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八識規矩頌-24 主講者:淨珠法師 八識規矩頌 第二十四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 阿彌陀佛 我們了解第六意識 他主要的第一個 他是善惡無記三性具足 因為他本身具有三性 所以也影響到前五識 也是通三性的 第二就是第六意識 他是具足三量 我們比對前面的前五識 他是只有現量 也是只有緣取 現在這一剎那的境界而已 但是 第六意識他就三量 全部都是具足的 所以我們看了講記的 二百四十二頁 有一個三量 第六意識的這個識量 也就是說他的認識境界 他有現量有比量有非量 有三種 現量我們在前面就曾經講過了 前面如果要看的話 一百二十九頁的地方 或者是二百四十頁的地方 原則上都有談到這個前五識 有關的一些問題 比量就是指這個 所量度的這個對象 要去認識的這個對象 要量度就是要去思考 要去知道的這個對象 根本就沒有現前 沒有現前你可以藉著 其它的過去的一些形態 來推測比度而知 也就是用比較的來認識他 這個所比知的沒有錯誤的話 你因為這樣比較之後而認識 認識就是正確的 這個我們就叫做真比量 真的正確的 你就是這樣子的去了解 就是對的 比如說看到遠的地方 有一團黑煙冉冉上升 然後你看到這個黑煙 你能夠去推想 那個地方一定有火 這個火當然是什麼火 當然是不一定囉 是有住家在煮飯的火 還是因為在整理這個農地 因為收割之後的 那一些稻草或者那些雜草 在燒雜草 還是有人故意放火在燒山 當然就是不曉得了 但是最低限度 知道說有煙的地方 那個一定是有火的 危險不危險 就是還要再實地去堪察了 還有一個例子比如說 這個牆角的地方 有看到一個角 那麼你看到這個角 你就會推想應該旁邊 一定有一頭牛在那個地方 或再如同發現習氣相續 在現行的話 你就推度一下這個現行的所來 這可比知決定有個持種識在 像這一個就談到說 你會有習氣顯現出來 我已經斷煙了 但是為什麼我的手 都還會有這種拿煙的手勢 或者我已經斷煙了 已經不吸煙了 為什麼稍微一個味道來的話 你就知道說 這個地方還有人在抽煙 那個習性都出來了 就很想要抽煙了 像這個樣子就代表著說 我們的內心裡邊 一定有一個持種識 就是說我們以前的習氣 還存在著 習氣還存在一定是存在在哪裡 他們的心識當中 現行的部分 雖然我們已經斷除了 但是習氣還存在 所以我們有時候就談到說 壞習慣一定要把他給斷除 連那個小動作都要斷除 像這一個就是要斷除習氣了 這個叫做比量 非量就是以這個前面的現量 和比量沒有什麼多大的不同 只是相似的現量和比量而已 相似的現量跟相似的比量 就稱之為非量 為什麼叫做相似 就是說對於所認知的所量 量就是你的心去了解 對於你所認知的這個對象 都是錯誤不正確的 對現量上你也錯誤不正確 對於比量上你也錯誤不正確 但是你正在認識的時候 你感覺到是一樣的 你感覺到是一樣就是相似了 雖然是相似但並不是就是 所以這個我們就稱之為 與真實的事理是不相符合的 那種狀態 這個要舉個例子 在昏暗的燈光下把繩子當作蛇 這個時候你所看到的蛇 的這種狀態應該是屬於現量 現在正在看的 但是這個只是相似的現量 是錯誤的 你把他當作蛇來了解 不對了 所以這個是屬於 現量觀察上的非量 這個也叫做似現量 比如說看到一個活潑的生命 運轉自在的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於是有人推想 一定有一個 主宰一切的實有自我 就是說看到我們每一個人 的生命 都很活潑都很自在 但是有的時候做什麼做什麼 好像冥冥之中 有人在指揮一樣 冥冥之中好像有人 在跟我們操縱一樣的 你就會感覺到說 是不是有一個主宰者 一個實有的這個自我存在 像這一個當然也是錯誤的 