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八識規矩頌-40 主講者:淨珠法師 八識規矩頌 第四十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 阿彌陀佛 我們一個人隨著業力 能夠在六道五趣當中 投胎或者是離去 在這樣子的生死死生當中 是哪一個為主體 就是阿賴耶識 因為阿賴耶識本身 它最主要的功能作用 就是含藏種子 我們於無始生死以來 所造作的善業種子 所造作的惡業種子 因緣成熟的時候 都會讓我們承受果報的 這個果報就是讓我們 在三善道或者是在三惡道 三善道出生為天為人為阿修羅 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 這個都叫做正報 有了這個正報 就是有了這麼一個生命體 也必須要有他所依止 所安住的一個世界 這一個我們就叫做器世間 也叫做宇宙 器世間宇宙 這個在於我們所有的有情當中 就會有一個共同的業力 稱之為共業 共業所感能讓我們 出生在同一個世界裡面 或者同一個地區同一個國家 或在同一個家庭當中 這個的業力有他的各別的 獨立的 也有這個共同的叫做共業的 出生到這個世間裡邊來 當然一定要靠這個阿賴耶識 他的種子來投胎 但是我們一生一世的 原則上還是有他的連貫性 還沒有真正的得到解脫之前 還沒有真正得到阿羅漢 或者成佛之前 必然的他是生死死生 死了之後 又如何來投胎 當然我們主要的 就是業力的種子 但是生命的延續性來說的話 就是說死後有一個中有身 有一個中有 這個中有就代表著說 前世已經離去 就是死了 這個業力種子 這個阿賴耶識 就轉成中有的這個生命體 我們一般都叫做中陰身 由這個中陰身 帶著我們這個業力 就是再去配合我們的父親 跟母親的這一個助緣 而三法和合 就能夠又有一個新的生命 來投胎了 像這一個 都是和阿賴耶識有關係的 所以阿賴耶識就叫做去後來先 就是最先來投胎的 所以他就是我們一期生命的 一個主人翁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八阿賴耶識 從有漏轉成無漏 他的體性跟他的作用 也叫做清淨識 這清淨識我們頌文裡邊 就是不動地前纔捨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剎中 這一個就是第八識 已經把這個有漏的 染污的一切這個煩惱性的種子 都已經轉成無漏 轉成無漏所顯現出來的 當然就是清淨的 所清淨的什麼情況之下而轉 不動地前才舍藏 不動地就第八地 到了第八地的時候 就會把我們的這一個我愛執藏 或者我們所說的 阿賴耶的這個名稱 它才會把它給消除掉 一直修行修行 修行到什麼狀況之下 金剛道後 也就是說登地的菩薩 由初地二地三地一直到第十地 第十地要到成佛之前 還有一個最後最後的 應該要斷除的煩惱 這個時候我們都叫做金剛位 金剛位 所以叫做金剛道後 金剛道之後才異熟空 我們所謂的異熟識的這個名詞 才能夠斷除掉 而達到真正的成佛的 大圓鏡智的這樣子的一個境界 談到這個名稱裡面 阿賴耶識他也有從凡夫位 或者達到無學位 或者達到成佛位 這個阿賴耶識的名稱 也是有所不同的 站在凡夫位裡邊 我們就叫做我愛執藏位 因為是受到第七識的執著 有一個我的存在 第二叫做善惡業果位 這個一定要達到 阿羅漢的無學果 達到的阿羅漢的無學果位 或者說大乘的十地的菩薩們 他們所受的佛法 像這個是屬於善惡業果 到了金剛道後 才能夠真正的 就是把所有的這些 藏識的有漏名稱 能夠全部的去除掉 而轉成了大圓鏡智 在課文的第四百頁這裡 對這個阿賴耶識的名稱 他的解說第一個就是說 我愛執藏 也就是阿賴耶識 所以叫做阿賴耶的原因 因為是 因為第七識執著第八識為我 對他就是深深的愛著 也就是說 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愛自己 