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八識規矩頌-31 主講者:淨珠法師 八識規矩頌 第三十一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 阿彌陀佛 我們修學佛法 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超凡入聖 就是要轉凡入於聖位 我們眾生無始生死以來 為什麼會一直的在六道當中 在三界內輪迴 而在這個生死流當中 一直都不能夠得到超脫 最主要的就是因為 我們有我執 我們有法執 有這樣子的一種執著性 對於一切萬有他的虛假 我們都把他當作是真實的 如此的妄執就造作惡業 也就是造作世間的有漏業 當然就會在三界內輪迴 現在我們透過修行 就是要來修出世間法 就是要來成就純無漏的德業 這一個就必須 要把我執和法執斷除掉 才可以 什麼是我執什麼是法執 在我們的講記裡面 三百二十三頁開始 就要來談到我們的我執 有俱生起的我執 和分別起的我執 就是法執也一樣 也有俱生起的也有分別起的 所謂的俱生起 就是與生俱來 當然這個是無始生死以來就有 像這樣子的一種無始生死以來 不只是第六識 就是第七識也一樣的 他們就是虛妄熏習 這種熏習 卻是由於內在的因力 只要是我們的內在力 恆於身根俱起 身根就是我們這個五蘊身 所以只要出生的話 只要有這麼一個生命體 五蘊身的存在的話 就不待邪教也不待邪分別 待邪教的意思也就是說 你有遇到不正確的思想 不正確的師長來教導 待邪分別也就是說明 我們自己本身透過熏習 或者是透過自己的看書 或自己本身的思惟去了別 這種思惟與了別 卻也是不正確的 這種不正確我們稱之為邪分別 所以有的是師長教導的 有的是自己去思考之後 自己的結論 這種結論卻是不正確 這個叫做邪教邪分別 就是因為你有碰上了 這樣子的一個 錯誤的這種機緣 所以這邊所談到的 他是不待邪教也不待邪分別 也就是說與生俱來 不用人家教就會的 自己也不用再重新的去學習 也就會的 所以這個叫做任運而起 就說自己本身只要起一個念頭 或者只要一種思惟 或者起一種認識 就會有這一種我執的顯現出來 像這樣子的一種俱生起的我執 這邊還講分有兩種 一種是常相續的 一種是有間斷的 常相續的俱生起的我執 是指的第七識 所以這邊就談到說如同第七識 他緣第八識的見分 妄執以為有一個實在的自我 像這樣子的一個觀念 也是無始以來 一直要到什麼地方 到什麼時候 一定要到無漏觀智 無漏觀智 要現前之前的那一剎那 也就是說無漏觀智 還沒有生起之前 這個時候無始生死以來 一直到無漏觀智現前 這個才會斷除的 所以這個時間是很長 也代表著說一定要透過修行 修到無漏觀智現前 這一個俱生起的我執 他才有辦法斷除的 所以像這樣子 他是恆時相續存在的 只要有生命 他就有這個我執 只要出生有這個五蘊身 就有這個我執 所以這個叫做常相續 他就是配合第八識 所以是常執著第八識以為自我 如果是從第六識來說的話 就是會有間斷了 我們在前面曾經談到過 第六識他有五無心位 尤其是在無想定滅盡定的時候 他是不起功能作用的 所以這個時候他就會有間斷性 第六識他也是一樣 緣諸識所變的五蘊相 也是一樣的緣取 我們這個五蘊的身相 就幻起我的錯覺 就是認為我們從一出生以來 到現在 好像我們這個生命體 是永遠不變的 小時候的我也是我 年輕的時候的我 也是現在一樣的我 現在雖然年紀大了 還是一個我 但是我們的五蘊身是 就在轉化的 從小到大 從年輕到年老 在於我們的五蘊身的本身 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細胞 當中他也都是在變化當中 何況我們內在的心識 變化得更大 所以前一念後一念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 