對於我們的世間的一切來說 沒有真實自體的 像這樣子不如正理的推論 這個也當然叫做非量了 這個非量是屬於 比量推度上的非量 就是一種比較上來了解的 這個也叫做似比量 叫似比量 當然也就是比量上面的非量 錯誤的 我們五識在三量當中 雖然說唯有通於現量 可是第六意識 他是通三量的 意識如果與五識同時生起 去現證真實境的時候 或者是在定中 在禪定裡面 你在領會禪定現前境界的時候 這個時候是不錯謬的 這個時候他是屬於現量 在五識生起之後 再引生的意言分別 就是說我們的意識本身的 一種了別 這個時候的計度 尋伺的獨頭意識 或者會緣過去的 或者是作夢的等等 這個時候他的推理判斷 是否符合客觀事實 來斷定他所得到的是比量呢 還是非量呢 也就是說我們的第六意識 配合前五識來認識 當然還是屬於現量境 如果前五識不起作用了 他就是自己的意想的分別 想過去想未來 或者作夢當中的 那一種猜測等等 有可能他是屬於 這個真比量 但是有時候 是比量上面的非量了 這一個說起來就是我們知道 第六意識他是三量具足的 再來是通三境 我們的前五識他是只有性境 他是只有性境 也必須只有現在這一剎那當中 所認知到的 但是第六意識他是三境 這個三境是什麼內容 一個就是前五識一樣的是性境 再來就是帶質境 第三個就是獨影境 性境我們在前面 在一百二十七頁的地方 已經有談到過了 前五識的時候 已經有談到過了 最主要的他就是真實不虛的 一種境界相 所以性的意思就真實不虛 他一方面是相分種子所生 一方面是現在 能夠去了別了解的一個對象 我們來看第二個的帶質境 什麼叫做帶質境 就是心王心所 緣這個所緣境的時候 雖然有他所托的本質 但是又不能夠得到本質的自相 所以就依本質另行變取相分 作為自識的親所緣境 這個自識本身的親所緣境 當然說起來就是一定要 托這個本質才能夠生起 雖然與本質有的一分的相似 但是已經略改他的原態 與他的體相 與他的體就是相違的 因為他是帶質之境 所以叫做帶質境 像這一個問題裡邊 就是說明 我們的意識 他要來認識境界的時候 我們前面有談到過了 就說明我們的心識本身 他是具有四分 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 相分當然說就是所緣境 但是這個所緣境還是心法 見分所緣取的這個 相分的所緣境還是心法 為什麼呢 雖然我還是看月亮 月亮是外面的 但是月亮是外面的 他會投射影像 到我們的心裡面來 我們的心識就是認識這個影像 來了解月亮是什麼 所以有的人看了會高興 有的人看了就是會悲傷 原則上是我們心境裡面的影像 這個影像他是屬於親所緣 外面的我們就稱之為 疏所緣 說外在的疏所緣 他是外面的 影像投射到心裡邊 才成為親所緣境 這個親所緣境當然 影像跟本質原則上 是會有他的相似點 所以我們所緣取的境界 這樣子的一種狀態 我們都叫做帶質境的 認識境界 所以我們舉個例子 同樣的一樣東西 有的人會高興 有的人會不高興 同樣的一個人 為什麼有的人看了會喜歡 有人看了會討厭 那都是我們的親所緣境的不同 親所緣境的不同 他的形象又是由疏所緣 外在的本質所投射進來的 在這個地方有的時候 還是會有錯誤 怎麼說 如是緣於諸蘊 妄執以為自我 可是這個我見不是無有有的 是托五蘊身的 雖然是托蘊身 實是由自心上起的 就談到說我們緣取這個五蘊身 我們來了解我們這個生命體 我們這個生命是五蘊所成的 五蘊所成就是五個條件 但是每一個條件當中 又有好多的條件 所以佛教是講一切皆是緣生法 所以身體就是靠五蘊所組成 而有的 但是這個地方就說 我們在這個識的 緣這個蘊的時候 這邊講諸蘊就是色蘊受蘊想蘊 行蘊識蘊 你會認為說我們這個五蘊身 是有一個自我的存在 這個自我存在 憑空而有的嗎 不是 是有五蘊來的 五蘊身是真的 有這麼一個生命體 但是反射到 我們內心裡邊來的時候 我們卻執著他是有一個實自我 