不但說在這一輩子 從我們懂得自己的生命 像小孩子兩三歲開始 可能對自己的生命 就已經有所染著了 一直到我們現在長大 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 對自己的這一個根身 乃至於自己的名譽 乃至於自己的榮耀等等 可以說自尊心 都是非常的強烈的 不只是我們這一輩子而已 我們也很希望說 我這個生命能夠生生世世 不要間斷的 所以在這個時候 我們就希望說壽命長一點 能夠越長越好 即使這一輩子已經到了盡頭了 也希望說來生能夠跟今生一樣 甚至於來生的生命 還比我現在更好一點 那要怎麼做呢 當然就是要行善才可以 像這一個都是我們每一個人 深愛自己的生命的一個延續性 甚至於我們有家庭的時候 還說我們的子子孫孫 都能夠出人頭地 都能夠光耀我們的祖庭 像這一個也都是我們自己本身 這種我愛執藏所引發出來的 和家族有關係的 希望說子孫都能夠 成為一個很有成就的 社會上有用的人 像這個都是屬於深深愛著著 我們這個生命體 的一個引發出來的功能 站在大乘的立場裡邊來講的話 愚癡凡夫固然是具有這個 我愛執藏執著這個我 就是小乘的有學位的 這些聖者們 像初果二果三果的這些有學位 在大乘的菩薩裡邊來講 就是到達第七地的 到達第七地的菩薩 一樣的這個我執現行 都還是會有的 所以不離我愛執 我們的愚癡凡夫 二乘的有學位 大乘的從三賢位四加行 到初地一直到第七地 可以說都有這個我執 有這個我執這個名稱 我們就叫做我愛執藏位 這個心識的名稱 也就叫做阿賴耶識 第二善惡業果位 這個就是阿賴耶識 就叫做異熟識 叫做異熟識的原因 因為他是善惡的異熟業 所招感的異熟果 就是由善惡所呈現的 站在大乘的立場來說的話 當然也是我們這個 無始以來的愚癡凡夫 當然都含攝有很多很多的 這些善惡業果 因為我們如果有受教育 甚至於我們的本性體性 無始以來的這個本具有的體性 還算是優良的 再加上我們的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或者是社會教育 帶給我們的一種 有道德觀念的話 原則上我們的善法種子 都是非常多的 惡法的種子 雖然也是我們 與生俱來的貪瞋癡 當然還是難免會有 但是原則上我們都還是一個 社會上的一個好人 一個有道德修養的善人 像這樣子一直到 小乘的無學果位 達到了阿羅漢 或者達到了辟支佛 乃至於大乘的十地 達到金剛心的菩薩 也就是過了十地 再上來的這一層 這一個所感受的果報 都還是有漏業所支配的 無記異熟果 因為凡夫當然還是要靠 這個生命體來修行 二乘的聖者 當然也是要靠這個生命來修行 像佛陀在世的舍利弗目犍連 摩訶迦葉尊者 多少的阿羅漢 還是要靠這個身體 你沒有這個身體還是沒有辦法 安住在這個世間的 來教化這個世間的 另外就是登地的大菩薩們 也是一樣的 佛陀在世的彌勒菩薩 就已經在身邊了 所以能夠授記彌勒菩薩 為當來下生的這個彌勒佛 所以這個大菩薩 他一樣的還是要有這個五蘊身 就是異熟果報身來修行 所以這個時候的階位 我們就叫做善惡業果位 他的心識就叫做異熟識 第三叫做相續執持位 這一個我們的阿賴耶識的名稱 已經不叫做阿賴耶 也不叫做異熟了 叫做什麼呢 叫做阿陀那識 這個阿陀那 因為是無始生死以來 一直達到成佛 是沒有一個盡頭的 沒有盡頭主要的是說 因為攝心諸法種子 是有阿賴耶識的執持 就是說我們的這個色身 要維持下來 我們的心法要能夠起活動狀態 一定都要靠這個阿賴耶 來執持他 五根能夠相續不壞 或者是說我們的心識 也能夠很自在的來緣取境界 這個都是有賴於他的執持 正因為他具有 執受任何的殊勝功用 所以即使到了佛果位的話 他這個執持種子 我們的根身不壞 可以說這個力量 這個功能就是還是存在著的 所以會讓他不會散壞 盡未來際的 千百億化身的來利樂有情 所以這個時候 對於持種方面 凡夫跟聖人當然是不同 但是凡夫所持有的 雜染的清淨的種子 到了佛陀的時候 他就是執持 一直的不間斷的執持 清淨的種子 