其實都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這邊所談到的 我們就從所變現的這個 五蘊相當中 於上就幻起我的錯覺了 還以為有一個這個我的意思 就代表主宰不變 而且他就具有他的一個 相續唯一常住的那個意思 但是沒有 每天每天都在轉換當中 每一年每一年都在轉變當中 何況如果從我們 內在的心識裡邊來說 種子也都是在轉換的 所以就妄執以為是實自我了 認為我們這麼一個生命體 就是一個常住不變的 一個我的存在 所以也是從無始以來就存在的 但是仍有少時暫停不起 因為這個既然是俱生起 就是無始以來就有 無始以來就有 如果與第六識相應的話 有的時候還會間斷的 這兩種俱生我執 都是任運而起 也是最極微細的 因為是非常的微細的一種 心識的活動 所以很不容易把他斷除 因為不容易發現 就不容易斷除 所以這個俱生起的 一定要透過 要到修道位上 修這個殊勝的生空觀 才能夠逐漸的除滅 這個逐漸的除滅就代表 我們從登上了初地 登上初地的歡喜地之後 還有第二地第三地 一直到第十地 乃至達到成佛還有好長的 一段路程的修行的過程 所以這個俱生起的我執 他沒有辦法一下子就斷除 他一定要一地一地一地的 漸漸斷慢慢的斷 因為太微細太微細了 不容易斷的 所以一定初地的時候斷一點 二地的時候斷一點 三地的時候再斷一點 一直要達到成佛的時候 才能夠完全斷盡 所以這邊要在修道位上 什麼是修道位 就是登上初地一直到成佛之前 這個都叫做修道位 所以這個時候 你所修的這個生空觀 就是越來越殊勝 當然也是越來就是越微細的 才有辦法斷除微細的我執了 第二種叫做分別我執 分別的意思就代表著出生以後 透過我們自己的思惟思考 或者由老師教 你就隨著老師 教導我們的這一些內容 也依此而去修學 所得來的知識 也都從老師那邊學來的 這個地方就是代表著 要經過邪教邪分別了 老師所教的可能是錯誤的 也就是說師長 或者我們所謂的不同的 尤其是以印度當時 九十多種的宗教 都是由他自己的修學法門 但是印度當時的 九十多種的宗教法 可以說最高最高的 達到無想天 達到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境界 已經是非常殊勝了 而且也成為釋迦牟尼佛 剛剛才出家時候的老師 他的師長 但是這兩位師長還是沒有得到 超越三界的解脫 所以以這樣子來說 所教導的最高的境界 也只是到非想非非想處天而已 不能夠真正的得到 像舍利弗目犍連他們這樣子的 直到阿羅漢果 超越三界之外 所以這裡所談到的 就是一定要等有師長教導 叫做邪教 不正確的修行方法 乃至於邪分別 透過自己的思惟 透過自己的思考了別認識 但是所思惟的卻是不正確 走上了偏道偏路去了 像這一個的思惟觀察 就稱之為邪分別了 所以透過邪教透過邪分別 也就是邪的不正確的思惟 才起的作用 像這個因為是這邊談到的 也是需要種子內熏 種子內熏又再有外在的教導 才能夠引生這個功能作用 但是這個分別我執 是只有第六識才有 第七識他是沒有的 只有第六識 因為第六識 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 因為他具有五俱意識的意義 所以我們在看我們在聽 我們在學習 第六意識都是配合的 所以在學習的過程當中 在運作的過程當中 第六意識他都是同時引生功能 所以一定是只有第六識 才能夠有這種作用 但是這個第六意識的這種 功能作用這邊講 他怎麼引生這種分別我執 也是從兩方面來的 一方面就是 緣邪教所說的五蘊相 緣邪教緣就是緣取 也就是學習之後的一種執著 就是透過有師長的教導 所教的是什麼 就是教我們這個五蘊生命體 五蘊相 就是我們這個身體 所緣取的就是屬於他的總相 所以他這個總相當中 本不是實在自我的 沒有他的實體 但是我們的意識卻妄想分別 以為有一個真實的我的存在 有一個主宰有一個常住 有一個一體 其實是沒有 第二就是說緣邪教所說的影像 