菩薩 白法慧菩薩言 佛子 菩薩摩訶薩 初發求一切智心 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具大莊嚴 升一切智乘 入菩薩正位 捨諸世間法 得佛出世法 我們就念到這個地方 因為第十八卷的明法品 是從第十七卷講到 發心功德品來的 所以這個地方 就是精進慧菩薩 來白法慧菩薩 在第十七卷裡邊講到 發心功德品 能夠成就這麼多的功德 然後他有些疑問 替我們把這些問題提出 所以我們看一個人問問題 就知道他的內心裡面 有幾斤幾兩 這樣了解嗎 問題問對了 答案就出來了 如果我們的問題問錯了 那麼這些答案沒有用 當然從華嚴經八十卷 我們來研究會發現前面 有一天有一個信徒 他說我讀華嚴經 前面幾品我都讀不下去 我說為什麼 因為前面世主妙嚴品裡面 有很多的地神 山神水神 下雨也有什麼 雨神 這個山河大地呢 我們看得到的 幾乎都是有神 他說我們佛教 不是變成多神教了嗎 所以前面五卷他念不下去 我說不但你念不去 最初我念的也很驚訝 為什麼有樹神山神河神 川神海神 甚至還有什麼奇奇怪怪的神 我當時念起來我也覺得很奇怪 很訝異 後來我整部華嚴念完的時候 我就會發現 佛經裡面講到的神 跟我們民間所講到的神不一樣 不一樣 但是精神是一樣的 我們民間談到神的時候 一定是很恭敬 佛經裡面談到的神是一種譬喻 譬喻 舉個例子來講 比如說我們四邊周遭 不是有樹木嗎 我們會看到民間在樹上 綁一個紅布 這個樹比如說 一百年兩百年 三百年五百年上千年 我們就當神來崇拜 把它綁一塊紅布 但是佛經裡面講的不是這樣子 是說我們是依賴它來維生 因為樹會吸收不好的東西 吐出好的東西給我們 讓我們身體健康 氧氣 它會把二氧化碳吸乾淨以後 吐出這個氧氣 樹木跟我們是平等平等 是互惠的 山河大地所有的一切一切 都是我們的恩惠者 我們不可以去破壞它 所以在遺教經裡面就是有談到 出家比丘比丘尼 不可以墾土掘地 砍草樹木 或者怎麼樣的 所以我們現在人論環保環保 其實環保的祖師是誰 釋迦牟尼佛 知道嗎 它裡面有講到火神水神山神 現在我們亂砍伐 亂砍樹木 造成八八水災 造成土石流 甚至有許多住在山上的人 整個村落淹沒下來了 因為我們對大地 無情的去傷害 造成大地也就是反撲了 所以佛經裡面談到 這個山神地神水神火神 也就是說存在於世間的一切 以佛的眼光來看 都是平等平等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所以這樣了解以後 念起來就覺得華嚴 有它特殊的意義 這是值得我們參考的 然後這個地方講到 世主妙嚴品第一卷到第五卷 講完以後呢 就講到苦集滅道 苦集滅道 然後再講到發心功德品 這個是講到我們前面 還沒有講到修行的時候 一定是先講到這個有形的世界 華嚴經 先講這個有形的世界 這個世界是怎樣子的組成來源 所以講到這一個山河大地 這個都是我們眾生業力的增上 而不是有一個創造主 來創造我們 是我們全體眾生 共同來創造這個宇宙 所以有這個空輪 一個空輪有這個風輪 風輪有這個水輪有地輪 這個就是整個宇宙形成的構造 它的構成 這個很符合現在科學的研究 所以從這個地方來看 佛教是無神論 知道嗎 宇宙不是那一個神來創造的 是無神論 但是我們有沒有精神 有精神 有意識作用 我們對宇宙的產生 我們認為是沒有一個神 可以創造這個宇宙 是我們全人類 共同創作的 也就是集體創作 但是各別享受 共中有不共 不共中有共 那麼共中有共業 有別業 所以就是前面這五卷都是談到 宇宙的形成 眾生的業力 甚至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 沒有哪一個神來支配 來安排 沒有 這個是我們講到 要了解這個甚深的法門呢 我們先從具體可見的 這個世界去了解 也就是說 不要以為我們佛法談無常苦空 畢竟我們還是必須依賴 這個四大 山河大地 種種的衣食住行 我們才能生存 有的時候我們會說 我們眾生是正報 