有一個實五蘊的這個法 像這樣子托蘊而生 在內心裡邊 就起了這麼一個認識 好了 又識緣於我時 雖不實緣諸蘊 但是意結所指實即著蘊是我 在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執著 這個五蘊身就是我 五蘊身我自己本身 有這個主宰能力 我有這個權威性 我有這個主宰能力 我有這個權威性 乃至於我們這個從嬰兒到現在 這個我好像都一成不變的 只是慢慢的長大而已 好像沒有又什麼變化 就是我還是我 其實如果從這個物質的 來說的話 我們由嬰兒到現在這麼大 變化是真的太多了 甚至我們一般會說 七天一個小變化 七年一次的總變化大變化 所以七年前的五蘊身 跟七年後的五蘊身 也就是完全不一樣了 從色蘊是如此 我們的心識的感受 我們的內心裡邊 他是剎那剎那在生滅當中的 每一剎那每一剎那 都在變化當中 所以前剎那後剎那 根本就是不一樣的 但是我們卻會感覺到說 這個五蘊身就是我 這個五蘊身具有主宰的意思 五蘊身他是一成不變的 五蘊身他具有他的權威性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 都很喜歡掌權 喜歡當老大 喜歡來指使他人 那是什麼原因 因為有我 因為有這麼一個 主觀的意識存在 可是這個蘊實非我 其實這個五蘊身 並不是真正的我 於無我處而起我解 我緣我境異於本質 所以我們對於所緣取的這個我 並不是真正的 和本來的本質 根本就是不一樣了 本質是五蘊和合身 我們現在投射到內心裡邊的 親所緣境 已經變成是一個主宰性了 像這樣子 實卻又帶彼本質 但是他這個 還是有他的本質性存在的 這個叫做帶質境 原則上就是說 我們的認識的一切萬法 可以說 尤其是第六識所認識的 他就是有這個帶質境 一定有外面的什麼東西 投射到內心裡邊來之後 你就來認識內心裡邊 這個影像 這一個影像就是親所緣境 他的親所緣境雖然跟本質 有這麼一分的相似 但是正不正確 我們下面會來解說 帶質境有二種 第一個叫做真帶質境 第二個叫做似帶質境 什麼叫做真帶質這邊講 如第七末那識緣第八阿賴耶識 並且堅固的執他以為是我 成為第七識所緣的相分 但是這個相分 其實說起來就是由 第七和第八兩個識的 兩個識的見分 而引生出來的 認識功能認識的作用 所以這個地方就叫做 中間相分兩頭生 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第七識 第七識他是緣內在的 第八識他也是緣內在的 第七識他就是緣第八識 執著第八識以為有一個我 第七識他是以見分來緣第八識 第八識本身他也是心識 他也是心王 他也是能緣心 所以能緣心其實說起來 也就是見分了 所以第七識的見分 來緣第八識的見分 但是第八識的見分 他一樣的以他做本質 能夠投射到第七識裡邊 來成為他的相分境 第八識他本身是心王 變成第七識的相分境 所以變成兩個見分 引生一個第八識的相分 為第七識所執著所緣取 而來執著說有一個我的存在 所以叫做中間相分兩頭生 這個相分從哪裡來的 就是兩個見分引生的 像這個都是心王對心王 見分對見分 所以這個就叫做真帶質境 第二個就是第六意識 通緣一切心心所也是如此 第六意識緣前五識 緣前五識或者他自己本身 所相應的心所法 一樣以心緣心 一樣的 以心緣心這個也跟我們的 第七緣第八的一樣 都是以心緣心真帶質 這種真帶質境 也名為叫做無質境 因為是沒有外塵的 沒有外面的反射 只是自心緣於善惡心所 還有?