更不是實在自我 就在透過他的教導 你自己本身 在內心裡邊又起了一種影像 你所緣取的只是緣取影像 而不是來緣取這個本體 所以意識也就妄想分別 以為有一個我了 像這兩種分別我執 因為都是虛妄分別起的 也就是透過學習來的 或者透過自己的思考來的 所以形象既非常粗顯 斷除也是非常容易 這個我們也叫做後生的 就是出生以後才學習來的 所以他就比較的粗顯 容易了解 容易了解在解說的過程當中 也容易清楚明白 像這一個像佛陀在世的時候 教導當時的弟子們 就是說懂得五蘊身怎麼來的 就是色受想行識 他的因緣假合而成的 所以既然是假合而成的 沒有他的實體 這樣子的了解很容易 很容易 所以一入初見道的時候 見到無我的真理 立刻就知道這個我是不可得的 什麼叫做見道 見道的意思就是說 從這個三賢位 就是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 會透過三賢位而經過四加行 就進入於初地 踏上初地 你的境界 達到初地的境界的時候 我們稱之為見道位 這個時候已經就從有漏 已經轉成無漏 甚至於還可以證得一分的 真如的理體性 而且可以得到無漏智慧 所以以前是凡夫境界 以前還是有漏的 現在已經能夠證得無漏 尤其入於定觀之中的話 一定可以引生無漏智慧 體證一分的真如理體 所以從踏入這個初地 我們就稱之為見道 也就是體悟到真理了 體悟到真如的理體性了 這個叫做見道位 如果到了這個境界的時候 必然的你的無漏 甚至也已經有引生了 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 契證到無我的道理 一契證到無我道理 當然馬上以前的不正確的思想 就馬上可以改觀了 所以立刻就能夠知道說 這一個我執 這個我的了解 認為五蘊身他有實自我的 這個理解 你馬上就可以破除掉 這個我的妄執也就除滅了 所以分別起的話 主要入於見道位 也就是說證入於初地 歡喜地的話 分別我執就斷了就沒有了 但是俱生起的我執的話 一定是每一地 每一地都要斷一點 每一地每一地都要斷一點 一直達到成佛之前 才能夠完全斷除的 這個是有關於我執的 法執的部分也一樣 有俱生起有分別起 俱生法執 也是從無始生死以來 第六識第七識 兩個心識都是有的 這兩個心識就虛妄熏習 也一樣的就是我們內在的 那一股力量 恆於身根俱起 他是不待邪教也不待邪分別的 不用人家教的 自然就會有這樣子的一個法執 的生起 所以他是任運而有的 這個同樣有常相續 也是有一種會有間斷的 與第七識相應的就是常相續 因為所謂的法執 就執著一切法都有他的實體性 但是一切法 是真的有他的實體性嗎 一切萬法一切諸法 同樣的也都是因緣所生 因緣所起 所以一切法 也是沒有他的實體性的 這一切法沒有實體性 現在我們從第七識來緣第八識 當然第八識也是一種心法 第七識的見分 來緣第八識的見分 執著有一個我執的話 這個我執當然是俱生起 最主要的 就是執著第八識的實體性 也是一層不變的 認為這個一成不變 當然也是不對 因為第八識本身他是含藏種子 我們的種子是善惡無記 或者是有漏無漏 也是經常在變化當中的 他也不會說是一成不變 所以善的種子 引生了現行果法的話 這個善種子就消失了 但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 我們的舉止動作 又會造作善業惡業 或者我們來讀佛經 來體悟佛理會來熏習無漏種子 也都是存在第八識裡面 所以因緣成熟的 會起現行消失了 但是我們每天的行為動作 還會再加入新的種子 所以這個種子本身 也是一直在變化當中的 沒有一成不變 所以像這樣 執著這個阿賴耶識的 第八識的見分以為我的話 當然這樣子的一種法執 也是不正確的 所以這個地方就談到說 如果從我執和這個法執來說 以第七識執著第八識來講的話 這邊講大體是相似的 不過他是不了解賴耶 就是說我們這個阿賴耶識 他的本體性 其實也是相似相續的 