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八識規矩頌-30 主講者:淨珠法師 八識規矩頌 第三十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 阿彌陀佛 我們每一個人 透過思考 表現在於動作行為 乃至於語言溝通上 就會有留下一股力量 所以有意業有身業有語業 在我們的懺悔文裡面 都會有說一句 從身語意之所生 我們的業力怎麼來的 從我們的身體做的 從我們的講話表現出來的 從我們內心一個動念來的 這個內心的動念 是指哪一個心識 就是第六意識 所以有了這三種業力 也就是說三股留存下來的力量 我們往後哪一天因緣成熟時 就會有果報顯現出來 在這個地方 在我們的八識規矩頌的原文 就是談到 引滿能招業力牽 引業跟滿業就會牽著 我們的這個業力 去造成他的一個果報體 在談到我們由意業 轉成外在的身業跟語業的時候 在我們的講記當中 他就有一段說明他中間的過程 就是說明我們人的動身發語 他不是盲目衝動的 一定從我們的內心裡邊引發的 像這樣子這個引發的過程 這邊講會有三個必經的階段 這個在講記的三百十七頁這裡 有說明就是 動身發語獨為最的內容裡面 他說如果我們 遇到了一個很繁重 或者又是一個很特殊的境界 現前的時候 我們的意識他就會先做一番的 審慮計度思考 衡量他的利害關係 或者對於我們有什麼得失 或者有什麼善惡 或者是是非等等 以及你要怎樣的來適應 他的次序方法 所以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 我們的內心裡邊 第一層他就叫做審慮思 會去計度思考的 第二就是經過一番仔細的策劃 或者經過研討之後 就在這個現前境界 有了適當的這個評估 所以得到應該怎樣去 進行的決定 決定衡量你就會有一種籌量的 要怎麼去做 這個就叫做決定思 決定的那種思考 接下來第三重一經過決定之後 認為這樣子去做 你就認為說應該是沒有問題 也不會再去猶豫 就是一定要這麼做 就會運動我們的身體 就是會操縱著我們的身體 如實的去做 或者會從我們語業當中 來發表我們的這個心意 像這樣子在你的身體方面 在你的語業方面表現出來 當前的你就會給予這個境界 是應該怎麼做 應該怎麼做 像這樣子 就叫做發動思 一經過發動思之後 你的身業跟語業 一定表現出來的 所以我們就是說明 你的身體會有這樣子的表態 你的語言會有這樣子的內容 一定內心裡邊 一定是有思考過的 所以我們早期 都有這麼一句話說 你的嘴巴一開就能夠 了解到你要講什麼了 表示什麼 你的動作行為看得出來 你內心的需求 內心的需求裡邊所表現的 嘴巴一開想要表達的時候 不用表達就能夠懂得了 所以說為什麼 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老人家 或者我們共處在一起 共住在一起住久了 各人的習慣性是如何 其實說起來看看你的動作 聽聽你講話的語態 就知道你在想什麼 你的內心裡面的需求是什麼了 所以這樣子來 一切善惡業根源 其實說起來就是這個第六意識 再來我們談到這個 引滿能招業力牽 我們所造作的善業 或者造作的惡業 他會讓我們成為一個總報體 或者是一個別報 個別個別的那一種果報 如果成為總報體 就像我們所講的 出生於六道之中的 這樣子的一個生命體 這個叫做總報 所以我們就說 如果你造作善業的話 你會得到就是天人 乃至於就是阿修羅 乃至於人道 稱之為三善道 你如果過去所造作的是惡業 我們就稱之為三惡道 像這一個是以整個 總果報體來說 也叫做是一個 異熟果報體來講的 就是所造作的善 一個總報當中 過去是造善業 經過一個時段經過一個時間 再轉那就變成 是天人阿修羅等等 這個我們就叫做引業總報體 