這個清淨的種子 我們就稱之為大圓鏡智的種子 所以這個地方說明 因為層次的不同 我們的心識的名稱 也會跟著不同 就如同我們每一個人 也因為你的階位的不同 名稱也是跟著不同 在家裡邊是小孩 到學校裡邊就是學生 後來上班你就是主管 或者是董事長 有了晚輩就是爸爸就是媽媽 這個名稱上 因為職位的不一樣 層次的不同 你的稱呼也就是不相同 同樣的道理 我們這個心識從有漏到無漏 從凡夫到成佛 這個心識的名稱 也就是有阿賴耶有異熟識 有阿陀那識 的這樣一個名稱的不一樣 不動地前才捨藏 也正在說明說 這一個阿賴耶識的名稱 一定要到了不動地前的第七識 他才能夠真正把他給斷除 也就是進入第八識 就不叫做阿賴耶了 阿賴耶這是到第七地 的名稱而已 這個地方就談到說 我們每一個人 都是有這個我執的原因 當然和這個第七識 有很密切的關係 我們是無始生死以來的 俱生我執就已經存在著 要如何把他給斷除掉 不容易的 一定要達到成佛 才能夠把俱生的我執 才能夠好好的斷除 這個地方就談到說 我們在修學這個無漏智的時候 入於定觀當中起無漏智慧 這無漏智慧就是慢慢的 從分別起的我執先斷除 再來才來從他的現行 再來斷他的種子 接著就是俱生起的我執的現行 再俱生起我執的種子 這是一定要 一層一層的把他斷掉 所以一直要繼續要修到第七地 運用這個純無漏智慧 來伏滅俱生我執永不現起 永不現起只是代表 現行法不起作用 談到不動地前才捨藏 也就說一定要達到 登上第八不動地 俱生我執也已經破除 再加上我們知道說 第八地他就是無功用行 這個無功用行 又是屬於無相的無功用行 這個時候任運而相續現前 這個時候就能夠 不為任何的煩惱所動 而顯現出他的功力 斷除了俱生我執 接著金剛道後異熟空 金剛道 這個是從十地之後 在成佛之前的一個修行過程 我們知道 第八識他是引業不善異熟果的 真異熟識 還沒有達到成佛之前 這一個心識都是我們這個世間 的三業所感 就是我們的身業語業意業 所造作的業力種子 所感得的果報體 還沒有成為最極清淨的 純無漏法的時候 八地以上的菩薩 還是一樣的繼續的修 不停的修 精進勇猛的修 這個時候一直到金剛道現前 永斷世間的二障隨眠 二障就是煩惱障跟所知障 隨眠就是習氣 就是說明有關於 煩惱障的習氣 或者是所知障的習氣 一定要到金剛道現前的時候 才有辦法真正的把他給斷除掉 因為這個時候的異熟識種 已經都是棄捨 都是都斷除沒有了 後有異熟也不會再引生了 所以就叫做金剛道後異熟空 這個異熟這個功能作用 就不再顯現了 金剛道有的時候 我們也叫金剛喻定 就是說你所入的定 就如同金剛一樣的 非常的尖銳 能夠把那個最頑固 最頑強的煩惱 都能夠把它給斷除掉的 這一種智慧 所以叫做金剛喻定 所引生的無漏智慧 他其實說起來就是一種觀智 在定觀智中的一種智慧 你如果過了金剛道 這個金剛道其實說起來 又一個名稱叫做無間道 就是由第十地 透過這個無間 沒有停頓的 而達到成佛 所以向前跨一步的話 就入於解脫道 而成為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了 像這一個可以說 在這個解脫道的修行過程裡邊 這個是最上的一個果位 在我們的課文裡邊 還特別的來說明 就是說除了現行法之外 還有種子 除了種子之外還有習氣 種子跟習氣 他有什麼樣子的不同 有什麼樣子的差異點 這個地方就談到說 種就是種子 習就是習氣 看來似乎兩法 實際上這個是一體的兩面 不同的名稱而已 種子其實說起來就是習氣 習氣也叫做種子 但是他的差別點就是說明 種子是約能生現行來說的 就是說他有這一股 自生的功能差別存在 以後因緣成熟 他一定能夠成為果法 一定能夠顯現現行的 從這一點有這一股力量 會引生出來的 這一點來說我們就名之為種子 習氣是約薰習時受薰來說的 前七識來緣取境界 來執持這個我執 在執著這個我執也會薰習 受薰這個種子進來 或者前六識緣取外境的時候 也會薰習這個種子進來 所謂的在薰習的過程當中 留下來的那一份力量 