在那邊生滅的 第八識也是相續在不斷的 緣生如幻的假法 他也是執著我們這個 五蘊的假法 這個本身也是在那邊變化當中 這個變化其實我們 沒有佛陀教導 或者我們自己本身 透過佛陀所教導的教法當中 也沒有再更詳細的去思惟 去思考的話 其實我們也是體會不到 所以像這個就是一種 不正確的一種認知 不正確的認識 我們這個叫做妄執以為 有一個固定軌則的法體 還以為第八識這個心法 是永遠不變的 這個當然是錯誤 從無始以來 一直要到什麼一樣的 要到無漏觀智現前之前一剎那 你才能夠總是恆時相續存在的 一定要到無漏觀智現前的時候 你才能夠有所斷除 但是這個斷除當然還是一樣的 必須一定要達到成佛之前 才能夠完全斷盡 所以第七識緣第八識執著的 這個心識法執 稱之為常相續的 如果是第六識 他所緣取諸識所變的五蘊 或者是六入 六入就是六根 就是眼根耳根鼻根 乃至於我們的意根 就是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 這個 像這個六根就是我們這個身體 乃至於十八界等 十八界也是我們這個身體 主要的更詳細的 除了從我們的六根六識 還有必須要緣取的外在的對象 世間的一切萬法 我們稱之為六境 像這一個六根六境跟六識 就稱之為十八界 代表著我們這個生命體 所具有的這個身色法 乃至於外在依止的 面對的一切萬法 說起來就是宇宙萬法了 這個宇宙萬法 當然還是以我們 有情的生命體來緣取 才能夠有所存在 也不曉得說我們這個身體 我們這個生命體 不知這是心識所變現的 我們就說有情生命體 也是心識所變 外在的山河大地 也是心識所變現 所以我們不曉得 既然不曉得 一出生就有這個身體 一出生就有這個世界 所以我們都認為 他是實在的一種法 實在的存在在於世間的 生起這種實法的觀念 就當然就執著說實有法 就是說他是有實體的一種法 像這一個是第六識 所緣取的 但第六識因為他有五無心位 所以他還是會有間斷的 這兩種的俱生法執 當然是任運而起了 也是很微細 也是不容易斷 一定要到十地 修道位一直到成佛之前 才有辦法完全斷除掉 再來就是分別法執 分別法執也是出生以後所學的 出生以後所學習的 雖然說不是與身俱 但是也是種子內熏 就是我們透過熏習而來的 再來還要有外緣的這個輔助 外緣當然就是說 藉著外面的因緣條件 由老師教有書可以看 有影片可以看 從這個地方的學習當中 得到這樣一個知識 我們就活在這個世界 我們一個地球怎麼樣 我們這個太陽系怎麼樣 我們這個恆河系怎麼樣 你就懂得 這個世界的種種關係 認為這個世界 是永遠永遠存在的 像我們如果從這種科學 從這種歷史裡邊來說 都是幾十億幾百億年前就開始 有了這麼一個世界 所以像這樣子我們就認為 這個都是永遠永遠存在的 但是我們中國人也會有說 滄海桑田 其實都是在變化之中 海底的東西可能成為山 我們山裡面的東西 也可能成為海 這個都是會有他的變化 但是我們在短時間之內 還是不容易看得到的 但是這一次可以說 八月八日的這種水災 就是六龜的小林村受到淹沒 還是可以看得出來 一座村莊突然之間就不見了 像這樣子的情況 山河大地是在變化 但是我們這個地方 所謂的分別法執裡邊 說起來也就是說 我們都認為一切的萬法 都是一直永遠不變存在的 所以對於五蘊對於十二處 對於十八界等的諸相 我們就不知道他是假有的 還以為都是完完全全 都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的意識就妄想分別 以為有一個這麼實在的 法的存在 有的當然就是因為 受到不同思想 錯誤的思想 錯誤的宗教外道的教導之後 自己本身也一直錯誤的認識 像這個也稱之為妄執 以為有一個真實的法的存在 像這一個就是緣小乘法所說的 或者是緣外道的法所說的 這二種分別法執 都是虛妄分別起的 既然是虛妄分別起 當然這一個都是出生以後 才學來的 比較的粗顯也比較好去了解的 所以形相粗顯斷除也是容易 只要一登入於最初的見道位 