個人的美醜 個人遇到的人事 我們的所處的環境 個人是不一樣的 而且這一個是比較鎖碎的 日常生活裡邊會去碰上的 說不定今天遇到的高興的事 說不定今天遇到麻煩的事 今天說不定有人跟我們鼓勵 跟我們讚歎 也有說不定今天就說人家 沒有來頭的就被人家毀謗 或者是說 遇到了凶惡的人等等 像這一個我們就稱之為滿業 滿業所呈現出來的果報 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之中的 點點滴滴 這一個當然 就是跟我們的行為動作 都是有關係的 所以這個地方所談到的 就是三百二十頁這裡 引業是起始之業 就是引導乃至於牽引著 什麼意思 謂這個第六意識相應思所造的 強有力的善惡業 就會熏成一種善惡業的種子 因為第六意識的這個 思心所 相應思 思心所也就前面所講的 透過發動思透過決定思 透過你的審慮思 你有真的引發的一股強有力的 那樣子的一種思考 所熏成的善惡業的種子 就會含藏在阿賴耶識裡面 含藏在阿賴耶識裡邊 就是我們平常有在跟佛教界的 人士在談的時候都會說 造作了惡業會藏在八識田中 這個八識田中 其實就是第八阿賴耶識的裡邊 這一個裡邊就是會儲存起來的 儲存會不會壞掉 像我們的東西放久了會壞掉 房子住久了房子也會 經過風化也會壞掉 種子在我們的 第八阿賴耶識當中會不會壞掉 不會的 他不會壞掉的 所以一句話 縱經百千劫 經過幾百劫幾千劫 我們的業力 都還是存在在第八識當中 代表著是說 你這個百千劫當中 還是在六道裡邊輪迴 還沒有真正得到解脫 就是所謂這種狀態 所以含藏在阿賴耶識當中 到他的業力成熟的時候 會牽引我們第八識在五趣當中 六道當中 感受一期相續不斷的 苦樂總報體 苦樂總報體三善道的 當然就是表示屬於樂的好的 如果是三惡道的當然就是苦的 就是總報體了 這邊舉了例子 比如說造殺業多的 會引地獄的總報 偷盜業多的就會引餓鬼的總報 淫業多的就會感得畜生的果報 十善業做得多的 什麼是十善業 十種善業 十種善業其實說起來 也是屬於身業語業跟意業的 有關於我們的身體的部分 的身業的善業 就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前面有談到的殺盜淫 你如果犯了殺盜淫 當然就是墮落到於 地獄餓鬼畜生裡邊去了 但是你如果身業裡邊 行善的話 就不殺不盜不淫 跟我們講話有關係的 就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 四種講話有關係的 另外就是我們內心有關係的 意業的 就不貪不瞋不癡 所以這十種 我們就稱之為十善業 如果十善業做得多的話 就會感得人類 或者到欲界天的一種總報 人類還有欲界天 主要的是享福享樂的地方 十善業多 如果再加上定業的話 我們在人間修學禪定 或者到天上去修學禪定 天上也是可以修學的 欲界天裡邊也是有在修行的 像我們的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他就是在欲界天的第四層天 在那邊講經說法了 天上的天人也是在聽經 以前釋迦牟尼佛在的時候 他也一樣的到天上去 尤其是到第二層天 為他的母親摩耶夫人 就講地藏經 甚至於到天界去講金光明經 為大梵天王他們講經 所以天上的天人也是在聽經 天上的天人也是在修行 所以可以說 你如果在人間 像我們一般的人類 一般的修行者修道者 乃至於自己本身 對於這個禪定工夫有興趣的人 你有修學禪定的話 來生可以到色界可以到無色界 欲界天也一樣的 也可以上升到色界天 到無色界天去了 像這一個就都是一種總報體 就是我們這種生命體 去投胎的這個生命體 引業所感的總報 如身為人類 人跟人是一樣平等的 人類的壽命根身的構造 乃至於我們感官的認識 對於自然界的那種享受等等 