由前七識留下的那一份力量 我們就叫做習氣 等到有一天 他會引生果法的時候 我們就叫做種子 所以由外而內叫做習氣 由內而形成一個果法 這個就叫做種子 所以習就是薰習 氣就是氣氛 就是因為現行薰習 會留下那一股氣氛存在 這個叫做習氣 這一個我們都經常用香花 來做例子 或者用佛殿裡面點檀香 的那個香味來做例子 他一定會留下一股味道 留下一股力量的 雖然道理是一樣 但是他的自體 他的真正他的體性 還是從種子來說 由無間道要進入解脫道 無間道就是金剛喻定的 這樣子的一個修學過程 我們也叫做金剛道 或者也叫做無間道 由這個無間道 要進入解脫道 那時候解解脫道就是成佛了 所以由無間道要進入解脫道 這邊講 還得斷除三法 才能夠真正的成佛 雖然這個時間很短促 但是還有三個過程 第一個過程是什麼 白淨無記法就是異熟識種 就從八地以上 一直到這個金剛道 仍然招感善異熟果 是說明這個時候 你要斷除的就是本來就是 這個善惡無記等等的 有漏的部分都要斷除掉 因為阿賴耶識本身就是無記法 他也是一個現行識 所以要達到成佛之前 也就是從八地以上 一直到這個金剛道 同樣的都還有善的異熟果存在 也就是說還是有這個 不去造惡的生命體存在 所以像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 還沒有真正的成佛 也就是降魔軍之後 成佛之前他還是一樣的 有他這樣子的一個生命體 這個生命體會不會造惡 不會造惡 也不會起惡念了 所以這個生命體 就叫做善異熟果 也就是善的生命體了 第二就是有漏善法 指十地中對治二善種的善法 雖然有力量對治二障種 但是仍然是屬於有漏的 這個五蘊身還是有漏法 因為他中間還是會維持我們 這個五蘊身的繼續存在 當然還是有這個 世間的有漏種子 會再起現行 所以我們還具有這個有漏種 第三劣無漏種 這個時候就是指十地中的 所生現行無漏法 什麼是劣的無漏種 比如說以前就是學過聲聞乘的 以前學過緣覺乘的 我們所謂的無上正等正覺 就是超越聲聞超越緣覺 超越菩薩而得到的一種 最高無上的這種智慧 這樣子的一種覺悟的境界 就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耨三菩提 所以阿耨多羅三耨三菩提 的意思就是說 佛陀的智慧是超過聲聞的正覺 超過這個緣覺的正等正覺 超越菩薩的就是他的一種覺悟 最後達到無上究竟 所以下面的劣質的這種無漏法 也就是說有關於二乘的 這個也都把它給斷除掉了 這個必詣因為具有劣無漏法 所以還會有變異生死 我們的凡夫就叫做分段生死 我們的生死是一段一段的 這一期死了之後再去投胎 又是一期 再來死了之後再去投胎 又是一期 所以我們的生死 是一段一段一段的 我們叫做分段生死 聖者尤其是大菩薩們 來教化眾生 他們必須要留惑潤生 還必須要來投胎 還必須在這個世間裡邊 有這樣子的一個身體的 這麼一個限制 所以他的生死 不是隨著業力來的 他是因為發願要來度眾生 而有的生命體 這個生命體就稱之為 變異生死 因為他要來度化人間 他就要有人間的生命 他要來度化畜生 他就是畜生的生命 他要來度化天人 他就天人的生命 他是變異生死的 綜合這三種 前二個可以說是有漏種性 有漏的種子有漏的現行 最後一種他就是劣的 一種無漏的種子跟現行 如是劣無漏種等三法 雖然是不障礙 金剛無間道的現前 但是再怎麼說 他都還是屬於業果上的異熟 還是以前的業力所呈現出來的 所以還沒有真正的達到 金剛道後異熟空的時候 都還是存在 這個時候未能達到金剛道 或異熟空的目的 必須要進入到真正的 成佛的解脫道 就一方面要捨棄世間的有漏法 有漏善 還要空去異熟的種子現行 還是要斷除劣種的 這個無漏種性 像這樣子才能夠真正的達到成 佛的境界了 凡夫的有漏的全部都沒有了 略劣質的當然也更超越了 這裡就是把這個 金剛道後異熟空 做這樣的解釋 異熟在我們的唯識學裡邊 有的時候都還要去了解 為什麼叫做異熟 我們這個生命體為什麼叫做 異熟的這個生命果報體 他的條件他的內容 