我們會說山河大地是依報 可是真正講起來我們是顛倒 是不是 如果沒有山河大地 沒有樹木的話 我們能生存嗎 馬上死 因為我們沒有氧氣 氧氣是從樹木來的 我們反而是依報 知道嗎 我們是依靠山河大地樹木 才能生存 如果沒有山河大地 我們怎麼生存 我們說它是依報 不對吧 以佛法華嚴來看 是法法平等 法法平等 我們順便來講到 就是這個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 這個經題 這個經題我們也順便簡單的 略略的解釋一下 證大方廣的佛果 必須有許許多多的菩薩行 菩薩行 菩薩行 這個華來莊嚴 也就是說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不是一經一論 然後一佛一咒 就可以成佛 在這部經裡面去講到十波羅蜜 十波羅蜜來莊嚴我們的身心 從十種波羅蜜當中 來讓我們的身心來 昇華淨化 乃至成佛 所以信佛學佛的人 一定要發四弘誓願 煩惱無盡 誓願斷 眾生無邊誓願度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我研究華嚴 我是屬於華嚴宗 我研究法華 我就是屬於天台宗 或者是研究其它經論 俱舍論俱舍宗 比如說有唯識宗 或者禪宗 或者是念佛的淨土宗 研究法華的話 其實無有一法而可貪著 無有一法而可厭離 這是我們研究華嚴經 要有這種精神法 來研究 才能跟它相契相應 所以法華經裡面談到說 菩薩摩訶薩證到空性的聖者 他不會厭離任何一個法 或者人或者事或者物 或者是法門 他不會去貪著任何一個法 然後也不會厭離任何一個 人事物或者一個法門 研究華嚴一定記得 要有這種精神 我想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講 假如說我們不管我修什麼宗 什麼論 我看到這個人很討厭 可厭 我見到這個事情很可惡 可厭可惡 不喜歡 討厭 請問這個叫什麼 這就叫煩惱 身煩心惱 這個人事物讓我覺得很煩 讓我覺得很討厭很可惡 身煩心惱 各位有沒有動過這種心念 哦 你就是對我可厭可惡了 所以我發現說 所謂煩惱你要在日常生活當中 去檢點自己的心念 是不是對人事物產生一絲毫的 可厭可惡 討厭 不喜歡 如果是有的話 叫作什麼 煩惱不除根 下一句怎麼講 境風吹又生 知道嗎 這五塵六欲的境界 馬上就會去增長我們的無明 因為你煩惱不除根 你在日常生活當中 見到人遇到事情 看到的東西 你起了一念的貪愛戀著也好 瞋恨厭惡也好 這個叫煩惱不除根 怎麼辦呢 境風吹又生 任何境界一來 你的無明就會增長 所以我們研究華嚴 千萬不要局限在 我是屬於哪一宗哪一派 因為這個不叫作大方廣 知道嗎 心量要大 福報才大 心包太虛 量周沙界 方是方方正正 廣是廣大 所以無上的佛果 是用大方廣來形容 體大 相大 用大 因為我們的心胸狹小狹隘 我們的心術不正 所以我們煩煩惱惱 苦苦惱惱 永遠就在凡夫裡邊 在六道裡面打滾流浪 所以用大方廣這三個字 來形容無上的佛果 是這麼莊嚴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這是佛陀的境界 佛陀的境界就必須 由菩薩六度萬行 來莊嚴這個佛果 所以這部經的經題 我們就簡單的讓各位了解 我們在明法品裡邊 首先出現的是精進慧菩薩 精進慧菩薩 各位有沒有注意到 我們經典裡面的菩薩 取名字都有他的意義 知道嗎 我們想追求這個智慧 必須怎樣 要精進 要精進 你懶懶散散的 甚至你聽經眼睛都瞇著眼來聽 有沒有 這個是怎麼樣子的 就懈怠了 智慧就不能開了 這樣了解嗎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 精進慧菩薩 來替我們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 我們常常講說問題問對了 答案就出來 