都大致相同 大致相同 所以我們感到遊山玩水 或者去旅遊 或者到美好的公園遊樂區 大家的感受都是一樣的 都是感覺到很舒服的舒暢的 就是大致相同 從這個引業所感得的業果來說 人類主要的本質就是平等的 所以只要是出生為人的話 人都是平等性的 雖然職業上有比較輕鬆的 有比較勞力的 但是我們的本性都是平等的 都是過去生造作善業 所得到的總報體 什麼是滿業 滿業是業的究竟 怎麼說呢 謂缺乏推理作用 而又不能發潤的前五識相應時 所造的善惡業 剛才我們講到引業 引業讓我們得總報體的 是第六意識相應思 他所造作的強有力的善惡業 而感得的果報體 現在這個地方所談到的滿業 是我們的前五識 他的相應思 思因為有思心所 讓你去取像 讓你去觀想 讓你內心裡邊 有這麼樣子的一種用心 所以所製造的那一種善惡業 前五識的善惡業當然還是 配合第六意識來的 因為第六意識他本身 能夠配合前五識他的明了意識 也就是五俱意識的一股力量 是因為他不同於引業 那種強而有力 所以他所造作的業力 就比較薄弱了 但是這種微薄的業力 熏成了業種以後 造作了一樣的會成為種子 這個種子就稱之為業種了 業力的種子了 相同的 以前造作的 還是存在於阿賴耶識當中 到了業力成熟了 就會招感填滿五趣總報的別報 就是說我們一投胎出生 一投胎的時候 當然就是一個人的形狀 這麼一個人的形狀 這個稱之為引業 但是由你前五識造作的業力 成熟的時候 會來將我們這個 引業所成的總報體 會跟他填 填什麼呢 填眼睛填鼻子 耳朵乃至於五臟六腑等等 我們五趣的這個生命體 就是圓滿了 所以他是一種別報 從我們的這個畫畫藝術 裡邊來看的話 引業就如同是一個素描一樣的 或者要畫畫之前的一個輪廓 就是一個輪廓 要畫人 人的輪廓 要畫動物就是有動物的輪廓 也有素描的那種簡單的 那種方式 滿業的話就不是了 就在這個輪廓裡邊 慢慢的來填眉毛眼睛鼻子 乃至於頭髮手腳等等 就是把他填滿了 填滿之後你在畫畫當中 畫的裡邊的比較細膩-的這一部分 這個就是我們前五識造作業力 所感得的這種果報體 所以呢 如同生於人類的話 你是不是六根完具 六根具不具足 什麼是六根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一出生眼睛很正常 一出生耳朵很正常 乃至於鼻子舌頭 乃至於我們的身體手腳 都很健全 乃至於我們的思考意識 都是很健全 像這一個我們叫做六根完具 當然以我們現在來看的話 因為也有一些就是 是殘障的朋友們 所以等於一出生的時候 也是會有六根殘缺的 一出生就沒有手 一出生沒有腳 一出生哪一方面有所缺陷的 還是有 再來我們一出生了之後 個人的壽命的長短也不一樣 長的短的 甚至於有的是大富大貴的 有的人是極為貧窮的 甚至於有的是眷屬美滿的 有的他是眷屬是乖違的 眷屬大家就是沒有辦法 很和氣的 有相好莊嚴的有面貌醜陋的 有才能高超的 也有才能低下的 有學問廣博的 還有知識簡單的等等 各人就是都不一樣 同樣的都是這麼一個人的身相 這個是引業 但是各人所面對的 身體的部分環境的部分 人事的部分 就是不一樣 像這一個就是人類 各式各樣的差別 這個就從現實世間 就能夠明白發現 當知都是由滿業所引生的 所以在談到 因果經裡邊來說的話 你今生莊嚴是怎麼來的 今生醜陋是怎麼來的 你今生就是一直都是很順利 比如說這邊所講的是富貴 或者眷屬美滿 他是怎麼來的 乃至為什麼家人一直 都是怒目相視的 講起話來都是這麼不客氣的 一定有原因 什麼原因 就是前五識造作的業力來的 所以我們就想說 我以後要怎麼樣子 讓我的眷屬美滿 也就是說自己本身 在這個五業 就是前五識裡邊所造作當中 嘴巴就是要講話就是好聽一點 就像我們的菩薩的四攝法當中 要愛語 講話要講出來 雖然還是有教育的意義在裡邊 但是並不是就是那麼的凶 那麼樣子的難聽 