是怎麼解釋的 這邊說他具有三個意義 第一個就叫做異性而熟 異性 這個性就是性質的不一樣 這邊怎麼說 造因的這個性質 跟感果的這個性質 是相當的不同 過去是造五逆十惡的惡因 是五逆是十惡 現在的果報卻是三惡道 性質不一樣 以前是修十善 現在是人天的這個善果 性質不一樣 所以我們為什麼能夠出生為人 就是因為前世懂得行持善法 所以這個性質不同 因是善惡果就是無記果 所以我們說善異熟識 它本身就是屬於無記法的 第二叫做異類而熟 異類而熟就說明 凡聖的種類 當然也是各個差別不同的 像我們人的相貌 就不同於畜生道 雖然是不同 但是我們也一樣的 可以受異類的生 舉什麼例子 比如說善趣造了惡趣的業 就可以到惡趣中 受異熟的苦報了 甚至於說在我們這個世間 就造了出世間的善業的話 清淨業的話 我們以後也可以去接受 出世間的這種快樂的異熟果報 所以他就說明 造異類業受異類生 這個叫做異類而熟 就是說現在所造的業力 是善法是善業的話 我們來生就可以到天上去 甚至可以成聖成賢 就是可以不同 第三個就是異聖而熟 就是說明到了金剛道後 才空的這個異熟果 最後的 除了最高的大聖佛陀 不會再感受到異熟果報了 甚至於說世間出世間的一切 凡夫聖人 也都會感受各個不同的業果 因為各類業果的招感 是以二障種子為基因的 就是說我們凡夫的六道眾生 之所以會招感六道不同的業果 就是因為有二障 哪二障 主要的就是煩惱障 還有就是所知障了 像這樣子業果不同 當然果報也不同 就有分段生和變異身了 凡夫就是分段生 聖者就是變異生 這樣子我們就稱之為 大聖的佛陀 他因為斷盡了這個二障 所以分段生死 變異生死的這些異熟果 都已經得到解脫了 所以叫做異聖而熟 斷除了有漏的一切種子之後 轉成聖者 煩惱障所知障的一切種子 全部都已經斷除無有了 這個異聖而熟有的地方 他不這麼解說 他是怎麼講 除了前面的第一種的就是 異性而熟 第二種的異類而熟 第三種叫做變異而熟 變異而熟有這樣子的解釋 這麼解說 主要的就本身有所變異 他的果才能夠真正的成熟 所以叫做變異而熟 詳細來講的話 就是業因所感得的這個果報體 期間會有種種的變異 時間的不同 像我們所謂的生報後報 時間上就是有時候差得很久 差得很遠 再來空間上的變異 我們在這個地方造業 來生說不定到了其它的 十方世界去了 像我們現在修學淨土法門 念阿彌陀佛的 來生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蓮花化生 這個空間上也有所變化 就是說來生 還是出生在我們這個世間 做人的話 我們在這個地方造業 來生不曉得到哪一個國家去了 也有可能 所以形態上看起來 就是不一樣的變異的不同 所以因固異於果 果也異於因 這個叫做變異而熟 所以這個異熟 就是有這樣的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這個生命體的出現 叫做異熟果報體 就是前生在時間上是過去生 站在空間上我們也不曉得 從哪一個地方來投胎的 有了這麼一個生命體的存在 成佛的時候就把這個異熟識 阿賴耶識阿陀那識 可以說完全都轉成了 無漏種子了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剎中 這一個說明這個第八識的轉依 顯示他的果報 他轉依當然就成為無漏智慧 這個無漏智慧一個名稱 就是大圓鏡智 知道他的一方面 就是能夠反射世間的一切萬法 再來就是沒有受到污染 沒有受到雜染性的 如來呢 就我們一般所講的 尤其是禪宗學裡邊 佛來佛斬 魔來魔斬 就代表的我們要斷除 一切的執著 大圓鏡智的鏡子 就是能夠馬上呈現 佛來就是佛現 魔來就是魔現了 代表的是說 十方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一切眾生 都在他的心裡面能夠呈現出來 所以任何東西 任何的有情 都能夠在他的心中顯現的 大圓就是表示他 猶如一面鏡子一樣的 