就是第一 也就是初地的見道位的時候 這個分別法執 也就已經可以斷除了 像這一個就說明 我們每一個眾生 為什麼會有生死輪迴 為什麼會生死死生 在這六道之中三界之內 就是因為有我執有法執 我們知道說證得阿羅漢果的 一定要斷除我執 只要我執斷除了 馬上可以證得阿羅漢果 所以得阿羅漢果就有二種 一種叫做慧解脫的阿羅漢 也就是說聽到佛陀講經說法 從這個智慧方面 能夠斷除了這個我執 馬上當下就可以證到阿羅漢果 這個叫做慧解脫的阿羅漢 以他的智慧能夠體悟到 佛陀所講的道理 馬上就可以悟道了 另外一種叫做俱解脫阿羅漢 也就是說一步一步的來學 一步一步的來學 一方面就是對於 佛陀所講的五蘊 所講的十二處十八界 一層一層的來體會來相應 另外就是在禪觀之中 好好的來思惟來觀察 所以禪定的工夫也能夠成就 智慧也能夠成就 所以俱解脫阿羅漢 因為有透過禪觀的關係 所以他原則上是會有神通的 就是六通具足 但是慧解脫阿羅漢 因為他就是 只有聽到真理就開悟的 他沒有修學禪觀 我們就說他是沒有神通的 唯有這個所謂的 無漏的智慧現前 所以前面的天眼通天耳通 他不一定會有的 像這一個可以說 在修學過程當中 只要能夠契證到 四聖諦的道理的話 就能夠斷除我執 能夠了解到五蘊皆空的話 就可以得到阿羅漢的境界 這個是我執的 但是法執 一定還要透過菩薩行 阿羅漢的法執還沒有斷 雖然有一部分粗淺的 說不定還有斷一點 但是不完全斷除的 要什麼情況之下 就是剛才所說的 在修道位登上初地 一直到十地一直到成佛之前 金剛道位的時候 才能夠斷除的 所以一定要修菩薩道 才能夠斷盡法執 這個地方就說了 上面所說的我執跟法執 自然就形成了兩大障礙 有我執的話 就會障礙涅槃 有我執的話你就不能得到涅槃 涅槃就是寂滅 就是把所有的煩惱全部斷盡的 那樣子的一個境界 如果是法執的話 就會障礙菩提 菩提就是覺悟 也就是智慧的部分 所以一個是從果位來說 一個是從境界來說 你的境界也就是說得到了 就是要有菩提 所以我們這個稱之為二轉依果 就是轉煩惱能夠證得涅槃 轉所知障也就是法執 就可以證得菩提 所以這一個障礙菩提的 我們稱之為所知障 所知 我們所要知的對象是什麼 所要知的對象就是一切萬法 所以所知障 也就是由法執所引生的 煩惱障就是我們所謂的 貪瞋癡慢疑 就是因為有我這一個主宰性 所引生的 所以我執就是煩惱障 會障礙得涅槃 法執就會引生所知障 就會障礙證得菩提 如果有辦法轉變過來的話 我們就叫做證得二轉依果 一個就是涅槃的果位 一個就是菩提的果位 所以這二執這個二障 二執就是我執法執 二障就是煩惱障所知障 可以說就是向無上菩提的 無上佛果位的 最大的絆腳石 就是最大的障礙力 所以我們在修學的過程當中 這個二執二障 一定要把他給斷除掉的 所以修學佛法的行人 一定要斷除這二執二障 斷除了才有辦法登上初地 起這一個無漏智慧而得歡喜心 所以發起初心歡喜地 證到初地我們叫做歡喜地 也叫做極喜地 非常非常高興的一個境界 一個心境 因為以前都還是有漏 都還與煩惱相應 現在這個煩惱 貪瞋癡慢疑全部都斷除了 已經沒有我執了 當然內心裡邊就是起歡喜心 而且是從所未有的那種歡喜 像這一個要斷除二執二障 一定要修習我空觀跟法空觀 叫做我法二空觀智才可以的 但是能修習這個觀智的 唯有第六意識可以擔任 要得到這個我空觀智 要得到這個法空觀智 也一定要經過第六意識的修學 因為第六意識 在修學的過程當中 一方面可以聽聞 我們所謂的善知識 教授善知識的教導 我們也可以從面對的一切境界 眼耳鼻舌身所面對的 色聲香味觸的境界當中 來觀想來思惟 像這樣子 你才有辦法真正的去體會 這靠什麼心識 就是第六意識了 因為第六意識確有負起 返入聖流的那一股能力 怎樣著手修行 要怎麼來修習 我們所要得到的這個無漏觀智 這邊講 最初要從觀行位修這個生空觀 生空觀就是我空觀 這個生主要的就是指著眾生 也就是我們有情 