那麼樣子的暴力 一定要愛語 所以有一句話就是說 講話要甜一點 臉要微笑一點 做什麼事情要歡喜心一點 像這一個都是和滿業有關係的 所以以後所遇到的人 也都是以這樣子的一種回報 一種回饋 不但人類是這樣子 生到天上去的福報 也一樣的有優劣不同 生到三惡道去的 也一樣的有他的苦樂的不同 所以這個都是由滿業所引生的 現在這邊跟我們談到一些 比較現實的一些問題 也就是說因為這個 滿業引業的關係 當然就談到因果的問題了 我們就以人趣來說 我們同樣的由引業而生為人類 可是由於滿業的關係 我們每一個人 所遭遇到的就是不一樣 原因就是某人的 所以得到大財富 因為過去的喜好布施而來的 所以多布施能夠得到財富 有某一個人他為什麼會貧窮 因為就是太遇於鄙? 太過於慳吝了 某人的容色諸好就是因為貞潔 某人的所以諸根醜陋 都是因為過去的 行為不檢點來的 像這個在這個世間可以說 隨處都可以看得到的 像這種差別 不但不全是過去業所規定 更多是由眾生共業所限制 自己現業所造成 有的就是我們的大環境始然 大環境始然 說起來就是共業所感 比如說是出生在於 一個賭博的一個大環境當中 每一個家家戶戶 因為都太空閒了太無聊了 也不懂得要去做行善的事 也不懂得要來了解一些知識 很無聊的話 就是三四個好友 就在那邊賭博 在這麼一個 賭博的環境裡邊長大的孩子 當然從小耳濡目染 長大了當然他認為 賭博還是可以生活 這樣子對嗎 當然我們說他不對 但是他是這樣子的環境長大的 所以孟母三遷 這個也都是 和這個大環境有關係 所以像這邊所講的 就是眾生的共業所引生的 再加上自己的現業 就是說你現在因為出生在這裡 你的環境就是這個樣子 你所面對的就是這樣的人跟事 當然你就是這樣子的一種果報 從引業所感的果報來說話 像身為人類 此生既沒有徹底變革的可能 出生為人的話 我們不可能馬上轉變的 不可能馬上轉成天人 也不可能馬上轉成三惡道眾生 即使做得再不好 也不可能馬上轉成畜生 即使做得再好 也不可能馬上轉成天人 在這個總報體的本身來說的話 他一定是一期的生命的結束 才會轉換的 像這樣子由於共業 以及現生業如此的 即大有改進的餘地 不善的當從善業的精進中 來變革他 善的使他增長更完善 佛法 重點在這裡 我們的佛法是重業感 但是不落於定命論 從過去以來到現在 我們都是說 因緣所感得的果報體 不管是自己的引業 自己的滿業 甚至於我們這個大環境的共業 這個都是從以前以來 一直延續下來 但是這個是屬於業感緣起的 這個內容 不落於定命論 就是說並不是說 我今生都不用做了 我今生都不用努力了 我來生就是還是一種生命體 來生還是出生為人 還是怎麼樣子 不一定的 所以這邊說重視現生的進修 特別是自己的努力 我們佛教是要看這一輩子 從你今天懂得這樣子的佛理 從你今天懂得這樣子的一種 業力因果當中 你往後從今以後 一定要自己努力 前面所說到的 不善的 我們要從善業的精進中來變革 我們每一天每一個動作 都有那一種大有改進的餘地 一定可以改的 大環境裡邊雖然有的時候 讓你真的是束手無策 但是只要有用心的話 還是可以 所以像我們現在 都一直在講說要環保 很多的東西都可以回收 像這一個能夠讓我們的環境 能夠更美好 讓我們的空氣也能夠更清新 這個就是一種共業本身的 一種改進 每一個人都懂得要分類要回收 不要製造太多太多的那種垃圾 可以說都能夠改進的 我們自己本身的更是如此了 我的每一個動作 我的每一個動作 盡量不要落於惡法 不要落於煩惱性 不要落於造作惡業的部分 來生以後必定是善的 必定是好的 所以佛法的業力說 決不是一般的定命論 所以經中對於這個引滿二業 曾經有這樣子的比喻 就從畫畫裡邊來比喻 說引業好像畫師先畫好一個人 人身的一種輪廓 滿業就如同在輪廓的人的身上 用彩色慢慢的予以填滿 由引業而感的總報 如同所畫的人像 都已經成功 