行別境 不定等心所 這邊都是內在的 最主要的真帶質的意思 就是心王緣心王 見分緣見分 乃至於就是心緣心來說的 像這個心所 當然也是屬於心法之一 還是心 第二個叫做似帶質 似帶質像第六識 他是緣五塵落謝下來的影像 這個影像也稱之為法處所攝色 法處所攝色 這個到第六意識 他緣取境界的時候 他還有五種法塵裡邊 所含攝的色法 像這一個叫做以心緣色 所以唯有從 能緣的第六意識見分 心上一頭生起的幻現 也就是幻象了 就是說由第六意識他自己本身 來緣取外面的色法 色法其實就是反射到 內心裡邊來的影像了 像這一個完全是只有一個 心識自己在這邊作分別的 像這樣子的一種分別 就是一種幻現 沒有他的真實體 像這一個叫做以心緣色似帶質 心法來緣取色法的時候 就稱之為似帶質境了 也就是說意識所增益的 就是說他自己本身內心裡邊 再引生出來的 所以我們後面的一句話就是說 真帶質是以心緣心 所以第七識緣第八識 執著以為有一個我 這個就是真帶質 第六識緣其它的心或心所 也是以心緣心 也是真帶質 似帶質是以心緣色 以心緣色就是 只有第六意識的心 來緣取色法的落謝影像 像這一個 是兩個最大的差別點了 帶質境所以不同於性境 因為性境不會錯誤 因為講所謂的性境的性 就是真實不虛 他是不會錯誤的 但是帶質境 他是謬解的 帶質境不同於獨影境 和獨影境也不一樣 因為獨影境他是不仗本質的 所以 三境當中的帶質境不同於性境 原因是帶質境會錯誤 帶質境也不同於獨影境 為什麼 因為獨影境他是不仗質 帶質境一定要帶著本質的影像 來認識的 所以這是他們三個不同的地方 性境是真實不虛的 帶質境是會錯誤的錯謬的 獨影境是沒有本質 而帶質境是有本質的 這是他們的差別點了 三境裡邊的第三個叫做獨影境 這個不從真實種子生 也沒有他的真實體用 他是隨心生而是識的相分 但是這個相分 並不依托於什麼本質 獨影即境 什麼叫做獨影境 這個就是說 他不是從真質種子所生的 也沒有他的真實體用 雖然是隨心引生 也是識的相分 但並不依托於什麼本質 獨影就是境 這個叫做獨影境 這個獨影境的意思就是說 他沒有仗質而生 他也不是真的種子所生 是自己想像出來的 自己意想出來的 像這個就是只有自己本身 想出來的就是他的緣取的對象 這個舉一個例子來看 像第六識在緣過去 第六識在緣未來 不現前境 像記憶昨天怎麼樣 記憶上個月怎麼樣 像這個完全都沒有本質 完全也沒有他的那個實種子 那個都是過去境 或者說他在設想策劃未來 或者他在推測比度 這個都是靠他的思惟引生的 靠他的猜想靠他的憶想 靠他的思考 可是所緣的一切 不是成為過去的 就是未來的 還沒有呈現出來的 雖然說在於現在 但是也不是顯現的 像這個就是由心所起的影像 思惟那個東西就叫做獨影境了 所以在想過去的事 或者是在策劃未來的事 或者在那邊空歡喜 未來會有什麼成果的事 像這一個都是屬於獨影境 獨影境這邊也是給他分為二種 一種是無質獨影 一種是有質獨影 所謂的無質獨影 這個舉的例子就是說 去緣取龜毛兔角 或者想過去想未來 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或者是你在想夢境 或者一些虛幻的那一種境界 這個都叫故無質獨影境 龜毛兔角 是比較有例子可以看 烏龜的殼是很硬的 不可能長出毛 兔子他是有大耳朵 但是他沒有角的 像這一個是完全沒有的事情 但是我們可以猜想 我們可以意想出來 雖然說在這個世界上 沒有這種東西但是你可以猜 像很多的虛妄小說虛妄電影 像這一個 都是不可能有 但是我們說 以前不可能有現在可能有了 未來也有可能會有 這個原則上還是很虛幻的事情 這個都叫故無質獨影境 所以看電視裡邊有很多的 虛幻的事情 或者是那一些疑情小說之類的 有很多都是不可能有的 第二就是有質獨影像 有質就代表說 還是有這個本質 問題是他所托的這個質 跟他所變現出來這個影像 都是不真實的 這邊講了 像第六意識緣於水中月 或者就是緣於鏡中相等等 所謂的水中月 水裡邊的月亮 水裡邊的月亮 有沒有他的實質性 是沒有的 但是我們從水裡邊來看月亮 來了解這個月亮 他是水中的月 還是真的月亮的投影 他還是投影 有這個投影 再投到我們的內心裡邊來 來認識 當然這個本質還是不真實的 