非常的大非常的圓滿 無垢 無垢這個我們另外一個名稱 就是庵摩羅識 我們在中國的文語裡邊 也把它翻譯叫做白淨識 就是沒有雜染 沒有污染的一個心識 在解脫道中轉第八的異熟識 成為最上品的無垢清淨體 這個是純無漏的 所以純無漏的 我們就稱之為大圓鏡智了 這個大圓鏡智與這個無垢識 同時發起的 在我們的成唯識論第十卷當中 有把他說出他的功德 就是說這個大圓鏡智 有什麼功德 第一個就是說 如果說第八識 他還是在因位中的話 他唯有顯現這個現量的 這個境界 第八識他是性境他是現量 所以他就沒有嫉妒分別 自性分別雖然是有 可是要到最高的佛果位 一切的我和我所這種執著 我執和我所執都完全斷盡了 而證得無分別的平等法性 這個時候 他就不的在人我上面起分別了 所以能夠遠離所有一切的分別 那個時候盡未來際 相續沒有間斷的 不再為分別相之所動搖了 所以大圓鏡智只要一成就的話 以前所有的分別性 以前所有的執著性 全部都不會再顯現出來 我們一般的凡夫眾生 在修學的過程當中 因為是不夠究竟 所以有時就會起善念 有時就會起惡念 你在讀經看經修行的時候 說不定當下不起我執 但是你只要一出了定 跟大眾在一起的時候 你的我執又顯現出來了 我們就說七地前的菩薩 或者有學位的 這些羅漢們也是一樣的 入於定觀之中是非常的清淨 一出觀 就是還是有這個我執的存在了 但是大圓鏡智就不會如此了 第二就是說 有關於第八識所緣取的 根身器界種子 他都是廣大無邊際的 廣大無邊際不是 我們的藏識的心量 就是我們一般能夠想像說 我的種子到底有多少 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 我們了解不到的 了解不到但是到了佛果位 他的大圓鏡智 是無緣而緣的時候 什麼境界都能夠顯現出來 是多少的有情眾生 也都在他的大圓鏡智裡邊 顯現得出來 所以唯佛以佛乃能究竟覺了 所以這個是大圓鏡智的 他的殊勝功德了 第三就第八識在因位裡邊 有關於這個根身器界種子的 三類性境 都能夠圓得恰如其所圓的 沒有錯謬 到了佛果位上自然就成就了 不忘一切所知境相 所以佛陀的所有的這一個 宿命通等 我們就叫做不只是通而已 而是達到了明的境界了 所以非常的殊勝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能夠來了解到 客觀境界的一切 第四就是說第八識 它因為有含藏了 染淨諸法的種子 雜染的也有清淨的也有 但是到了這個第八識 轉成大圓鏡智的話 可以說完完全全 他都是純淨圓德的所依 完全都是純潔清淨無漏的 所以他是淨德所依 第五他的殊勝功德裡邊 就是說明 如來得到了這個大圓鏡智 由於能夠純淨圓德種子 在佛果位上的自受用身 或者說自受用土 或者他的諸根色等 我們所謂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等等 乃至於前三智的心品 都會從這個大圓鏡智裡邊 顯發出來顯現出來 所顯現的都是 實身實土妙心妙色 非常的殊勝 甚至於說他的大圓鏡智當中 變現起沒有實在性的他受用身 或者他受用土 或者變化身變化土 能夠適應不同的眾生的需求 而顯現各個不同的教法 來教導眾生 使一切眾生 都能夠得到究竟利益 像這個也是大圓鏡智 這樣子的一個功德裡邊 才有辦法顯發的 在第六所說明的 就是說轉這個第八識 為大圓鏡智的時候 他可以說以這個鏡為他的明 這個鏡為明 主要的是他的智慧之殊勝 猶如鏡子一樣的明亮 所以能夠顯發種種的 境相長短方圓 或者好壞美醜等等 都可以顯現出來他的原貌 佛果位他是圓滿智慧 也就是如此的 所以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 可以說一定要達到 這樣子的境界 誰才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 人人都可以 每一個有情眾生 皆可以達到成佛的境界 所以佛陀 