由滿業而感得的別報 就如同畫像裡邊 多加了一個彩色把他填滿 填滿的彩色 美觀不美觀 就要看填的人技藝高不高明 來決定了 所以所感得的別報是不是理想 就要看有情的造業 他是善的還是惡的 甚至於善業惡業 是多還是少來做決定 所以我們這個地方 就讓我們了解說 能招這邊講的 引滿能招業力牽的能招 就是引業滿業會招感 我們的總報和這個別報 業力牽就是指的有情 在這個五趣當中的生死輪迴 會受到總報別報不同 問題就出在於我們的這個 第六意識 他所表現出來的動身發語 所造成的引業跟滿業 的這個牽引 業力會牽引你上天堂 會牽引你入地獄 如果要上天堂的話 你就是一定要上天堂了 如果要入地獄的話 你說我不要去 也不可能的 因為業力會讓你去那個地方 所以我們造作善惡業的意思 在生死輪迴當中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像這一點裡邊 有漏業是如此 現在談到我們佛教的修行了 從有漏善的當中 你自己本身能夠改惡向善 你自己本身能夠去了解 惡業會有惡的果報 善業會有善的果報 我們的修行呢 這邊講 就說明運用意識來修習 無漏證道 也可以轉凡入聖 就是說 我們每天每天在修行的時候 體悟佛理 或者我們盡量盡量的 就是不要起煩惱 不要與貪瞋癡相應 我們每天所做的 就是由有漏善而轉成無漏善 由凡夫而達到聖人的境界 稱之為轉識成智 站在凡夫的立場我們叫做心識 所以眼識耳識鼻識 一直到第八阿賴耶識 這個識就是我們的心 所以心來認識境界 心來分別這些境界 我們都叫做識 這是有漏的 凡夫的一種層次 但是你如果轉凡入聖 成為聖人的話 他認識一切的萬事萬物 已經不是我們凡夫的心態了 他已經是無漏的 不管是根本智是無漏 就是後得智也是無漏 所以他是以無漏的智慧 來了解境界體悟境界 甚至於教化眾生 所以叫做轉識成智 由有漏轉成無漏 轉成無漏的這個就不叫做識了 就叫做心智 所以在唯識學裡邊 就是轉八識成四智 八個心識轉成四種智慧 像這一個我們前面前五識 就是轉成成所作智 這個第六識就轉成妙觀察智 第七識平等性智 第八識大圓鏡智 所以轉八識成四智 能夠從有漏轉成無漏 得二轉依果 就能夠得到二種轉依果 能夠得涅槃 能夠證得菩提 假定是修念佛行而求生淨土的 現在我們一般人都很會念佛 大部分當然是念阿彌陀佛了 能夠往生西方淨土 念藥師佛當然往生東方淨土 或者念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能夠到兜率內院了 甚至於說十方都有淨土世界 十方都是有佛的 你要到哪一個地方去 當然都可以 念佛往生淨土 也是可以由這個淨業 引生到極樂淨土 只要是清淨的國土 原則上他就是離去痛苦 得到快樂的地方 所以我們說西方極樂世界 他是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的一個極樂世界 所以有什麼業會得什麼果 在因果律來說的話是決定了的 沒有絲毫懷疑的餘地 所以我們的動身發語 我們的起心動念 一定要特別特別的小心 來留意 不要隨便 也不要太過於忽視於他了 以致於就造成不可挽救 落於罪惡深淵的那種 重大業力當中 當知我們佛法所說的業果 是世間的明白事實 我們佛教所談到的這種因果 業力的果報 可以說都是可以在今生當中 就能夠有所顯現的 能夠看得出來的 引滿二業 他在善惡無記的三業當中 不是善業就是惡業 因為善 以善以惡這個心所記取的 才能夠真正的得到那個業果 致於這個無記業的話 不但對於自他沒有損益 對他也沒有 不會感得來生的這種果報的 但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 就是我們的善業跟惡業 跟善的煩惱心所相應 或者煩惱心所相應 