本質 水中的月亮本身就是不真實的 不真實的本質 投到了我們內心裡邊來來認識 當然這個 就是沒有他的實體性的 還有鏡中相 從鏡子裡邊來反射來看 這個也都不是有他的真實性 所以完全是依 第六見分種子生的 所以名為有質獨影 還是一樣有這麼一個本質 但是這個本質 沒有真實性的本質 所引生出來的境界相 假定記憶不謬思惟不差 則所理解的就是正確的 但是假定記憶錯謬的話 思想又不正確的話 所理解的那就變成是顛倒的 所以這一個他由心生起 沒有他的本質的都叫做 獨影境 而這個獨影境 又會引生到底是正確的呢 還是錯誤的 就要看你當時的記憶 就是說你過去發生的事情 現在記憶如果說是正確的話 你就變成是正確的 有質獨影了 如果是記憶錯誤的話 又變成是錯誤的有質獨影了 意識他為什麼能夠通三境 談到因為前五識他是只有性境 第六意識他為什麼可以通三境 這個地方就說當知 與五識俱起的明了意思 和這個定中獨頭意識 所緣的都是屬於真實不虛的 一種性境 好了 前五識所認識的色聲香味觸 都是屬於性境 都是五俱意識 明了意識所緣取的 當然他就是還有性境 另外一個就定中獨頭意識 禪定所緣取的 禪定所體悟的 一定是性境 因為他一定要認識到 真如的理體 所以這個他一定是屬於 性境的真實不虛的 是現量又是性境 再來至於散位獨頭意識 散位獨頭意識就是 散亂心妄想心 他在最初在緣這個 五塵落謝下來的影子的時候 以他親證自體 如果不曾加以任何加以分別 這個還是性境 他還是現量 所以散位獨頭意思 雖然他是散亂心 但是還是正確的 假使說稍一隨念分別的話 稍微一點點的隨念分別 就是屬於第六意識的 這個隨念分別最主要的 就是隨著過去曾經了別過 而留下來的記憶 而去認識他 這個也就是回想過去了 這個回想過去如果猜測 假使成為種種的猜測的話 就變成是帶質性了 帶質境的話這個地方 因為是回想過去 回想過去就變成是比量了 如果說進一步 他是計度分別的話 這一個他就認識就是錯誤了 沒有他的事實了 完全是一種幻想 完全是幻想 這個也是獨頭意識 就是無質獨影 這個獨頭意識 獨影境 當然他是屬於非量錯誤的 夢中獨頭意識 他所緣取的是 因為平常你有什麼攀緣的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白天的攀緣太多 攀緣當中有善的 有惡的有無記的等等 就留下了一種種子存在了 所以你在作夢的時候 你就會虛妄的生起 諸種種的這種境界相出來 所以夢中的境界 都是虛假不真實的 這個就是屬於獨影境 也可以說是帶質境 但是這個夢中獨頭意識 所認識到的 都是錯誤的比較多 至於這個亂意獨頭意識 完全是業力所呈現的 就是說發瘋了等等 或者是臨終的時候 所見到的善的境界相 或是惡的境界相 像這個都是業力所形成的 不但無從辨別他的所緣是什麼 在三樣中 也沒有辦法 把他歸在於哪一量當中 所以這個地方就從三量跟三境 配合著來了解 第六意識他都是具足的 所以如果你們如果有這個時間 還有這個興趣的話 可以遵照兩百四十六頁的講記 可以把他畫出一個圖表出來 這個圖表當中 明了意識也就是跟五識俱起的 還有定中獨頭意識 他就是屬於性境 是屬於現量的 散位獨頭意識的話 最初所緣的五塵境 是性境是現量 但是如果是隨念分別 有加進去的話 就變成是帶質境 就是比量了 如果他又是跟計度分別 來認識境界的話 他就是獨影境他就是非量了 夢中獨頭意識的話 他可以歸屬於獨影境 也可以歸屬於帶質境 但是他都是非量所設的 亂意獨頭意識的話 三量都不收 都不曉得 把他歸到於哪一類當中了 沒有辦法去歸類的 像這樣一個圖表 如果把他給畫出來的話 這個就很好去了解他了 接下來我們的本頌裡邊 三界輪時易可知 三界輪時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 