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 所執著的這個我 所以生空觀也就是我空觀了 能夠修行這個我空觀 到達七信位的這個階段 七信位 原則上我們在修行的時候 就是有一個十信位 信心的部分有從初信二信三信 一直到第十信 就是說你的信心越來越堅強 越來越堅強 所以我們的第一個位次 就是十信位 再來十住十行十回向 像這樣子 這三個位次我們稱之為三賢位 稱之為入於賢人的這個程度了 再來就是十地 從初地到十地 我們稱之為十聖位 也就是聖人的位次 所以在這個十信位的時候 都還是初學 一定要進入於十住位 才能夠叫做賢位 再來登上初地才能夠叫做聖 聖人的聖位 所以賢聖者一定要三賢位以上 我們現在十信位還是初學位 從初信二信三信 所以一直學學到你位次 達到了七信位的時候 他的觀行就發生相當的力量 漸次的能夠伏住了分別我執 這邊講的叫做伏而已 伏只是暫時把他給控制住 只是把他暫時的 把他給壓住了而已 所以還沒有斷除他的根 像這樣子像什麼 只是讓他不再起分別我執 不過還沒有盡伏 沒有完全把他給伏住 也就是還沒有給他斷除掉 就像只是一顆 只是一個大石頭 把這個雜草蓋住而已 哪一天雜草 那個石頭拿掉的話 雜草照樣的還會再引生出來 所以這個時候 只是暫時把他給控制住 要怎樣 要進入八信位以後 因為信位有十個位次 到了第八信位的時候 就開始要修法空觀 前面只是修我空觀 現在開始要修法空觀 經過十住十行十?向的三賢位 而且還要到加行位 加行位就是特別的 在加功用行的位次 也就是在有漏位的最後的階段 還要再特別的努力 就如同要參加 聯招聯考之前 要再比平常更用功 再更努力的更精進的來學習 再透過加行位 加行位有四個階段 所以有的時候 我們也叫做四加行 從煖位頂位忍位 再來世第一法位 所以煖頂忍世第一法 這透過四個過程的加行位 才能夠真正的達到初地的位置 也就是進入於聖位了 所以從第八信位 透過三賢位 再到四加行的世第一法 觀力就漸漸的增強 這樣才能夠降伏淨盡 從此可以使他不再現行了 像這一個就是要一直一直的 加倍的用功 加倍的來思惟 一切萬法皆是緣生 皆無實體 再來不起執著 這樣才可以的 但是在修行的過程當中 當然有他的方式的 在四加行修行的時候 他的方式是怎樣 這邊說行者在加行位上 必須要繼續的修這個四尋思觀 因為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 由戒定慧三增上學 才能夠得到無漏智慧 所以戒定慧一定要有禪定工夫 一定要有禪觀的工夫 這個禪觀的工夫我們這邊講 叫做四尋思觀 什麼是四尋思觀 也就是說 在四加行位的時候 你對於這個名義自性差別 這四種法你要一層層的 深入的去了解他 深入的去了解他的時候 了解這一切法沒有他的實體性 這一切法都還只是名字而已 都只是世間 跟他加上去的一個假名 沒有他的實體 第一個的名就是一切萬法 說起來都是有他的名字的 我們講這個叫色法 色蘊 這個叫做受蘊 這個叫做想蘊 有這樣子的差別 就是一個色蘊又有十一種色法 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 還有身根 再來還有就是 色聲香味觸還有一個法 法當中有一個我們稱之為 就是無表色的法 像這樣這個都是屬於色法 所以色法本身 雖然有這樣一個名稱 但是包涵的內容還是很多 就是一個眼根 眼根還有浮塵根還有淨色根 還可以再繼續的 一直跟他分析的 包涵的內容都是因緣所生法 所以懂得這麼一個名稱 懂得這麼一個名稱 好好的去跟他了解 義就是這一個名稱所含的內容 義理或者是他的體性 像這一個就是一個名稱 言語色法受法等等的理 就是他的義理 再來就是自性 自性每一種法 我們說什麼叫做法 他的定義叫做 任持自性軌生他解 每一種法都有他自己的體性 是色法 色法的體性 是心法就有心法的體性 色法是物質的 色法是有障礙性的 心法是精神的 心法他是剎那生滅的 他是有分別功能作用的 