如果你不去研究 你自己不去用功 你就提不出問題 甚至你問的問題 沒有多大的意義 所以從你的問題當中 我了解到你是否精進 你是否精進 這位菩薩很慈悲 為我們後代的人 來問法慧菩薩 下面這個經文 也就是從第十七卷那邊 接著來的 因為第十七卷是講到 發心功德品 我們想求升天 我們想求禪定我們想求證果 這一切一切呢 都是要從發心功德品裡面談到 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來的 所以各位想了解 發菩提心的功德 可以看第十七卷 或者是看入法界品第七十七 在第七十八這個地方 也特別談到 發菩提心的功德 菩提心的體相用 在第七十七卷 七十八卷 各位想瞭解菩提心的話 第十七卷跟後來的第七十七卷 可以去參考 精進慧菩薩白法慧菩薩言 法慧菩薩當時說法的對象 是帝釋 帝釋天那個釋提桓因知道嗎 就是一般民間講玉皇大帝 我們是講三十三天的天主 來請示佛法 所以法慧菩薩就講到 發心的功德 精進慧菩薩進一步 就問一些問題了 菩薩摩訶薩初發求一切智心 成就如是無量功德具大莊嚴 升一切智乘 入菩薩正位 捨諸世間法 得佛出世法 我們這個地方看到說 具大莊嚴 升一切智乘 一切智就是佛果 就是佛果了 這一個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 不是說我們發菩提心 馬上就能成佛果的 必須修六度萬行來莊嚴 以這個六度 以這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來讓我們的生命廣行 有這個廣行 然後有這個智慧來引導 才稱為波羅蜜 所以我們講這個般若如導 五度如盲 五度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禪定 好像瞎子一樣的 如果沒有般若智慧引導 就不成波羅蜜 但是這六波羅蜜必須時時刻刻 跟菩提心相應 跟菩提心相應 如果沒有跟菩提心相應的話 就不能莊嚴我們的身心 不能莊嚴我們的身心 所以印順導師談到 我們學佛三要裡邊 就是談到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信學學佛的人 時時刻刻就是不要忘記 我們學佛的初心 我們學佛的初心就是上成佛道 下化眾生 成佛利益眾生 這是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時時刻刻就記得 自己為什麼信佛學佛 然後這個大悲為上首 大悲為上首就是說 以利益眾生 為我們修學的一個目標 很重要的一個目標 就是必須修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 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 就是無所得為方便 無所得就是般若智慧 如果我們覺得有眾生可度 有戒可持 別人污辱我我修忍辱 都是用我 這可麻煩了 所以我們修學佛法 以這個般若空慧菩提心 這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整個才能夠具大莊嚴 升一切智乘 然後入菩薩正位 我們知道在華嚴經裡面 有這個十信 還有什麼 十住 十行 十行 十迴向 還有十地 在十信位的時候 一直要到七信位才不會退 知道嗎 初信二信三信四信 到六信以前的時候 我們對三寶的信心 叫作什麼呢 叫輕如鴻毛 鴻毛知道嗎 就像鳥的毛知道嗎 風一吹就走了 就不見了 所以一直要到七信時候 這個信心不會退了 經典裡面怎麼講呢 到七信的時候 如果有人拿刀 要砍我們的頭 你信佛嗎 你信我就把你殺掉 七信菩薩的話 你要殺就殺吧 我還是要信佛 這樣了解嗎 這是一個譬喻 譬喻 所以到七信的時候 就是信不退了 另外還有位不退 證不退 比如說我們信佛學佛 初發心的時候 心心念念我要成佛 