這個都是非常的重要 所以我們內心裡邊 如果在起惡念的話 內心裡邊在不如意的話 你自己本身就要很謹慎的 下一個動作 下一個步驟要怎麼做 不要如這邊所說的 因為太過於隨便 太過於忽視的話 說不定就會造成不可挽救 落於重大惡業的這種 深淵之中了 所以舉止動作一定要小心 到這邊為止就是我們第六意識 他在有漏識當中 他相應的心所他的活動狀態 乃至於他所得到的果報 接著就是超凡入聖了 就是由有漏轉成無漏了 所以接下來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這四句就是在說明無漏的境界 看他的第一句他怎麼說呢 發起初心歡喜地 因為我們談到修學過程當中 我們尤其是大乘法 就是登上了初地二地三地 乃至於十地之後 就能夠達到成佛的境界 唯識學原則上他是屬於 大乘的唯識法相學 所以他是往後一定是成佛的 成佛的過程裡邊 能夠讓由凡夫 而達到聖者的境界 這個就是這邊講初心歡喜地 修學的過程就是由前面的 我們的初發心進入於內凡 再透過修行 有三賢位 就是有十住十行十?向位 之後就進入於 透過四加行 特別的用心特別的用功之後 就進入於初地 初地我們就叫做歡喜地 真的不可思議的那種歡喜心 以前沒有得到的 以前不懂得的 我們就稱之為前所未有的 那種歡喜 所以稱之為歡喜地 每一地原則上都有三心 就是說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 由凡夫而進入於聖者 這個是第一剎那 也叫做初心 這個初心我們就稱之為見道位 見道就是說 真正的體悟到真理了 也就是說 能夠跟真理的這個真如 達到相應的境界 就如同我們早期 高中畢業要進窄門 經過聯合招生 招生之後進窄門之後 考取了錄取了 到了大學成為大學生 放榜的那一天 真的是非常的高興 能夠看到榜上有名 那一種高興在早期來說的話 都要放鞭炮的 知道說已經有放榜了 一大早就到那個地方去看 已知道說錄取了 回家是要放鞭炮歡喜的 像這樣子的一種心態 像這樣一種歡喜心 這是第一剎那 這個叫做初心 叫做歡喜地的初心 之後當然就是要用功要修行 要了解要體悟 所以這個叫做住心 你的心要安住在那個環境當中 安住在這樣的境界裡邊 到了你初地本身應該要學的 都學好了 都已經圓滿成就了 就是接近於 就像如同期末考一樣的 你就一個出 出去的出 就要有一個出心 剛才的這個初心是剛剛才進來 進來之後就用功修行就是住 安住在那個地方 再來就是要出去了 由初地要進入二地了 所以要出 離開這個初地 有一個出心 離開了初地 歡喜地的時候進入二地 進入了二地 就是二地的初念 就是這個初 最初的初 所以有個初心有個住心 有一個出心叫三心 三個過程 當然就是說我們 在讀書的時候也是一樣 錄取了就是猶如初心 剛才進來 進來之後總是有一年的時間 好好的用功讀書 到了下學期最後有一個期末考 考及格了 你就能夠升上二年級 考不及格你就要 在早期還有 再留級的 以前還要留級再多讀一年的 現在及格了你就能升上二年級 所以透過期末考進入二年級 就是有一個出去有一個再進入 像這一個每一地每一地 同樣的都是有這樣的一個過程 存在的 所以第六意識他透過修行 透過修行之後 他就能夠很清淨的心 進入於這個歡喜地 的這個初心的見道位 進入了見道位當然 就是還是一樣的 要再一層一層的來修行 談到這個修行要斷什麼煩惱 當然我們就說 凡夫眾生都是很執著的 為什麼會執著 就是貪瞋癡的關係 在這個執著當中 原則上我們從有情生命體來說 都叫做我執 對於世間的森羅萬象的法來說 就是法執 所以我們就有一個我執 有一個法執 但是我執跟法執還有再分 是俱生起的 還是分別起的 所謂俱生起 就是與生俱來就有的我執法執 有一種是出生之後 學習來的 叫做分別起的我執跟法執 你要來了解了 什麼是俱生起的我執 