剛剛在菩提樹下成道的時候 他就是讚歎說 人人都具有佛性 人人都是可以成佛的 這個境界我們每一個人 都可以去成就的 要成就有了這個大圓鏡智 成佛的目的何在 除了自己能夠得到解脫之外 最重要的就是普化眾生 就是救度眾生離苦得樂 所以最後一句說 普照十方塵剎中 他就能夠千百億化身的 在所有的世界裡邊 來顯現他的變化身 來教導一切眾生 塵剎就是世界的意思 十方世界 十方世界都能夠有佛的變化身 來教導眾生了 所以我們這個地方所談到的 大圓鏡智他是圓照法界 他是無障無礙他是相續不斷 所以能夠無時無刻的 放射出這個非常朗耀這種光輝 普照於十方 微塵剎土當中 十方的微塵剎土 原則上就是有眾生 就是有生命 所以只要是有生命的有情 都是可以接受佛陀的教化 所以在於我們所了解到 佛陀的過去生裡邊 他也是變現種種的動物 這個動物裡邊 來帶領這些動物們來行善 甚至由動物身來感化人來行善 像那個大白鹿就是感化國王 以後就是不要再吃鹿肉了 以後就有一個 來維護鹿的一個動物園 就是這個鹿野苑了 所以像這個就是 度化眾生的一種方便法了 所以我們由此能夠了解說 佛他就是透過修行 斷除一切煩惱 在於我們的心識當中 第八識的種子 從有漏的能夠轉成無漏 從染污的慢慢的斷除 而達到無漏的這種種子 所顯發出來的這個境界相 就是清淨莊嚴 乃至於就是明耀的一個心智 而且能夠對於眾生的需求 眾生的痛苦 他都有辦法在他的願力之下 來感化十方世界眾生 所以由於第八識的轉識成智 而成為大圓鏡智 到這邊為止 就是我們的八識規矩頌 由有漏的心識 而轉成無漏的心智 每一個過程當中 都一定要好好的來跟他了解 甚至要好好的來跟他掌握 能夠透過了知 掌握得到他的重點 自己本身有關於 所相應的這些煩惱心所 隨煩惱心所 好好的一層一層的 來把他給斷除掉 尤其就是我們的我執 能夠好好的跟他斷除的話 要成佛都是每一個人 都有這個資格的 每一個人都是可以成就的 所以我們自己本身 就是對於唯識的道理了解 懂得我們心識的變化 能夠來掌握我們自己的內心 才有辦法能夠成聖成賢 所以讀唯識 最主要的目的 如何來改變心識 就是說我們的心的觀念 我們的心的想法 你的心的觀念想法 如果是正確的話 成為善的話 你表現出來的身業 表現出來的語業 也就成為善的 所以熏習進來的種子 就會是善的種子 甚至於因為透過 正法等流的熏習聞法 聞思修 從有漏的又轉成無漏的 一定是可以成佛 這個過程雖然說起來 是有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 但是我們只要 不去跟他計較的話 只要用心的 在於我們的修行工夫上的話 時間多久都是沒有關係的 自己本身好好掌握自己的 心的念頭 好好掌握自己心裡邊的 這種思考 表現出來的當然就是善 所以曾經有人就說 因為我們佛教是講說 修行即是修心 所以有的人會說 我把心 我只要是好心就好了 我為什麼一定要怎麼做 怎麼做怎麼做呢 你有好心的話 很自然的 你所表現出來行為動作 與語言內容 必然就是勸人為善 必然就是讓他人 能夠得到快樂的 但是你說我的心是好的心 但是你的舉止動作 卻是讓人家很苦惱的話 你的心你說是好心 其實也是不見得的 所以我們就從外在的行為當中 就能夠知道 你的心到底是善的還是惡的 雖然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想要 好好的來起善念 但是動作行為上也是要注意 注意的話所顯現的 回薰回來的種子 才會是善的種子 所以希望說大家 讀了這個八識規矩頌 尤其又懂得 我們的五位心所法的內容 我們就必須好好的來了解說 我們的心思的變化 心思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也希望大家真正能夠斷除煩惱 能夠成聖成賢 最後都能夠達到成佛的境界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