我要度眾生 我要成佛我要利益眾生 自利利他 可是一段時間以後呢 我們會發現了 眾生我們很用心去對待他 可是他會反咬一口傷害我們 然後我們會退心 從這個大乘的菩薩位 就退到急於自證的小乘之位 從大乘退到小乘了 講到大乘小乘 我們這邊又多講幾句了 經典有沒有大乘跟小乘 大乘經小乘經有沒有 沒有 知道嗎 是我們研究的人 我們的心眼有大心眼小心眼 知道嗎 我讀多少經 做多少什麼事 一切一切都是為了眾生 這個叫大乘心 所有的經都變成大乘經了 如果是說我個人急於了生死 置眾生的生死於不顧 管它佛教存在不存在 社會再怎麼亂跟我無關 眾生的生死根本就是別人的事 跟我無關 這種急於厭離這個世間 以這種心來信佛學佛 我們讀所有的經都會變成什麼 小乘經 所以經典本身並沒有大乘經 小乘經 而是我們的發心 有菩薩乘 有獨覺乘 或者是緣覺乘 或者是辟支佛乘 就是急於厭離這個世間 認為這個輪迴是很痛苦 沒有希望 出現生命是很悲哀的 以這種心來信佛學佛 就會不管佛教的存在不存在 佛陀的法身能夠延續不能延續 他認為這個不重要 只要這生當中趕快證到無我 了了生死 不再出現生命 就是最高明的了 這種心來信佛學佛 我們就是發這個小乘心 就不能入菩薩的正位 不能入菩薩的正位 如果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常常記得自己是為了成佛 利益眾生 來信佛學佛 不管它生死也好輪迴也好 我們反而會覺得 生死是一個機會 輪迴是美事 因為有輪迴這個機會 所以我才能夠去利益眾生 我想講一個故事你們的眼皮 會比較薄一點 在這個非洲 有一個國家公園 我忘記那個什麼國家了 這個公園 它經過幾十年的研究 發現到一件怪事 什麼怪事呢 就是這個廣大無邊的平原裡邊 不曉得多少年前 下了一陣暴雨 就破成兩邊 破成兩邊的時候 東邊很不幸 獅狼虎豹什麼動物都有 西邊很幸運 破成兩半的時候 這邊剛好沒有獅狼虎豹 而那個羊群也分成東邊的羊群 西邊的羊群 可是經過幾十年以後 發現什麼 西邊的羊群生活條件這麼好 因為牠沒有天敵 沒有獅狼虎豹 但是經過幾十年以後 這個西邊的羊群越來越少 越來越少 為什麼 東邊的生活環境很惡劣 可是牠的羊群 太概是羚羊之類的 就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 跑得快 生殖力也強 西邊的羊群跑得慢 繁殖力也弱 而且越來越少 越來越少 為什麼 因為一邊有天敵 知道嗎 因為有天敵的時候 牠時時刻刻為了牠的生存 牠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 趕快跑 趕快生 一切都是趕快 知道嗎 時時為了自己的生存 牠必須東藏西躲去謀生 要繁殖也要快一點 西邊懶懶散散的 反正沒有那個獅狼虎豹 知道嗎 牠們就懶懶散散的 生不生 繁殖不繁殖不重要了 結果跑得慢 生殖力也很差 慢慢就少了 有些人 動物學家就把東邊的羊群 抓了幾百隻 抓來西邊繁殖 不然西邊會沒有了會滅種了 這麼好的條件既然會滅種了 結果經過幾十年的研究 這幾百隻東邊的羊群 也變成懶懶散散 這樣了解嗎 所以有些人就會覺得很奇怪 為什麼這麼好的條件 反而養不出好的羊群 這個數量越來越少 這是很奇怪的一個現象 所以我們娑婆世界 我們娑婆世界叫作什麼 五濁惡世 是不是 我們一般人會覺得說 這個五濁惡世實在是 讓我們很頭痛的一個地方 眾生剛強難度難化 又有生老病死 八萬四千的苦 無常無我苦空 真的是簡直實在是 一分鐘就不值得我們留戀下來 不值得我們徘徊 不值得我們徬徨 所以這個就是讓我們了解到說 我們修學佛法的人 如果我們沒有轉的功夫 不知道去轉的話 再怎麼樣好的環境 我們都待不下來 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事情 我們出家眾 自己人說自己話 好不好 他在一個道場住不住 換一個道場也住不住 知道嗎 