體性都是不一樣 同樣一個色法當中 我們可以說此一種色法 每一種每一種的體性 都是不一樣 所以像這個就是自性 他自己能夠掌握住 他自己本身的 跟人家不一樣的體性存在 所以是桌子的話 我們看到就知道是桌子 如果桌子本身 還會有所變化的話 我們就不懂得這個叫做桌子了 所以他一定保有他的那個 體性存在的 心法當然也是 像受的這種情緒作用 想的取像作用 乃至於行的造作作用 都是心法 但是他就是有他自己的體性 不一樣 再來差別 每一種每一種都有他的差別性 像我們人 人雖然看起來都是差不多一樣 但是人還是各個不同的 連雙胞胎都可以不一樣 再來我們的人趣的人 還有天上的天人的人 天人的天 都是不一樣的色法 乃至於三惡道眾生 也都是不一樣的色法 像這個就是具有他的差別性 一切萬法都不出於這四種 這四大類 所以一個修行者 在修行的過程當中 就是必須要一個一個的 在心裡面好好的去跟他思惟 去了解他的非真實性 都是因緣所生 都是幻有都是假有 像這一個就是一層一層的 來把他加深的 來跟他做觀察 跟他思惟了解 所以修這個四尋思觀 就是在四加行位的時候 一層層的來修 抉擇諸法法性諦理 到了加行究竟時 好了 加行位的最後 就是我們所講的 世第一法的這個位次的時候 就捨差別的事相 實證平等的真如 對於名對於義自性差別 已經到最高的位置 對這一種法這一種法 就把這個差別相 也把他給去除掉了 實證一切法皆是平等的 真如理體 一切法都是真如理體的 這個時候就入於見道 而登上了歡喜地了 這個時候也就是入於聖道 聖者之流了 就是加入於就是聖人的 這麼一個階位了 就稱之為聖者菩薩了 但這個不是簡單所得 是要經過多劫的勤修 要經過好幾劫 好幾劫的這種修行 好幾劫好幾劫 雖然我們一般來說 就會說三大阿僧祇劫 一個大阿僧祇劫 他必然的就是 由二十個小劫 才能夠成為一個中劫 必須要有四個中劫 才能夠成為一個大劫 如果三大阿僧祇劫的話 算一算 會有多長的時間 二十個小劫才是一個中劫 必須要有四個中劫 也就是八十個小劫 才能夠成為一個大劫 這樣子要經過多劫的勤修 這樣子才能夠真正的斷除 分別障種 分別障就是分別起的我執 甚至於連種子也斷除了 到了這個初地歡喜地的時候 就會證得一分真實轉依 親自體悟真如妙理 成為名副其實的菩薩 這個時候只是證得一分而已 十分當中我們分了十個層次 因為他是十地來證修 所以登上初地 其實就是第一分而已 所以悟得一分的真如 得到一分的無漏 無分別智 斷除一分的根本煩惱 對於自己的將來成佛 當然會得到 不會畏懼的這個 決定忍可的程度 內心裡邊非常的歡喜 也就是說要得到成佛 已經是不怕了 因為有很多很多的過程 都已經過去了 而且也有一分的 無分別智顯現了 心中的歡喜 是到了無法形容的地步 所以也叫做歡喜地 也叫做極喜地 到了此地具有入地心住地心 出地心的三心 每一地他都有三心的 就是第一個就是入地心 入就是進入 進入的這一個入地心 入於初地的心 我們也稱之為見道位 住地心其實這個時候開始 就是進入於修道位 出地心就是說 由初地要進入於二地 每一次同樣的都具有這個三心 就是入心住心跟出心 初心 就是指的入歡喜心的一念心 這一個時候 就能夠斷除分別我執 也能夠斷除分別法執 到這個時候 一心要求證的真如 已經由根本無分別智體證到了 真正的體悟真如 是根本無分別智 根本無分別 既然叫做無分別 就是不能夠言說 不能夠形容 思惟不到的那個程度 那個境界 所以我們叫做不可思議的境界 不可思不可議 完全達到真如跟無漏智慧 合一的程度 我們叫做智如合一 這個時候才能夠真正體證真如 所以最初的歡喜地 他已經有這麼一分的契證真如 一分的無漏智慧 是前所未有的那一種歡喜心 呈現出來 這個叫做初地歡喜地 下面當然還會再談到 這一地裡邊 他所得到的境界是如何 我們就等下一節課的時候 大家再來互相研究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