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在哪裡輪迴 就在三界內輪迴 三界內 為什麼我們有情眾生 會在三界裡邊輪迴 我們如果從前面所看到的 三性三量還有三境當中 你就能夠知道說 我們的心識不是做善就是做惡 因為有善有惡 造作這個業力的種子的時候 一股力量就成為業的果報 這個果報是善的 你就會在三善道 是惡的你就會在三惡道 所以在於我們人的一世當中 你是做善做惡 以後一定會有果報呈現的 但是是屬於單一 前生怎麼做 我們今天怎麼得果報 今生怎麼做來生怎麼得果報嗎 也沒有這麼簡單 因為我們生死輪迴 已經是無始生死以來 不曉得幾十億劫的輪迴 這個中間 中間我們所造作的善惡業 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多 我們要輪迴到什麼時候 是可以 讓他斷除的 什麼時候可以讓他斷除 開始懂得修行 好好的用功 精進努力 把煩惱斷掉 今生能夠斷除煩惱的話 你今生得到阿羅漢果 你就可以不用再輪迴了 如果你能夠得到 登地以上的菩薩 甚至於達到佛陀的這個 解脫的境界 就永遠不會再輪迴了 所以阿羅漢不用輪迴 登地以上的菩薩 佛陀可以不用再輪迴了 登地以上的菩薩 因為還沒有真正的得到解脫 他還是一分的證真如 斷一分的煩惱 他還是有煩惱存在的 但是他的煩惱存在裡邊 他還是可以靠著他的這個 道行的功力 他還是可以千百億化身 的來度化眾生 但是他並不急著得解脫 為什麼呢 因為留惑潤生當中 你才有辦法在眾生群眾當中 來做六度的這種修行法 所以登地以上的菩薩 雖然可以證得一分的真如 證得二分的真如 證得十分的真如 還是有煩惱存在的 但是他已經是可以顯現 千百億化身的度化眾生了 所以我們要了解 為什麼會生死輪迴 就是因為第六識的 造善造惡的關係 什麼時候才不要輪迴 只要把煩惱斷盡 你就可以不用輪迴了 所以佛陀在世的弟子們 像舍利弗像目犍連 像摩訶迦葉尊者他們 可以說他們都證到阿羅漢果 他們都可以說 所作已辦梵行已立 不再受後有了 不會再輪迴生死了 所以我們就要懂得 修學佛法的話 一定要懂得第一個不要造惡 第二個好好的把善 從有漏善提升到無漏善 一直朝向於善的來努力 如果把我們的所有的惡 不起作用 善的都轉成無漏的話 轉成智慧的話 就是可以得到解脫境界了 這一段裡邊告訴我們的 三界輪時易可知 就是因為我們一直的 在跟這些心所法相應 我們的內心裡邊 經常都會有一些錯誤的 不正確的 一些動作行為 所以都會留下一些業力 這個地方的解說裡邊 有談到說 古德說的三點若星相 橫?似月斜 披毛從此得 成佛也由它 心怎麼寫 我們講三點如星列 三個點就好像天上的星星 排列一樣 橫?像似月斜 下面這個橫勾 就如同一個月亮一樣的 所以三點再加上一個橫勾 就是心了 你要披毛戴角的 成為畜生道的畜生 也是從這個心來的 你就是想要成佛作祖的話 成為佛祖的話 成為聖者的話 也是由這個心來的 所以我們就說十法界 怎麼成就的 由心來的 所以六凡四聖從這個心來表現 從這個心來做的 所以你如果想要成佛作祖的話 也是要如何的發心 來修菩薩道 如果你太過於隨性話 就是不分善惡的亂作一通的話 造作了很多很多的惡業 你說不定 以後就要墮落於三惡道 甚至於所謂的披毛戴角 說不定就是畜生道了 就是要以勞力來還債 像這一個從哪裡顯現呢 從我們的心來顯現的 為什麼要這樣重視這個意識的 這種活動呢 主要的因為你的意識的用心 向好的方面來說 固然是很慈和 向壞的方面來說 又是很毒辣了 每一個人的心 要好的話是真的很好 有時候心都可以挖出來 為朋友來犧牲性命都可以 但是人這個心如果一壞的話 真的是壞到底 真的是非常毒辣的 都是非置人於死地不可的 那一種心胸 所以這邊就講到說 甚至於毀滅世界 我們人類都可以做得到的 所以我們的心真的講 非常的強烈性 所以有人說他是毀滅一切的 