有些信徒說 哪個法師如何如何 哪一個道場如何如何 你們盡是講是非 你自己如何如何不反省 你不檢討自己不反省自己 你在任何環境 你就不能隨遇而安 不能隨遇而安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 境不轉人轉是不是 山不轉怎麼樣 路轉 路不轉怎麼樣 人轉 人不轉呢 心轉 心不轉的話呢 沒救了 知道嗎 我們不是有一句話嗎 轉識成智 還有什麼 轉迷為悟 轉凡成聖 有沒有 就是學會轉 要學會轉的功夫 如果你不懂得學轉的功夫 始終我們都是在世間的 煩惱當中打滾流浪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 入菩薩正位就能夠捨諸世間法 得佛出世法 我們知道講世間出世間 一般人會覺得是說 有家庭有事業 有社會這些種種的關係 叫作世間 那麼離開社會離開家庭 離開父母到深山裡面叫出世間 所以一般人都會講 出家人是出世的 我說謝謝你恭維的太過份了 要出世何其簡單呢是不是 出世不是說離開家庭離開事業 離開親戚朋友就叫出世 不是這樣的 而是說在現實的人生當中 不被世間的人事物所轉 也就是華嚴經所說的 無有一物而可貪戀執著 無有一法而可棄捨厭惡 沒有一件人事物 使我覺得很煩惱 沒有一件人事物 值得我貪戀執著 那才是真正的出世 而不是說我拋棄人群 到深山裡面沒有煩惱叫作出世 不是這個意思 所以世間出世間 不是環境地點 而是心境的昇華轉移 所以還是學轉字 知道嗎 我們罵人家頭腦轉不過來 怎麼罵 死腦筋 或是怎麼講呢 青仔叢 青仔叢聽得懂嗎 就是檳榔樹 那個檳榔樹直直的一枝有沒有 它會不會轉身啊 不會知道嗎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也是這樣子 你如果不懂得轉念 轉你的觀念 轉你的意見轉你的態度 來面對人生的時候 你永遠都是煩惱的 永遠都是在世間法當中 煩惱過日子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 菩薩入菩薩正位 入菩薩正位了 不退了 這個時候就能夠捨諸世間法 得佛出世法 有什麼好處呢 過去未來現在的諸佛 就能攝受我們 攝受我們 我們一般人買了幾個餅乾 買了幾個糖果到佛菩薩面前 求了一大堆 佛菩薩保佑我中獎賺錢 這個地方不是這樣子的 那是要入菩薩的正位 對三寶的信心 不退了 有般若智慧了 在世間不被世間所轉了 這樣子才真正的能夠得到 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來攝受 來攝受 才能夠決定至於無上菩提 我們才能夠一直往無上菩提 這是佛果了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果位 一直往前邁進 這個是講到無上的佛果 就是我們的生命最究竟之處 最究竟之處 這個是我們講到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要了解到我們發什麼心 最重要發什麼心 發心 然後透過信解行證 信解行證 才能夠跟法相應 如果是我們以一經一論 或者是說我們單單研究 一經一論 我們就一門深入了 信佛學佛的人來講 就是有限的 非常有限的 在楞嚴經我們有講到 一門深入的一門有沒有 其實講到的一門深入 它是講到耳根這個門 我認為講一門深入這個門 實在講起來就是覺門 覺悟之門 我一直往覺悟之門去走 如果我今天貪吃喝唱跳的話 我是往這個迷霧之門去走 知道嗎 我們平時很懈怠懶惰 我們貪名貪利的時候 我們就是離開這個覺門了 離開這個覺門了 所以我們講一門深入 一門深入的話 就是時時刻刻 能夠覺察自己的心念 覺察自己的行為 這樣子才能達到究竟之處 究竟之處 我們來回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