什麼是分別起的我執等等 在修行的過程當中 這些一定要斷除的 你有斷除 真正的不起這樣子的執著 你才能夠真正的進入於 最初的歡喜地了 這個在講記的 三百二十三頁這裡 有詳細的來做解說 一切聖果 為什麼我們都沒有辦法 在凡夫位上我們沒有辦法 去取證去了解去證得 原因在哪裡 最主要的就是因為 意識的一向是順生死流的 就是說我們的第六意識 都是在這個生死流當中相應 我們稱之為隨波逐浪的 那一種在相應當中 所以我們就是在這個生死裡邊 只為了配合我們的貪念 配合我們的瞋心 配合我們的愚癡 乃至於種種的煩惱性 就造作很多的惡業 意識所以一向會順生死流 為什麼我們會順生死流呢 因為我們的我執跟法執的關係 我執法執這邊講 各有俱生起的也有分別起的 所以總共這邊是四種 俱生起的我執 分別起的我執 還有俱生起的法執 還有分別起的法執 現在我們就看第一個 所謂俱生我執 就是無始時來 六七二識 就是第六識 第六意識 還有第七的末那識 這兩個心識虛妄熏習 就是說在這個 學習動作行為思考等等當中 都是不正確的 虛妄不真實的 怎麼樣的不真實 由於內在因力恆與身根俱起 就是跟我們的身業 由於我們的身業 不待邪教及邪分別 便能任運自然而轉 就是說明我們是無始生死以來 很自然而然的任運 你就會在這個身根當中 你就會起妄執 不用人家教 一出生就是這個樣子 一出生就會有一種執著 像這樣子來說的話 我們每一個人你看小孩子 才一周歲二周歲 那個時候還很小 根本就還有很多還不懂得的 但是他就是很會保護自己 怎麼保護自己 不是自己的母親抱的話 他就叫他就哭他就鬧 為什麼 因為他沒有安全感 他是保護他自己 像這一個有沒有人教 沒有人教 也不用學的自然而然的 所以這個叫做任運自然而轉 但是像這樣子的 這種俱生起的我執 這邊又再跟他細分 說又有常相續和有間斷的兩種 像第七識他緣第八識的見分 妄執以為是實自我 無始來一直到無漏觀智 還沒有生起之前 第七識來執著第八識的見分 以為我 像這樣子就說明 我們的本身的第七識 他就執著第八阿賴耶識說 有一個實自我有一個主宰性 有一個一成不變的 這麼一個我的存在 主宰存在 這個是無始生死以來 那要到什麼時候 要到我們的無漏觀智現前之前 可以說都是如此的 所以他是沒有間斷的 無始生死以來 一直到無漏智現前 之前的那一剎那 所以總是恆時相續存在的 但是第六識就不同了 第六識他緣諸識所變的五蘊相 就是我們這個生命體 於上就幻起我的錯覺 幻 妄執以為是實自我 雖然也是從無始生死以來就有 但是會少時的暫停不起 就是說有的時候他會不起 因為我們前面有談到 五無心位 在五無心位 尤其是在無想定滅盡定的時候 原則上他就是會有暫停的 所以這兩種俱生我執 既然都是任運而起 是很微細很微細的 很不容易把他給斷除掉的 非常的微細 這個情況要到哪裡 要到修道位上 修這個殊勝的生空觀 生空觀 就是對於我們有情生命的 這一種徹底的了解 五蘊皆空的這種觀法當中 真正的體悟到 我們般若心經裡面談到的 照見五蘊皆空 一定要到這樣子的 一種程度的時候 你才能夠逐漸的除滅 這個逐漸的除滅 當然就是慢慢的 每一地要斷一點 每一地要斷一點 總共有十地 從最初的歡喜地 一直到第十的法雲地 一層一層的來修 所以這一個就是屬於 修道位上一定要繼續修的 接下來就是分別我執的話 這個可以說起來 那就比較好斷了 因為這是我們透過邪教邪分別 所引生的 這個就比較好斷 好斷也一樣的 一定要到見道位的時候 才可以斷除 如果不是到見道位的話 還是在四加行之前 我們這個我執 每一個人都是有的 要怎麼來修的層次如何 這四種可以說是非常的重要 如果有講記的人 可以先看一下 先去跟他了解 這一節課就到這邊結束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