精神武器 說心在壞的時候 你看我們現在發明了 很多很多的 像這個核子炸彈等等 要毀滅一個世界 是很簡單的事情 所以意識具有這麼大的威力 我們的起心動念 我們怎麼不注意呢 不去留意呢 尤其是我們學佛的弟子 我們的起心動念 一定要非常的去注意他的 你如果造惡業的話 那就真的是萬劫不復了 要再返回人身 已經是不曉得到什麼時候了 下面就要談到他的狀況 三界輪時易可知 這個是在說明說 我們這個第六意識 在這個三界九地當中的 活動範圍 講到三界當然就是有色界 無色界還有 我們現在所居住的欲界 這個三界我們如果再細分的話 尤其是配合禪定 四禪八定來細分的話 就是有九地 三界九地 這一個七八二識 他雖然也一樣的通於三界九地 並且相續不斷的起現行 但是他們的行相 因為太過於微細了 不容易為人所了知 這一個我們就比較不談 第七識跟第八識的 這個在三界九地當中的情況 第六意識 要來了解這個三界九地 三界九地因為在談到 這個?行心所的時候 就已經有談過了 所以在前面的一百三十三頁 一百三十四頁的講記裡邊 有這個三界九地的名稱 第六意識 既然在三界九地的範圍 是這麼的大 他到處都會發生他的作用的 他的活動因為是很粗顯的 很容易去了解的 他為什麼能夠輪迴三界 要知道這個三界他其實就是 有情活動的一個舞台 都是我們的業力所感得的 有情造業 不外於就是善業跟惡業 所以善業他有三品 有上品中品跟下品 所以造上品的 這個十善業就生到欲界天 如果在修四禪八定的話 就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了 這個是上品的 如果是造中品的十善業的話 就會到我們人間來 所以來生如果 還要出生在人間的話 你一定要行善 要修十善業 如果是造下品的十善業的話 就是當阿修羅了 阿修羅雖然是住在天上 但是他的脾氣 是真的非常的糟糕 非常的不好的 他是有天福卻是沒有天德的 那一類天人 惡業也一樣的分為三品 上品的十惡業的話 就隨到地獄去受苦了 造中品的十惡業的話 就會當了畜生 如果是造下品的十惡業的話 就會墮到餓鬼道去了 作為三界總報體的 雖然是第八阿賴耶識 但是這個阿賴耶識 本身並不能夠隨意的 就是說我們感得的果報身 我們是以第八阿賴耶識來說 就是我們的果報體 但是你要到哪裡去投胎 不是第八識能夠作主的 是怎樣呢 要生到哪裡要生到哪裡 一定要第六意識 所造作的善惡業來決定的 所以他是上品的中品的 還是下品的 六道輪迴就是不一樣的 意識造業的作用 不是其它任何事所及的 因為他五十一個心所全部相應 善的跟惡的可以說完全具足的 所以他是能夠增強 意識造業的作用了 再來因為五識是由第六意識 才起作用的 第六識是由前五識才能夠 更加的明白了解 所以前五識跟第六 他們是有他們的相互關係 互相助成的 所以才有感報的業力出現 但是真正的實際的 這個推動力 還是意識的功能作用 第六意識就是我們心的觀念 心的想法可以說非常的重要 所以三界內的每個有情 要領受輪迴生死大苦 在還沒有得到真正的解脫之前 一定都是一直在輪迴的 像我們這一輩子 我們沒有得到阿羅漢果 我們這一輩子沒有得到這個 解脫的境界 我們來生一定還在六道裡邊 的哪一道裡邊去出生的 一定還是繼續的在輪迴 一直沒有停止的 所以我們現在 這個意識他在精神領域當中 力量是非常的大 我們是佛弟子的話 我們一定要注意 我們的起心動念了 起心動念是善的 你的身體的造作就是善的 你的講話就會一直偏向於 鼓勵的好的善的 如果你的心裡起心動念是惡 你所做出來的行為動作 一定都是惡的 你的講話一定都是很鋒利的 傷害他人的 那麼像這一個 我們就是一定要注意 我們的心念 不要太過於放縱自己 好好的來收攝一下 才能夠朝向於善的來努力 而能夠真正得到解脫了 我們這一節課就到這裡 希望大家能夠對這個 第六意識的心態 多去注意一點 阿彌陀佛